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禁天佑,杀鸡焉用牛刀
2018/2/21 19:22:04 会飞的王动
点击上方蓝色字“会飞的王动”,关注公众号......................................
网络直播第一红人李天佑被全网跨平台封禁,据说此消息来自央视的《焦点访谈》。小混混李天佑没白混,都混上了这么高大上的栏目,也算死得其所。这种以尚方宝剑封禁的待遇,以往只赏赐给文艺界的大咖,此番竟纡尊降贵于一个喊麦的毛头小子,不禁让人有天恩浩荡疏而不漏之叹。
按说此事也在意料之中。前阵子嘻哈刚被封杀,随后禁播了近百首喊麦歌曲,现在干脆把喊麦带火的李天佑也被贴上封条。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手法,我们早已见惯不惊。

作为正统意识形态主流文化以及高端趣味的积极传播者,我对喊麦这种毫无艺术含量的玩意向来是非常鄙视的,有我的盖世大作《每个喊麦的骚年都是秧歌队的鼓手》为证,但我更反感的是,动用公器去干涉人民群众的审美选择。也就是说,你可以批评他低俗,却不可以用行政权力去封杀他。如果他涉嫌违法,则要通过司法途径去处理。健康的法治环境之下,一种文艺产品的高雅或低俗都无关生存权利,封禁一种文化产品或某位创作者,只有司法机关和民间行业协会有这个权利。而在中国,我们常常看到这种以行政权力替代司法裁判的做法。
这就是法治不昌的坏处,手握公器者可以三天两头地出禁令,只要是他不喜欢的,他就可以任意禁止和封杀。今天说不许修炼成精,明天说不许有绯闻,后天说不许纹身,管得比人民的亲爹都多。亲爹式管理的危害就是自以为是自行其是,把自己的喜恶当成约束大众的法规。这种做法即便有个冠冕堂皇的初衷,也难免失之偏颇,就像当初视邓丽君为洪水猛兽者,而今安在哉?
当然,李天佑加上他的喊麦,套用网络主播“二驴的”话说,都赶不上邓丽君的一个小拇脚趾盖儿。这也是天佑一封就死的原因所在,真有才华的人和作品就像佳酿,封久而弥香,你能封得住邓丽君吗?能封得住崔健吗?能封得住《活着》吗?而天佑只是在网络直播兴起时,恰巧与名利撞个满怀的运气小子,他和他所谓的作品既扛不住公权力的碾压,也经不起时间的检验。
网络直播的确乱象丛生,喊麦也的确难登大雅之堂,但问题的关键并不在此,而是我们在公权力对天佑和喊麦的处理中,看到了人治的随意和任性。网络直播已经火爆数年,曾经充斥着各种暴力色情的炒作,比如黄鳝门,比如天佑这次遭封杀的最大罪名就是他的《溜冰曲》,公然炫耀吸毒后的快感,但那是天佑三年前做的蠢事了。在网络直播最乱的那几年,监管一直莫名其妙的缺位,等到各大直播平台和知名主播完成了最初的资本和人气积累,打算学好宣扬正能量的时候,监管大棒却不由分说地从天而降,这种秋后算账和朝令夕改的做法,不仅让媒体无所适从,也让从业者摸不清规范的边界。一边是天佑这种出头鸟被封禁,一边是更多籍籍无名者继续奔走在天佑式的成名之路上。一阵风的整治并不能让人心悦诚服,只会制造更多阳奉阴违的投机分子。

若以不明真相的群众角度来看,这种监管至少有滞后和疏漏之罪;但若从阴谋论角度来看,适当的放水养鱼,最大得利者为谁不言自明。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新事物新概念新现象会不断地涌现,如果我们的监管部门总是处于一种后知后觉事后诸葛亮的状态,甚至于耽顾部门利益,先是不闻不问,后是一棒子打死,不仅伤害了民间创新的积极性,也严重违背了法治的原则。
天佑被封杀,对他自己来说,也许并不是坏事,他早已名利双收,如果他真的热爱演艺事业,大可以借这个机会去专业院校进修一番,学一点真正的才艺等待重出江湖的时机。对于天佑的几千万粉丝来说,偶像遭禁,似乎也未引起什么喧哗与骚动,一些人的态度是看热闹,一些人的态度是支持封禁借机谩骂,唯一缺少为天佑鸣不平的铁粉。可怜天佑风光一时,到头来也难逃墙倒众人推的下场。倒是对于喊麦,天佑这个标志人物的倒塌,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喊麦这种玩意,据说源自旧社会叫花子唱喜歌,原本就没啥生命力,就像我们年轻时社会上流行唱的“牢歌”,任其自生自灭即可。现在贴上了一纸禁令,反似抬高了它的价值,使其沾染了几分反主流的悲壮色彩。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会飞的王动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