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三体》推迟上映,看看原著吧
2016/6/26 10:57:00 会飞的王动
如果有个人走过来,向你大谈熵、奇点、视界、长膜、潮汐力、引力波、曲率驱动、空间扭矩、史瓦西半径,拉郎格日点.....别激动,你碰到的不是爱因斯坦,也不是网红“诺贝尔哥”,而很有可能只是一只“三体”粉。假如你常去“豆瓣”聊电影,就会有这种美丽遭遇,在《地心引力》《星际穿越》《火星救援》等硬科幻大片的影评下,总有一批口念高深物理学术语的同学煞有介事地参与争论,让人恍惚间以为中国民间隐藏着大批物理学天才。后来读过《三体》才恍然大悟,全民科幻的源头原来在这里。
这就是《三体》的魔力。
这个推介可能来得晚一些。去年八月,刘慈欣的《三体》拿下了第73届“雨果奖”。“雨果奖”是全世界声誉最高的科幻文学奖,刘慈欣是获得这个奖的亚洲第一人。这个事的意义其实挺重大的,无论你是不是科幻小说迷,往小处说标志着中国科幻文学达到了世界级水平,我们不必一提科幻小说就只能说儒勒.凡尔纳、艾萨克·阿西莫夫等等外国佬;往大处说,科幻题材的发展往往是国泰民安的标志,甚至是国家科技发展较高水平的一个反映——想想看,一个科技水平发展比较低下的环境,是不会孕育出好的科幻小说的,出现魔幻小说还差不多,而国家动荡只会催生鲁迅这种文学战士。刘慈欣的出现则意味着长治久安下基于科学发展的幻想文艺的繁盛。若你连WIFI都没有,还搞什么科幻呢。
《三体》是一本硬科幻小说。所谓硬科幻,是指这个科学幻想是实打实地建立在现代物理学原理和学界普遍认可的猜想之上的,也就是说这个小说呈现的不可思议的科技都是有可能实现的,就像儒勒.凡尔纳在科幻小说里预言了飞机、火箭、潜艇的出现一样。《三体》之所以引人入胜,就是因为它描绘的人类未来很有可能真会变成现实。《三体》洋洋百万言,运用了几乎所有的流行科学概念编织了一个星际间黑暗斗争的可怕故事,人性的美好和软弱发人深省,生存的残酷法则震慑心灵,匪夷所思的科幻图景让人目眩神迷。当然最为可贵的是,即便我这种理科盲,也能够读得津津有味。《三体》的硬科幻靠谱到什么程度,像《星际穿越》这种聘请著名物理学家作为顾问的科幻大片,其中多处科幻情节的表现都与《三体》不谋而合。说不谋而合是客气了,因为《三体》的发表早在《星际穿越》拍摄之前。

作为一只前文学青年,我向来对科幻小说不屑一顾,然而刘慈欣构建故事的非凡想象和跌宕起伏的叙事确然令人肃然起敬,即便不写科幻题材,刘慈欣也会是个不错的小说家,但这世界不缺少优秀小说家,刘慈欣却只有一个。无论你此前看过多少科幻小说,《三体》都足以带来惊喜。例如小说中关于“智子”锁死地球科技发展、“水滴”大战人类太空舰队、太阳系二维化的情节,简直脑洞大开,超乎想象,天地皆沦为刍狗,自以为是的人类不如风中草芥。这种炸裂般的阅读体验,绝不是超级英雄漫画和玄幻小说能提供的,因为硬科幻有着煞有介事的严谨逻辑,强烈的代入感会让你冷汗涔涔,庆幸“余生也早”,未赶上这场宇宙劫难。毫不夸张地讲,《三体》如果拍成电影,会秒杀如今所有的科幻大片。

好吧,既然我都能看出这点,中国电影制片人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圈钱的机会,尽管“三体”粉几乎一致哭着喊着“say no”,他们却真地厚颜无耻地开拍了,而且据说电影的第一部本来定于在今年七月上映。中国的类型片的发展近年来堪称突飞猛进,电影票房也是一路高歌,但是,好像我们没有拍出过一部让人有印象的科幻片吧,《神奇的贝贝》?《大圣归来》?还是《雷锋在1959》?拍电影不是写小说,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就足以让世界侧目,“三体”这个大IP绝逼应该卖给好莱坞那种成熟完善的电影工业体系。
如果还想对这部最好的科幻小说心存敬意,还是在电影上映之前看看原著吧——勿谓言之不预也。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会飞的王动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