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艺术×石开 | 年度新著《石开半尺》题斋号上款活动
2018/11/16 16:14:48发现未知之美 大米艺术

     《石开半尺》

     荣宝斋出版社出版

     大16开,176页,豪华精装本

     2018年度爆款好书

     收录石开老师十年来

     诗文、画稿、印稿等共154件

     其中140件从未发表

     石开私藏珍秘手稿首度公开出版

     大米艺术×石开

     题斋号上款活动正式启动

     特惠价:980元/本

     仅限斋馆名,美术馆、带有人名类的工作室不应,石开老师会加“存、雅存、藏”等字样,毛笔签扉页,如何写由开师定,不能指定。顺丰快递包邮。

     订制或收藏,请添加下面二维码

    

     或加微信号/手机:13522581168

     联系人:一行

     有人说,中国书法将进入一个“写的好就是王道”的时代,好,即是独特,他的独特,与古不同,与今不同,足可开宗立派……

     石开作为中国印坛顶尖人物,兼精书画。如果说,从中国当代艺术家中选一个人进入中国艺术史册,那么,石开老师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作为当下最具风格意义的大家,他赋予书画篆刻的当代意义,不只是一个大师的名额。

     ——大米艺术

     让我们欣赏一下

     这本画册的封面和题签效果——

    

     精美封面

    

    

    

     解释一下

     石开

     据说书画鉴定家徐邦达先生只要展开字画卷轴的半尺,就能断定其作者以及真伪,于是江湖上有了“徐半尺”的称号。我这本小书也取半尺之名,是因为其中每一页纸片都只有半平尺大小,此半尺非彼半尺也。

     本书有四部分,一诗文稿,二画稿,三自评印稿,四信件杂稿。用毛笔在小纸片上打稿做文事,在百年前是文人的常态。后来硬笔逐渐取代毛笔,鲁迅之后的作家就基本不用毛笔了。而近来电脑流行,硬笔也退潮了。这是时代的进步,自然而坚定。我因为书法专业的原因,整日毛笔不离手,又因性格上的守旧与惯性,至今未与电脑和手机亲近。不知不觉有了这些文稿的积存,我很难为情自己的落伍不堪,但朋友见了这些稿子,觉得是有意思的非常态。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书法都是抄写名人文字的,而书法的许多技法也是围绕着抄写产生的。却不知如果写的是自己的文字,尤其是边构思文字内容边落笔书写的时候,情况是略有不同的。因为这时候文思是主导,行笔是奴从,原先行笔的从容、讲究等要求,立马会被怱促和紧张所取代。因而稿书的韵势自然与非稿书大异其趣。此外,稿书总要出现修改或涂改的现象,而涂改因人而异,或如王铎乱麻一团的,或如鲁迅星点干净的。涂改稿很珍贵,因为它是灵光闪现的文思瞬间物化在纸上的东西,其携带的情感,相对诚挚自然,如果此时笔迹也精彩发挥,那就堪称天意作合了。涂改稿的涂改有些神奇,它可以适时的率意而为,但如果临写,则怎么做都不自然。既使作者复制自己的涂改稿,其心理别扭不说,就欺人自欺的阴影也挥之不去,我经历过其中的不悦,发誓从此不作。

     稿书的文字内容很重要,而书写的艺术水平也很重要,它的角色位置要以作者的所长来决定。王铎的稿书,人们一般不读其文字,鲁迅的则只读其文字。文字内容属文学范畴,其优劣美丑另有文学的评论,它的评价系统与书法不同,但大方向是不悖的。因为稿书跨界,要做到左右得分,实在不是容易的事。

     我的这批稿子是近十年以来的文事记录。大部分都是题跋文字和题画论书的诗,还有一些砚铭及题古代拓片的韵文等。著文、题跋、写诗是书法专业份内的事,文字清通是第一位的。思路明确理论独到,尽力道前人所未道,这是我对自己的第二要求。而题画诗则模拟年青人心态想入非非,追求浪漫。

