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量:遗书,一种介于生死间的特殊书写 | 大米艺术
2019/1/10 20:58:12用艺术定义未来 大米艺术

[ 本文共计1242字 · 建议阅读2分钟 ]
文 / 陈量
书坛新生力量观察和表达世界的方式大不同,比如陈量,他“咀嚼”遗书有一种特别的味道。他认为,遗书是一种临终召唤,召唤人们一直余留对“我”的记忆,而实现复活。这种期待构成了遗书的书写动机。这是一种内化的、与生俱有的欲望。
——施晗

日本禅师痴兀大慧的遗偈 局部
我们研究和学习书法的时候,经常忽略一种特殊的书写,这就是遗书的书写。
这种思考的始作俑者是阅读海子在1989年3月24日凌晨的遗书的震撼。录其一:
今晚,我十分清醒地意识到:是常远和孙舸这两个道教巫徒使我耳朵里充满了幻听,大部分声音都是他俩的声音。他们大概在上个星期4那天就使我突然昏迷,弄开我的心眼,我的所谓“心眼通”和“天耳通”就是他们造成的。还是有关朋友告诉我,我也是这样感到的。他们想使我精神分裂,或自杀。今天晚上,他们对我幻听的折磨达到顶点。我的任何突然死亡或精神分裂或自杀,都是他们一手造成的。一定要追究这两个人的刑事责任。

日本圆尔辨圆法师遗偈
海子的遗书充满着超常的迷幻感觉,海子的研究者燎原先生说:“海子对生命燃烧状中的绚烂幻象强有力地支配和驾驭,统一于自己朝向太阳的辉煌进军。”确实,遗书的书写比诗还要激烈。
伽达默尔认为:“死亡的经验在人类历史中具有核心地位。”遗书是反思性的书写,是生命中最真实的一颤。真正的死亡的克服,恰在于死亡经验的重新觉醒,这就是遗书。
书写遗书的时间是与死者或者幽灵们打交道的时间,此时的“我”希望有一个或更多替补候选式的他者存在,但是“我”还是觉悟到自己是必死的,“我”也会最终成为一个死亡的他者,会绝对缺席。

一休宗纯遗偈
“觉悟到自身的这种必然的缺席,对于整个人类必然会有期待,希望自身的再次来临”(德里达),这种期待构成了遗书的书写动机,遗书是一种召唤,召唤人们一直余留对我的记忆,让他们看到遗书后纪念我,让我寄生在它们身上,构成复活。
这是遗言的书写。让“我”在“他”或者“他们”那里余存,被召唤而复活,通过纪念、祭祀或者祈祷,实现复活。
所以我们在今天看到弘一、寂室元光和痴兀大慧遗偈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构成了这个人和这种书写精神的复活。

弘一法师绝笔
复活的效力就是遗嘱,一种嘱咐、嘱托、希望。这样的欲望构成了人类死亡经验的一部分。德里达说:“遗嘱是内化的、与生俱有的欲望。”在这一意义上,遗言构成了踪迹结构的动力。
这种踪迹的动力就是让“我”一直余存。这是如此不可能的书写,这是遗言的书写。是井上有一晚年疯狂用炭笔边吼边书的书写。它必须非常激烈、非常亵渎,带着涂抹和漫漶。

井上有一晚年碳棒之涂写
踪迹是一种“准本体(quasi-ontology),他号召我们这样去写:如井上有一那样“日日是绝笔”。这样的书写才会产生复活的效力,才会有身体的真正感知和生命的余存。德里达的传记作者皮特斯启示揭秘:“德里达对哪怕是一个留言条都有意保存下来,在他看来,著作、日记、影像、传记乃至一个手势一个笑容,都属于遗嘱(产)。”
海德格尔说:“生命就是余存。”余存即遗存,余书即遗书,正如“踪迹”和“符号”一样。我们绝不会想到弘一、寂室元光写遗书前的毕生清晰的书写,终被弥留之际模糊的、涂抹式的遗偈覆盖,这是如此的不可能。
————
陈量,生于1987年,陕西陈仓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研究员等。

出品人 | 施晗
主编 | 李妙染 责编 | 赵国林 王景
投稿、合作请加微信:zouxun01
| 特别推荐 |
艺术·美学·品鉴
▼
邵大箴书法订制 | 曾翔吉语订制
石开书法订制 | 李晖印章订制
李妙染书法订制 | 刘彦湖三言联订制
玄一朱墨书法订制 | 肖文飞书法订制
董玮书法订制 | 冷柏青书房联订制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大米艺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