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神品的董其昌之作,岂止因宣德笺 | 大米艺术
2019/3/6 20:57:39用艺术定义未来 大米艺术

[ 本文共计705字 · 建议阅读3分钟 ]
文 / 张金梁
晚明书坛活跃着两个创作意识不同的阵容:一是以继承为主沉浸于古帖者,其以董其昌、陈继儒等为代表;二是另辟蹊径异军突起的创新型书家,代表者为黄道周、倪元璐等人。
创新型书家虽然被世人所褒扬,但在当时影响较小,且薪火不继。而继承派则阵营强大,盟主董其昌被后人称为帖学殿军,对明末清初书坛产生了极大影响。
董其昌的书法天赋极高,其书法的临习功夫,一直被后人称为传奇。
他认为“学书不从临古入,必堕恶道。”因此,他无所不临,不专一师。历史上楷行草书名家作品几乎无不涉猎。
他有非常好的笔性,常常一幅古帖变换多种字体地临写,或多家笔法“嫁接”到一幅古帖地临写,可谓花样百出。
他挖掘古人书法的用笔技巧和结构规律,精心临习以求“绝肖”,往往能得其精髓。
他认为,仅靠学习碑石刻帖,只能得到形骸,所以,他千方百计寻找前贤真迹进行临摹。
每当他获得重要范本后,便反复临习烂熟于心,故以善临称颂书坛。
他一生临仿不断,转益多师,揣摩研习,化古为我,获得了比同时代人更多的书法体验,也达到了一个同时代人难以达到的书写境地。
这种能在临帖中直摄古帖神魄的能力,是成为一个优秀书家必不可少的素质,也是他个人风格形成的深厚书写根基。
董其昌除篆隶书外,楷、行、草书俱能,与明代多数书家一样,其书以行书为代表。
董其昌
《为高观察临魏晋唐宋诸书卷》
用纸为名贵的“宣德笺”
高25.4cm,长776.7cm
苏州博物馆藏
此卷系临古之作
为董其昌65岁前后手笔
临书魏、晋、唐、宋凡涉九家
楷书、行书、草书共计18帖
清初大鉴藏家高士奇
称之“神品上上”
▼

















































高士奇跋
▼


潘奕隽跋
▼






出品人 | 施晗
主编 | 李妙染 责编 | 赵国林 王景
投稿、合作请加微信:zouxun01
| 特别推荐 |
艺术·美学·品鉴
▼
邵大箴书法订制 | 曾翔吉语订制
石开书法订制 | 李晖印章订制
李妙染书法订制 | 刘彦湖三言联订制
玄一朱墨书法订制 | 肖文飞书法订制
邵岩书法订制 | 冷柏青书房联订制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大米艺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