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到来不应该忘记的人
2017/4/29 党建网微平台

    

     劳动托起中国梦!可爱的劳动者们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造,不断谱写着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党建》杂志、党建网记者兵分十路,走近基层一线的普通劳动者、共产党员。今天推出《劳动节到来不应该忘记的人》,介绍3位劳动者的事迹,向他们以及广大劳动者致敬!

     《党建》杂志、党建网记者 王锦慧

    

    

     4月20日早7点,我们驱车从北京出发,直奔太行山腹地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黑崖沟村。

     阜平是革命老区,但至今仍是国家级贫困县。习近平担任总书记不久,就踏着皑皑白雪到龙泉关镇看望乡亲们。

     群山莽莽。穿行了4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望见黑崖沟村口矗立的高大牌楼。

     村第一书记刘伟在牌楼下等候我们。他中等个头,戴眼镜,刚满32岁;清华大学硕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干部,2015年7月31日到任。

     进了村,迎面是一座气势巍峨的黑崖,黑崖沟因其得名。在老乡家吃罢午饭,刘伟急着要去村里的文化旅游景点白衣寺规划重修事项,我们气喘吁吁紧跟其后。

     坐落在村东北半山腰上的白衣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它曾经是聂荣臻元帅的临时指挥部,柯棣华大夫的临时救疗站,可惜已被风雨侵蚀得破败不堪。为征得修缮资金,刘伟四处鼓与呼,最终与山东龙文化协会达成协议。

     从白衣寺出来,刘伟边走边介绍说:刚进村时,得知黑崖沟953人中贫困人口有766人,压力非常大,也迷茫过、苦恼过。后来通过调整扶贫思路,去年贫困人口减少到145人,到明年有望实现整体脱贫。

     说着,我们径直朝黑崖脚下的白色大棚走去。“我想请习大大来吃西瓜”,当我们正在为这条广告点赞时,突然“劈劈啪啪”下起雨来。

     刘伟和大棚创建人张宏亮商定了众筹销售方案。而后对我们说:这个蔬菜瓜果种植基地共50亩,今年计划新增20亩,可带动31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增收2000元;此外还有中药材种植基地、家庭手工业创业园、养牛养猪合作社等产业,可带动上百户贫困户奔小康。

     雨停了。踩着积水的山路,我们不由得想起沈浩那一双双沾满泥巴的鞋;想起战斗在扶贫第一线的千千万万个“第一书记”。

     晚上,我们住在村里。第二天一早,又跟随刘伟到村西光伏电站工地处理土地纠纷。去年,175kW光伏电站顺利竣工,可累计实现收益625万元,为全村240位老人每人每年增加1000元收入,持续25年。

     上午,我们还跟随刘伟到苇地沟检查土地流转情况;到村小学落实长期结对帮扶协议。

     看到刘伟终日东奔西忙,我们有些心疼。他却动情地说:“我已深深融入这个小山村,黑崖沟永远是我的第二故乡,村里的百姓都是我的亲人。”

     临近中午,我们沿新修的幸福路出村返京。村外百亩樱桃园花开正艳,预示着黑崖沟美好的明天!

    

     《党建》杂志、党建网记者 武淳

    

    

     绿树成荫,高楼林立,人流穿行。这里是位于东三环的北京核心商务区CBD,一座总建筑高度设计为528米、形似中国传统礼器“樽”的摩天大楼正在此拔地而起。它就是国内首座由中国人自主设计的超高层建筑,已成为北京第一高楼的“中国尊”。

     中国尊是世界上第一座在抗震8度设防区建造的超500米高楼,按照使用年限100年设计施工,将消耗14万多吨钢材和35万多方混凝土,高峰期施工人员超过4000人,设计工期仅有62个月,意味着主体结构每3—4天必须盖好一层。

     在施工现场,记者见到了承建方中建三局“中国尊”项目执行总工程师许立山。这位浓眉大眼、略带书卷气的高级工程师,尽管刚40岁,负责的项目就已获得“鲁班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

     许立山带记者登上了已建至498米的“中国尊”大楼楼顶。高处不胜寒,一阵凉风袭来,记者双腿有些发软。许立山颇有童心地对记者说:“你看地面上那些汽车像不像玩具?楼房像不像积木?不用担心,我们其实站在一个可承重4800吨、抵御14级强风的‘盖楼神器’上。”

