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才:为“复兴号”飞驰在新时代
2019/9/15 6:32:00孙永才 党建网微平台

     点击上面“党建网微平台”六个字,轻松关注

    

     【编者按】

     七十载栉风沐雨,奋斗与荣光同在。七十载继往开来,中国已走向世界舞台,开启新的征程。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党建》杂志社面向全社会征集歌颂祖国的文章。今日,党建网微平台邀您一同欣赏优秀征文,下文为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孙永才回忆新中国七十年铁路发展所撰写的文章。

     孙永才:为“复兴号”飞驰在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铁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铁路运营里程增长至近13万公里,高速铁路从零跃升至2.9万公里。铁轨延伸之处,城市圈、高铁圈、经济圈开始涌现。在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我心中的装备制造强国梦想正在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扎根理想:造出又快又舒适的火车

     我从小生活在吉林农村,上高中时,我才有机会看到真正的火车。每次面对呼啸而去的火车背影,都会激发起我无限的憧憬。从那时起我就对轨道交通事业有了美好的向往,所以我报考了当时的铁道部大连铁道学院。

     大学期间,我多次乘火车往返于长春和大连,600多公里的车程,绿皮车要“晃”14个小时才能走完。当时就想,我们的火车什么时候才能快起来啊!1987年7月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有“机车摇篮”之称的大连机车车辆厂,担任技术工作。时值我国内燃机车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怀揣着拉近我们与世界距离的梦想,一入厂,我就全身心“泡”到柴油机机体等产品的工艺技术研究中,与工友们一起研究工具工装、破解生产瓶颈、提升产品质量。

     肩负使命:奋力实现追赶超越

     重载运输是国际公认的铁路运输尖端技术之一。我国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发展重载运输,比欧美发达国家晚了30多年。

     2004年,铁道部启动7200千瓦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招标。我带领团队做了充分的准备,并与外方厂商组成联合体参加竞标。但是,我们与外商的技术引进谈判并不顺利,外方不愿意把技术原原本本地教给我们。我们白天与外方谈判,晚上反复推敲合同细节。经过40多天的艰难磋商,外商最终在合同上签了字。

     在技术引进过程中,类似这样啃“硬骨头”的故事比比皆是。我深深知道,要摆脱国外技术控制,自主创新才是核心。此后,我带着团队投入到“大功率机车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究”项目研发中,在大功率柴油机、牵引变流装置等关键技术领域联合攻关。2014年4月,一列由4台电力机车牵引、编组320辆、满载3万吨煤炭的试验列车在大秦铁路完成运营试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掌握3万吨铁路重载技术的国家之一。

     自主创新:铸就新时代“国家名片”

     2008年12月,我任中国北车总工程师、副总裁,主管技术工作,全程参与并负责组织研制新一代CRH380高速动车组。为推进工作,我提出“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理念,搭建起“两厂三地六同步”协同创新模式,即在总部所在地北京开展概念设计、系统设计,在唐山、长春两个企业所在地开展产品设计、工程设计,统筹设计、试验、工艺、采购、质量、制造等六大系统同步推进,集中力量攻克核心技术难关。这种异地协同设计平台充分发挥了资源整合作用,动车组研发周期一举缩短40%。

     2011年1月9日,CRH380在京沪高铁先导段试运行中创造了487.3公里的时速,这是当时世界铁路运营试验的最高速度。

     2014年,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牵头组织下,中国中车开启了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的研发工作。3年多的时间,我带着研发团队历经503项仿真计算,5278项地面试验,2362项线路试验,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和世界性难题。2017年9月21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以时速350公里运营,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70年栉风沐雨,70年壮丽辉煌。新时代,逐梦扬帆再启航,我将不愧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终身。

     作者简介:孙永才,1964年11月出生,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总裁。我国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的主要组织者和学科带头人,曾主持研制大功率机车和高速动车组列车,把“复兴号”打造成新时代的“国家名片”。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转载请标注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监制/慈爱民 责编/刘文韬 编辑/王寒 制作/王寒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党建网微平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