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脑筋为患者解难题 护理发明获专利
2023/4/9 19:29:00 肿瘤科护理

护理小发明
提起技术革新、发明创造,许多人认为这是专家学者或科研人员的事。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里,护理同仁们在临床为患者服务过程中,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开动脑筋解决发现的问题,总结创造出来的“护理小发明”还获得国家专利。
全新的医用计量装置,让病情评估更精准


对于危重病人来说,准确的计量每天的液体出入量非常关键。“比如心功能不全的病人,需要严格控制进食量并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若是数据不准确,可能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发展至心功能衰竭。”急诊病区主管护师张丽娟说道。在以往的临床护理中,由于计量工具不规范、不准确、不统一,常常导致出入量计量有误差,并且计量过程繁琐、费时费力,临床上使用起来困难,所以很多护理人会采取估算的形式,但估算就一定会存在误差。针对这种情况,科室护士们开动脑筋,发明出“一种医用计量装置”,这是可精准测量的出入量计量装置,主体包括标准量杯和电子秤,电子秤内增加了含水量百分比的录入,能够快速测量液体容量和固体含水量。在临床应用中,既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又提高了出入量记录的准确性,该装置现已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起床辅助牵引器系统,让患者上下床更轻松


外科手术患者在术后早期行动不便,上下床也成了难题,她们发现之后,日常工作之余发明出一种外科拉绳,辅助患者上下床。但这种拉绳既粗糙又不美观,而且不可调节长短,患者术后本就体弱无力,使用过程中多诸多不便。经过护士们的积极探索和反复试验,一种新的起床辅助牵引系统诞生了!能够根据患者身高体重调节拉绳长度和方向,且收纳方便,减轻由体位改变引起的伤口疼痛,让外科患者术后起床更加便捷,大大的便利了患者的术后康复。该装置现已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这个新型的牵引器比原来的拉绳好用多了!之前那个拉绳需要双手往前收,绳子又滑又钝不好拉,新的拉绳比原来省力,我起床也没那么疼了,没人照看的时候我自己都能慢慢坐起来!”一位气胸术后患者说道。
构建创新管理模式,优化护理评估体系



除了服务患者所做的革新外,管理创新更多地是为了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骨伤科主管护师魏月香提出的骨牵引全程舒适管理模式构建,通过统一毛巾的高度制作抬高角度的标识、统一抬高角度改良病员裤、冷敷袋、建立观察记录单等一系列创新措施,进行同质化、精细化管理,使患肢肿胀得到改善,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缩短了手术等待时间。而肿瘤科护士长吴秋兰基于自身护理工作,提出了构建可量化的中医护理方案辨证施护评价体系,在原有的评价系统上重新设计,从疾病症状、实施辩证施护措施、并通过可观的症状数据分级标准进行施护效果、依从性、满意度等方面建立多维度、可量化的评价体系,让护士提升辨证施护的能力,进而给患者带来更好更高效的护理体验。
打造开放式新平台,推动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发明家’无处不在,护理人一直都秉承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时刻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我们每年的用具创新、管理创新项目在20项左右,中医技术创新在10项左右。为了让创新项目能够更快更好落地,我们还建立了线上互助讨论,群策群力,开动脑筋创新创造,最终的宗旨是为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升病人护理质量。未来我们也会持续推进护理创新,进一步推动护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护理部副主任王蓓说道。


来源: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联系电话:0731-85054048
推荐阅读
加群:各种专科护理微信群,赶紧加入
投稿:欢迎护士相关的原创稿件投稿
视频号:护理干货和大咖直播
关注:按护士科室分类的微信公众号
买书:护理书籍,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购买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肿瘤科护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