     记者注意到,“中国尊”的工地和以往的建筑工地有所不同,楼体四周没有密密麻麻的脚手架和防护网,只有一个如同正方体的施工平台“骑”在楼顶。这就是许立山参与研发的“盖楼神器”——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施工装备集成平台。平台操作面积超过1800平方米、高38米,可同时进行四层楼的作业。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世界房建施工领域面积最大、承载力最强的平台。平台上有两台塔吊和平台一体化结合,这在全球也是首次尝试。它不仅能节省工时,还节约材料,是我们追求绿色施工的众多技术创新之一……”面对纵横交错的钢架迷宫,许立山有说不完的话。

     为了让重量巨大的平台像“蜘蛛侠”一样,稳固地攀附在楼体墙面上,许立山和同事们进行了无数次计算和实验。平台准备进行第一次顶升时,许立山坚守在单位39个小时不眠不休。一天凌晨,刚值完夜班的许立山在家休息,听见淅淅沥沥的雨声,又立即赶回距家16公里的工地。“那几天正在浇筑大楼底板,雨水很可能影响混凝土的配合比。这是大楼的根基啊,不能出现任何问题。”许立山说。

     入行18载,学建筑工程的许立山从工长、技术员,一步步成长为驾驭大项目的“技术总管”。29岁那年,参与央视新台址建设的许立山两鬓、前额头发全白。负责“中国尊”项目5年多来,他有4个春节是在工地上度过的……

     蓝天白云,阳光正好。许立山掏出手机记录下了今天的“中国尊”,和记者告别后,他匆匆消失在人流中。当今中国的国家实力为许立山这样的劳动者们架起了触摸梦想的天梯,有了他们的开拓创新和不懈努力,中国建设一定会更牢、更高、更快、更强!

     《党建》杂志、党建网记者 杨连元

    

    

     4月19日,初夏的一个清晨,7时20分,北京南城景泰桥下,几辆抽粪车停在路边,隶属于东城区环卫中心十所的女掏粪工李萌已经做好外出作业准备。这位年方28岁的北京姑娘,模样俊俏,快人快语,一身橙色工作服遮不住其洋溢的青春靓丽。

     记者跟随李萌登上一辆抽粪车,前往居民小区作业。一个上午,李萌的工作量是抽足4趟车、约计12吨粪便量。每趟车抽足粪便后,还要开赴10公里之外的环卫消纳场“卸货”。4趟车下来,已是中午12点多了,早上见面时还是有说有笑呢,此时,她明显疲惫不堪了。李萌说,除了公休日,每天都是这样的流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掐指一算已经干了6年多。

    

     《党建》杂志社向环卫工人们赠送保温杯

     李萌工作的单位,正是当年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时传祥生前工作过的地方。时传祥那种“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高尚情怀,一直成为环卫工人的精神支柱,也激励着李萌走到今天。

     抽粪车在街巷中行进着。李萌所在的“三八女子抽粪班”承担着分布于居民区公厕的100多个粪井,李萌负责其中的16个。哪天要掏井,哪个井掏多少,李萌已是烂熟于心,忙而不乱,风雨无阻。

    

     《党建》杂志社年轻编辑、记者与环卫工人们在一起

     说话之间,我们到了一处粪井前。李萌戴上一副手套,拿起一把铁钩子,利索地打开井盖,顿时,一股恶臭扑面而来。只见她双手抱着抽粪皮管,顺着井口开始作业,同时,有节奏地摆弄皮管子。李萌解释:“这叫打漂,打漂的作用可以搅动粪便、抽净粪便。”其实,粪便是越搅动越臭!李萌说:“到了三伏天,那个臭啊!刚上班时,一打开井盖,差点儿把我熏晕了,好几天吃不下饭呢!”

     谁也没想到,一个青春年华的北京姑娘,当过兵、入了党、受过嘉奖,退伍回京却干上了掏粪工,直到今天干得很踏实。对此,李萌说:“当时,听说十几年了抽粪班还没有进过年轻人呢。老师傅说,北京城如果一个月没人抽粪,粪便就会流得满大街都是,我就动心了。”

     抽粪车驶向了环卫消纳场,李萌在车上也有了短暂的休息时光。2012年12月,李萌入选“北京榜样十大人物”。她说:“现在大家都谈梦想,我觉得,不起眼的工作也离不开梦想。我选择的抽粪工作,总是要有人干的。我向往时传祥老爷子的境界,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据2017年第5期《党建》杂志)

     总监制/单庆 责编/刘文韬 编辑/武淳 制作/王高林

    

     觉得不错,请点赞↓↓↓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党建网微平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