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翔:人人都有情感,何以“老干部体”的情感就不能成为书法艺术呢 | 大米艺术
2019/2/27 21:10:44用艺术定义未来 大米艺术

    

     [ 本文共计2337字 · 建议阅读4分钟 ]

     文 / 曾翔

     人人都有情感,怎么书法家写字就有情感,非书法家写字就没有情感?

     写了这么多年书法,你的书法富有情感吗?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性,也就称不上是艺术品。

     在此,曾翔老师会帮我们分清“情感与艺术情感”的区别,以及如何在书写中加以呈现。

     ——施晗

    

     书写的艺术性如何获得

     书写没有艺术性,称不上是艺术家。从我个人经验来说,书写要有艺术性,第一,你得临帖。书法是有悠久形式传统的艺术,古人的作品可以说是几乎穷尽了形式上的种种可能,今天的人要想靠凭空想象而与古人匹敌,是绝无可能的。

    

     曾翔临写《汉 · 苍山元嘉元年题记》局部

     第二,从书法的创作来说,你的作品应该是“写心”,是你精神状态的表达,是情感的表现。没有超出于一般性规范书写的情感表现,你写的字就不能被称之为艺术品。

     情感的表现意味着书法作品中有人格的投影。当然,所谓情感表现,也是容易误解的东西。人人都有情感,怎么书法家写字就是情感表现,非书法家写字就不是情感表现呢

    

     曾翔临写王羲之《贤室委顿帖》

     比方说,现在俗称的那种“老干部体”,你就不能说字里行间没有情感,既然是“老干部”,自然也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情感经历,何以“老干部体”就不能是书法艺术呢?

     我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弄清楚艺术中的情感是什么

    

     曾翔临写《汉 · 鲜于璜碑》局部

     怎样拥有艺术中的情感

     按克莱夫·贝尔的说法,艺术中的情感并不是日常生活中普通人都有的喜怒哀乐,而是“审美情感”…… 一种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情感无关,由艺术作品“有意味的形式”所引起的情感。

     按这一理论,我们在谈论书法作品的情感的时候,就要在前面加上一个定语:艺术。

    

     曾翔临写《汉 · 曹全碑》

     中国古代的书法家,很早就意识到了书法作品中的情感问题。

     汉代的崔瑗在《草书势》中说:“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 畜怒怫郁,放逸后奇。或凌邃惴栗,若据高临危。”

    

     崔瑗草书《贤女帖》 选自《淳化阁帖》

     崔瑗在书法作品中发现了书法对自然的移情作用,诸如“志”“骇”“怫郁”“惴栗”等词汇所揭示的都是情感因素。

     进入唐代以后,书法的情感表现问题进一步被理论化了。其中孙过庭和韩愈的说法最称名言。

    

     孙过庭草书《书谱》局部

     孙过庭认为,王羲之的不同作品,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这一点,如今已经成为书法界的理论难题。

     因为,他似乎是将特定的作品指向了特定的情感。于是,这种理解就导向了对书法史另一位书法大师的著名的作品……

    

     曾翔书法作品

     颜真卿《祭侄稿》的解释,学过颜真卿的人都知道,《祭侄稿》是在安史之乱中,怀着悲痛的心情给牺牲的侄儿写得一篇祭文。

     于是乎,一些人,就从《祭侄稿》的风格中寻找那种悲痛的表现,就认为,没有那种特定的悲痛情感,就写不出《祭侄稿》那样的作品。

    

     赵远方书法作品

     但我想说的是,对于这个理论难题,我们首先应该基于常识来理解,我们可以设问:只要是人,就都会经历悲欢离合,那么为什么颜真卿能写《祭侄稿》那样的作品,其他人就写不出呢?

     我想,根本的原因,颜真卿之所以能写出《祭侄稿》,首先在于他有着成熟的、高品味的书法风格,这种风格是能够在不同的精神状态下表现出来的,换言之,它超越了日常的、普通的特定情感。就此而言,颜真卿作品,即便是《祭侄稿》也是基于对“艺术情感”的表现。

    

     曾翔临写《广武将军碑》局部

     其实,孙过庭并不是要在作品中找到特定日常情感与特定作品的对应关系,而是要强调一个伟大书法家所具有的广阔的精神世界,以及对艺术形式的丰富感受力

    

     曾翔书法作品

     孙过庭的结论在于这几句话:“岂知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伟大的书法家“写心”是“本乎天地之心”,而不仅仅是像普通人那样“来了情绪”。

     这让我想起克罗齐的说法,“艺术和有用、快感、痛感之类的东西无缘”,艺术情感不是来自日常的的特定情感,而恰恰是来自于与这些特定情感相区别的东西。克罗齐认为,艺术的情感是一种“直觉”,而直觉是“心灵的综合作用”。

    

     韩愈草书《盆池诗帖》局部

     晚于孙过庭的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所指出的,同样也是一种“心灵的综合作用”,他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张旭的草书之所以伟大,并不是他善于将特定的日常情感通过特定的书法意象或特定的书法形式表现出来,而在于他的感知世界的广阔无垠

    

     张旭草书《李青莲序》局部

     这也印证了克罗齐的另一个说法:所谓“天才”,并不是因为他对事物的感受和普通人有质的不同,而是有量的不同。天才也是人,他和普通人的区别在于,他感受的领域更宽广,感受力更丰富。

     如此一来,我们也就回到了一个在书法界容易达成共识的问题上:对艺术家来说,他的情感,他的感受力,首先是因艺术而发。而对书法家来说,他的审美情感是由传统训练出来的…… 也许是卑之无甚高论,面对千万人临习的字帖,你是否有敏锐的、独到的感受力?

    

     张旭草书《李青莲序》局部

     这种感受力是区分艺术家与非艺术家的东西,即你是否能超越一般的临帖,而成为一个艺术发现者,这种发现的能力,是书法成就的基础。

     ————

     曾翔,号一夫、曲堂、木木堂,湖北随州人。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秘书长、篆刻研究所所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曾翔书法工作室导师,湖北书法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对外经贸大学客座教授等。

    

     出品人 | 施晗

     主编 | 李妙染 责编 | 赵国林 王景

     投稿、合作请加微信:zouxun01

     | 特别推荐 |

     艺术·美学·品鉴

     ▼

     邵大箴书法订制 | 曾翔吉语订制

     石开书法订制 | 李晖印章订制

     李妙染书法订制 | 刘彦湖三言联订制

     玄一朱墨书法订制 | 肖文飞书法订制

     邵岩书法订制 | 冷柏青书房联订制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大米艺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