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平的一分为二
2016/5/24 21:18:58 会飞的王动
趁周小平同学又火了,发篇旧帖。当初在某论坛发这贴时,直接被锁沉底,让我耿耿于怀。这种时评类的文字,若时过境迁再发出来还有必要性,就意味着一种悲哀,就像我们今天看鲁迅的批判还觉得有道理一样。
——————————————————————————不华丽的分割线
前几日在微信无意看到一个宣传中国的短片。据称是很“震撼”的“中国贺岁大片”。看了一眼,片子质量过得去,配乐啊、剪辑啊、节奏啊,都还不错。片子的基本创意是“这是中国,这也是中国”,浮光掠影地展现了几组中国的正负面好坏面,大致是说当今中国虽然问问多多,但还是大有希望什么的。临结尾吃了一吓,英文解说点了周小平的名,拿了周小平一句“名言”(恕我孤陋寡闻,没听说过)来渲染主题。我当时想,做片子的人真够捧臭脚的,周小平虽是网络五毛当家花旦,但他的份量和这种国家级的宣传片不相称啊,中国砖家公知多得是,提谁也比周小平带感啊。然而,片尾字幕出来了,我才隆重发现,原来这片的导演和编剧都是周小平。
呵呵,神奇吧。
不知道各位的观感,我很朴素地感到有些反胃,为周小平导演的这种自点其名的王婆式的孽恋。话说周导近两年风头正劲,一时无两,先是被习总点了名,随后在一场实力悬殊的论战中,举重若轻地实现了大逆转,一夜之间灭掉了以“咬人不松口”著称的方舟子,直把后者搞得满“文”抄斩,鸟无影踪。方舟子那厮虽说难缠,但一贯谨慎精明,而且和“左派”走得很近,尚且如此下场,可知周导之杀伤力了。若从这个战绩理解,周导逮着做片的机会自鸣得意一下,虽嫌轻浮,大概资格还是有的。
周小平自编自导自演的中国贺岁大片,有一点值得肯定,就是没有沿袭只唱颂歌的老路。这一点是中国形象宣传片的老毛病,常年拿地大物博、悠久文化和“伟光正”说事,每个镜头都光鲜无比,每句解说词都像朗诵诗,油腻到真心受不了。应该说周小平开了一个好头,在唱颂歌的同时要列举一些明晃晃的社会问题,这样至少不至于太假。有些问题你不说,大家也知道,不如勇敢面对。能够看出周导的努力,所以此片有种鸡汤味的真诚,再配以语调平和的英语解说,若没有周导结尾那句王婆卖瓜,质量过得去。
当然,当你以“直面中国”的姿态为卖点时,所触发的思考,就会将你这个惺惺作态推向一个逻辑困境。你如果承认问题存在,那么产生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此片给出了一个煽情而含糊的答案:你光明,中国就不黑。好了,这下都搞明白了。周导的逻辑终于完整了——真替他捏一把汗——但也暴露了周导此片所谓的“直面”,不过还是一次毛氏辩证法的小把戏。毛氏辩证法可谓是爱国青年们的认知和辩论的神器,但这种“一分为二”的方法论,只适合于纯哲学范畴,因为在哲学中没有任何法律、道德、和社会常识界限。如果将“一分为二”引入社会生活的优劣评定,只会变成“抬杠”和“捣糨糊”。比如狗屎好不好?一分为二地看,狗屎可以做肥料。
周小平此片这种一分为二的神逻辑适用于一切国家和政权,适用于朝鲜,适用于纳粹德国,适用于慈禧太后。各位可以想象一下:对八国联军宣战给个镜头,这是慈禧;搞洋务运动给个镜头,这也是慈禧。另外,光明和黑暗这种词,其含糊程度堪比朦胧诗。将一个国家的发展,完全推责于民众,这是很无耻的。我们试想在方周论战中,被封杀的是周导,他会如何光明呢?所以如果真要解释此片中的光明和黑暗的意思,大约可以理解为:顺我者光,逆我者黑。
最可笑的是,周导对“一分为二”用得过于熟练了,以至于将其用到了生理卫生领域,且看此片周导的点睛之笔:“面对这个复杂的时代,你永远不能通过戳瞎一只眼睛来寻找真相......”不知周导一分为二走火入魔了,还是天赋异禀,生理结构与我等不同,正常人类的眼睛分工不是这样的,不可能一只看光明,一只看黑暗,一旦戳瞎一只,就只能看到光明或黑暗了。
好吧,我知道周导用的是传说中的比喻,但即便对于周导这种不用封贴保护就会被拍成柿子饼的三流网络写手,这种臭如狗屎的比喻,也敢于用于中国形象宣传片,套用一句成语说,真是不要碧莲!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会飞的王动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