女子从住院部坠楼身亡,院方被判无错
2023/3/13 19:27:00 肿瘤科护理

【直播预告】医疗器械灭菌常见问题解决方案——高温灭菌篇 (主讲人:常赛男,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点击下方直接预约↓↓↓
作者:JYJ 感谢作者来稿~
2020年7月2日午夜,一名抑郁症病人从某综合性医院住院部坠楼身亡。过世女子叫阿芳(化名,下同),其家属认为是医院疏于管理才使阿芳不幸身亡,遂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医院赔偿237万元。
法院一审判决如下:由医院承担15%的赔偿责任。本案中,阿芳因割腕受伤来医院治疗,两天后脱离生命危险,从ICU转入普通病房。作为医疗机构,医院对比较特殊的病人应当尽到更加审慎的注意义务。医院将阿芳转入普通病房后,在护理看护上未做到特殊对待,在其走出病房到坠楼身亡这段时间内,也未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对于病人死亡具有一定过错。
对于一审结果,医院不服,提出上诉。
二审期间,合议庭法官赴现场勘查,用事实回答了争议的焦点。
阿芳受伤被送医时,医院对其进行生命救助,但在硬件上,综合性医院并不具备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的隔离措施,无法苛求其进行防护。事发地的窗户均安装了正规限位器和护栏,符合行业标准,不存在安全隐患。医护人员每小时巡房符合分级护理制度的要求,且院方已医嘱家属要24小时陪护,由院方和家属共同配合实施监管看护,而阿芳的丈夫在陪夜时睡着,由巡视护士发现患者不见了,后将其叫醒,故家属在履职过程中的疏忽不应归责于医院。根据楼层监控显示,阿芳在坠楼当晚确有两次走出病房,但属于正常的病区活动,苛求医护人员从阿芳在走廊徘徊这一常态行为预判意外结果系强人所难。
根据阿芳丈夫和姐姐的陈述,阿芳此次坠楼系自杀;事发地窗户限位器即便开启最大行程,常人也无法从如此狭窄的缝隙意外滑落。可见阿芳主观上具有自杀故意。医院并无疏于查房之情形,不存在监管不力之过失。
于近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上述案件改判,二审认定医院尽到合理的安全保障义务,驳回家属方要求医院赔偿的诉讼请求,准予医院自愿补偿家属3万元的处理。
安保义务是法院在审理公共场所因伤赔偿案件时的裁判依据之一。本案的综合性医院,其合理的安保义务应是预判、确保病人不发生日常或因疾病而引发的危险;而对于精神专科医院而言,其合理的注意义务则增加了对患者行动上的必要限制和对极端事件的预判。不同类型公共场所的安保义务界定不应一刀切,更不宜无度扩张,不应将“在哪里跌倒,就该找哪里赔偿”作为约定俗成的规则。
在对案情细究的过程中,其中一些关键点值得反复思考。
该起案件中的阿芳是一位抑郁症患者。抑郁障碍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精神健康问题,其特征包括缺乏正性情感,心境低落,以及其他情绪、认知、躯体症状表现。自2010年以来,抑郁障碍已成为导致中国健康寿命损失年(YLD)的第二大原因,可见其对于健康的威胁。面对抑郁患者,不能简单套用道听途说的所谓生活经验:把自杀挂在嘴边的人不会真的去寻死;你有什么可抑郁的,就是太闲了。诸如此类。罹患抑郁,需要专业的精神卫生医护人员的帮助以及家人的心理支持与照顾。
诚然,为满足民众医疗需求及诸多现实因素的考虑,在综合性医院内设立精神心理科的情况并不少见,以门诊形式居多,即便开设心理科病房,其物理环境和人文管理依然与精神卫生中心有着天壤之别,无法满足对于特殊患者的防护需求。精神卫生中心内部封闭式的管理与诸多限制,的确给住院患者带去些许不便和不甚美好的体验,但却是保障患者安全必不可少的举措。作为一名精神卫生中心的护理人员,我所看到的是同行业的兄弟姐妹一直在努力优化各项医疗护理措施,尽力为患者创造接近于日常生活的住院环境和氛围。
案件中提及,事发地病区夜间有两名护士值班,且巡视工作符合相关制度规定。可见,护理部对于人力资源的配备、使用以及管理都真正落到了实处。护士人数符合床位比及实际工作需求,考虑到病房重病人的工作量、应对夜间突发事件、护士身体劳累等影响因素,两人值班比起一人更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减轻护士夜间值班的心理压力和身体负担,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处理各项任务。护理级别一般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自理能力来制定,由医生和护士全面评估患者实际情况共同决定。不同的护理级别对应不同的巡视间隔时间和护理措施。尤其是夜间,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对于护士的慎独精神是一大考验。必须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落实相应的措施。
此外,切实履行对于患者和家属的病情告知及签字确认亦是诊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患者与家属享有知情权,他们需要医生给出明确清晰的谈话,而医生的责任是让患者和家属听懂自己陈述的一切,知道患者在经历什么,而家属方需要做些什么。
医院针对一审判决结果提出上诉,是基于自己的医疗行为并无过错这一认知;二审的判决结果是医院无错,但院方主动提出自愿补偿家属3万元,是对逝者及家属的安慰,毕竟家庭内突然之间痛失了一位亲人,对于家属而言是痛苦的。不知道医院的处理,阿芳的家人会作何考虑,是否能够面对现实。
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判决书中的内容,在判决的背后,一个破碎的家庭如何扛住突如其来的打击,在经历丧失后如何回归平静的生活;一家医院得到的判决会不会再起波澜,不屈服于某些道德绑架的压力带给医院的是掌声还是质疑,案件之后如何复盘,各项制度、流程有无再优化的空间。这些可能都不得而知了。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地活下去。
信息来源:上海一中法院
推荐阅读
加群:各种专科护理微信群,赶紧加入
投稿:欢迎护士相关的原创稿件投稿
视频号:护理干货和大咖直播
关注:按护士科室分类的微信公众号
买书:护理书籍,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购买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肿瘤科护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