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人书房,堪称心灵滋养地 | 大米艺术
2019/1/7 20:53:56用艺术定义未来 大米艺术

博尔赫斯说:
如果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图书馆太大,只期有一间小小书房,
宛若净土,走进它,便足以抚慰一切疲惫。
在书房中,茶香墨韵、书里芳华,
中国人骨子里的风雅,都悄然刻画。

王国维的书房
书房,古代称书斋,
是住宅内专门作阅读、自修或工作之用的房间。
称书斋,寓有高洁清雅之意。
古书《说文》中记载:斋,洁也。

巴金的书房
古代文人觉得身入书房,
心神俱静,修身养性,
就如同斋戒一样。

蒲松龄书房“聊斋”
书斋是以个人名义所建,
以主人和好友为主体进行文化艺术活动,
又称作文房。

毛泽东的书房
在中国传统宅院中,
除祖堂外,
书斋是文人惟有的精神场所。
为学、做人总要亲自躬身践行,
才能有所得。

鲁迅的书房
文人书斋的雅味有三:
一为,书斋之贵,
在于养性明志,使人品格高尚;
二为,书斋之妙,
在于通天接地,使人心驰神游;
三为,书斋之静,
在于隔绝尘世,使人心宁神静。

李敖的书房
《书斋说》里讲:
书斋宜明朗、清净,不可太宽敞。
清代李渔也在《闲情偶寄》中,
专门谈到书房的装饰,
崇尚“宜简不宜繁”。

李白书房“青莲故居”
自古及今,书房并无一定之规,
富者可专门筑楼,贫者或室仅一席;
有的雕梁画栋,有的环堵萧然。
或筑于水滨,或造于山间;
或藏诸市井,或隐于郊野。

刘禹锡书房“陋室”
文人的书房,形形色色,韵味无穷,
是文人舒张自如的精神世界。
人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心怀清趣之人,一种是心怀浊念之人,
后者是俗人,前者就是艺术家。
得趣不在多,一书可怡情;
会心不在远,一画可静虑。

梁启超书房“饮冰室”
无论在哪,
但求窗明几净,小径通幽;
有几架书,一桌、一椅、一盏灯,
日中沉思,静中安悟。
于书斋内,读先贤书,
发思古之幽情,涤心而寻雅趣。

陈寅恪的书房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人若得一段清趣,
便可观物洗尘、燕居养气、剪欲乐志。
一间小小的书房,便是漱洗尘心的道场。

周汝昌的书房

出品人 | 施晗
主编 | 李妙染 责编 | 赵国林 王景
投稿、合作请加微信:zouxun01
| 特别推荐 |
艺术·美学·品鉴
▼
邵大箴书法订制 | 曾翔吉语订制
石开书法订制 | 李晖印章订制
李妙染书法订制 | 刘彦湖三言联订制
玄一朱墨书法订制 | 肖文飞书法订制
董玮书法订制 | 冷柏青书房联订制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大米艺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