     画稿部分,画面加框,颇似线装书的插图。这些白描式的画都是今年之作,与其说是稿,还真不是稿,一张画有时折腾好几回,才最终落定。目前呈现的都是完成品。我的去世已久的老师陈子奋先生是有名望的线描画家。我跟他学艺时,没有向他学过画,但从他只言片语中知道画中的线是可以也应该独立于形而存在的。线的审美构建了中国画的灵魂。所以我很早就被一言点醒,如今年老作画也就略为随心所欲了,说随心所欲,有点举重若轻。因为线的考核主项:线的个性和审美蕴含,不是随便弄弄都能达标的。幸好我写字有年,明白怎样的点画有审美价值,和怎样的点画与我的人格相匹配。因此在努力的时候,多少有了些许的底气。当然,距离我心中的目标,诸如线的外形的独特性,内涵的丰富性和不易被模仿性,拙作还有距离,尚待努力。

     接下来的自评印稿,书写认真,基本也不属于稿书。其文字内容专业度较高,有论道的意味,这与我的本意略有偏离,我的本意是将跋语写成日记式的小散文,记些琐事备忘之类,总之写给自己看。这样与印章风格也许更谐调些。如今却不无明理、说理和训导的意思,面目板正可狰,但能将现代理论用文言来表达,总算尽力缓和了。有一种说法,篆刻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刻者人生图形式的缩影。为了让这个图形有点意思,设计成了初始的必要。如果一天,设计感离你而去,印面还满满存着人生的信息。那这个篆刻才是臻之上乘的。我对此有感触,因此也在努力。

     第四部分是信札杂件。我以前有写信的习惯,写信多用硬笔,只有朋友要求才偶用毛笔。自从电话普及之后,书信已逐渐终结了,而我大概是终结前用毛笔的极少数人之一。有天突发奇想,电话与友人商量,可否用其它物件交换回我以前的信件,蒙友人理解,回收到几通。直到有一老友电话里拐弯抹角笑说我自恋,刺激到了我,交换也就结束。

     今日,我将这些稿书结集出书有点纠结,因为稿书印刷偶尔只在拍卖行业看到零星篇什,人员都是各行业的前贤。今人出专集好像还没有过。一技游食如我,虽然也出过书,但对此举仍忐忑不能决定。直到发现年青人自家烧一盘菜,都在拍照发朋友圈,而我将十年累积的纸片抖将出来,是不是也可以晒一回?

     二O一八年七月廿七日

    

     石开(1951年—),福建省福州人,职业书画篆刻家。曾任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篆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印社副社长。

     1998年迁居北京,曾在北京画院、中央美术学院、人民大学、荣宝斋画院等举办讲座。获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艺术家称号。出版有个人书法篆刻作品集多种。

     So……让我们再次欣赏一下

     这本画册的内文——

    

    

    

    

    

    

    

    

    

    

    

     关于书法篆刻,石开执著四个字:清、奇、古、厚。“清”,是他人生的基本理念,也希望手下的东西以清气为主调。“奇”,是他气质、性情的东西,与生俱来。“古”,是他审美的个人喜好,也是简单、朴素的代名词。“厚”,是他自认为从南方移居北地以来最大的收获,是北地赐予他的。

     他把刻法融入书法的写法,字字规整冷静,非古非今,其玲珑八达、将浓遂枯的意趣,让同辈同道望尘莫及。他擅长各种书体,最富特色的却是其篆书和行书作品,一般的书家在写篆书的时候往往脱离不了碑帖的藩篱,挥笔就是对古意的模仿,而他的篆书俨然是另外一番景象。

     本次参与订制作品

     绝对保真,

     数量有限,先购先得

     订制请添加下面二维码

    

     或加微信号/手机:13522581168

     联系人:一行

     —— 延伸推荐——

     邵大箴书法订制 | 曾翔书法订制

     玄一朱墨书法订制 | 李晖篆刻订制

     肖文飞书法订制 | 刘彦湖三言联订制

     石开书法订制 | 李妙染书法订制

     董玮书法订制 | 冷柏青书房联订制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大米艺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