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底的名字
2016/7/10 党建网微平台

    

    


     作者:王伟东(江苏省金湖县金南镇党委)

    

     利用星期天休息时间,带着妻儿从城里赶回乡下老家,看望久居农村的父母。吃午饭时,儿子无意中看见老家装盛饭菜的碗底有刻字,仿佛发现了古董一般,十分好奇,缠着我打破砂锅问到底。看着儿子,我细细讲来。

     碗不是古董,其实就是家里用了几十年的普通瓷碗,碗底刻的字其实是我父亲的名字。那时候,我家经济比较困难,家中只有灶台、床、桌子、板凳和碗等简单的生活用品。尽管桌椅已经缺腿,碗碟已经豁口,一家人都是珍惜又珍惜。 也因为家当不多,父亲尤其珍爱,在可移动的桌椅、碗碟、扁担等物件上都刻上自己的名字。儿子听说不是古董,又看见碗已破旧,觉得旧碗可以退休换上新碗了。现在的新碗多好看呀,木制的、塑料的、搪瓷的、不锈钢的,大大小小,应有尽有。儿子哪里知道,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已极大改善,父亲仍然秉承勤俭持家的家风,从不铺张浪费。这些旧东西,父亲想扔却又舍不得扔掉,且不说这旧东西还有多少用处,最重要的是这些东西,它是家的经历,在它的上面,承载着家的温暖,包涵着一家老小平凡生活的点滴。

     那时,家中的碗真的少,基本人手一只,相对固定,谁也不会拿错。每次吃饭,父母都不准我和弟弟随意走动,要求我们在板凳上坐好,用手扶牢桌上的碗。如有不慎,我们把碗摔破了,无法修补,我和弟弟都少不了挨一顿批。当时我无法理解,觉得父亲珍爱碗更胜于爱我们。现在想来,不是父亲不爱我们,只是家里的一碗一碟都来之不易,父亲珍惜家里的每一个物件。

     父母靠挣工分养家糊口。家中的碗要是被我和弟弟摔破不够用了,父母在家庭经济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总想方设法挤出点资金,在镇上逢集的日子从地摊上购回几只。农忙之余,父亲就用金刚石刀在碗底郑重地刻上自己的名字,刻上去的字虽然有些歪歪扭扭,但一笔一画溢满了珍爱之情。

     那时,村里子女多的人家,长大结婚分家时,碗被当作一件重要家产来分。父母给子女分了碗,就象征着子女各自开始新的独立生活。那碗底上清一色地都刻有长辈的名字,只要没有摔坏,便犹如那代代相传的家风,一代接一代地往下传承,舍不得丢弃。

     如今,用了几十年的碗确实已经很破旧了,我劝父母把它们淘汰了,可满头白发的父母却怎么也舍不得。今天,从碗底的名字中,我给年幼的儿子讲长辈们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故事,让他慢慢知道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懂得感恩、珍惜生活、热爱学习,并将优良传统永远传承和弘扬下去。

     (本文为《党建》杂志、党建网、党建网微平台举办的“良好家风 党员带头”党员故事征集活动参赛作品。征稿邮箱:djzhengwen@163.com,征文启事请点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

     总监制/徐遥 责编/刘文韬 编辑/陈蓉 制作/王高林

    

     觉得不错,请点赞↓↓↓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党建网微平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