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传说中的喷子
2018/6/5 21:06:58 会飞的王动

     点击上方蓝色字“会飞的王动”关注公众号

     ............................................

     小时候看爱国主义电影,总能看到这样的桥段:我地下党员遭敌人搜捕围困,人民群众拼命掩护,敌人搜查无果,露出狰狞嘴脸,欲向无辜群众下手。千钧一发之际,随着一声充满正义感的大喊:住手!我就是你们要找的地下党,从人群中或哪个旮旯闪现一名标准国字脸器宇轩昂的汉子,只见他昂首挺胸,倒剪双手,迈着方步,目光坚定,嘴角带着一丝置生死于度外的微笑。敌人震精了,人民群众激动了,有人哭喊:老王,不要......汉子扭头深情扫视大家,意味深长地点头,然后昂然迎向敌人的刺刀。

     每个男人的心底都有这种独当一面的英雄情结。我年轻时就不止一次幻想过类似画面:“我就是你们要找的王动。”小酒馆角落的阴影里传来低沉的声音,一个头戴斗笠破衣烂衫满身风霜感的家伙低着头,用手中的刀柄缓缓支起斗笠的边沿,两道冰冷的目光激射而出.......好吧,这有点像武侠小说,但那种“好汉做事好汉当”的感觉是一致的。

     不过我从没想过有一天,我要站出人群说,嘿,我就是传说中的“喷子”。这特码太不带感了。

    

     我之所以愿意自领“喷子”的雅号,是因为我认为“喷”在法律层面上是一种值得捍卫的权利,在道德层面上存在着居心叵测的污名。如果“喷”的含义等同于异议和批评,我很乐意做一个惹人厌的“喷子”,甚至将其含义扩大到谩骂,我也算不上冤枉,而且,我要保留谩骂的权利。

     网络时代像一个巨大的扩音器,将以往的街谈巷议放大到理论上人人可见。舆论场于是呈现出一片嘈杂,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传统话语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往的话语秩序貌似被颠覆,所有的权威都陷入大众话语的审视和挑剔之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向全世界发言,所不同的仅仅在于,人们是否愿意听你的。听什么或者不听什么,把选择权交还给民众。这无疑是文明的进步。

     在这个人人皆有话语权的时代,要么你面对这种众声喧哗,要么切电断网自绝于人民,《1984》中的“电幕”暂时还不会安装到你家墙壁上。个人的选择权意味这种喧闹是可以回避的。但如果又不想回避又不喜嘈杂,就比较难办了,你无权干涉别人发言的自由。无论话语传播的方式如何变化,某种恒定的秩序并未改变,这就是法治。

     嘈杂也好,寂静也好,都应该且只应该在法治覆盖之下。除了法治,不该有第二种强制力去干涉人们的发言。从前的权威很少受到质疑,是因为人们获取的信息不足并缺少说话的平台。从前的舆论场没有“喷子”,是因为主流话语权的故意封杀或忽略。现在大家都在同一个话语平台上,都在同一个法治框架内,你除了说服我,无法阻止我“喷”你。当然,你可以像我一样,捍卫你“不被喷”的权利——虽然从法理上讲压根不存在这种权利。

    

     我很喜欢韩寒同学以前办的那个杂志的名字:独唱团。一群人各唱各的,发出自己声音;或者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向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在中国社会,很多人还残留着计划经济模式固有的集体思维习惯,就像听惯了整齐划一的大合唱,对任何不同的声音都感到刺耳。殊不知,合唱才是非常的状态。罗素讲话,参差多态乃为幸福本源。可就是有人容忍不了“参差多态”,当法治不足以堵住别人的嘴,乱贴“喷子”这种污名化标签就显得很必要了。

     “喷子”确然代表着一种恶意,但对恶意的指控说到底仍是诛心之论。恶意是不可衡量的、不能成为证据的东西,正如你无法辨别异议与批评是否出于恶意。况且恶意也是一种自由。从法治角度看,批评从来不需要所谓的建设性,批评就是批评,恶意的批评同样受法律保护。谁也没有权利以恶意之名让对方闭嘴。

     关键是,指控别人是“喷子”正是赤裸裸的恶意。在这种互“喷”之中没有孰高孰低,别幻想骂了别人“喷子”就能衬托出你的高标。污名化是口舌之争中玩烂的伎俩。我们已经习惯了专家叫砖家、教授是叫兽、自由派被称为美分、体制派有五毛嫌疑。贴上侮辱性的标签无非为了因人废言。你是“喷子”,所以你的话都是胡说八道。问题是,有这么易学好用的大杀器,你也难逃被贴“喷子”标签的命运。

     标签乱飞的结果是造成了一种网络言论不足采信的印象。似乎没有人会从中占到便宜,除了,那些希望大家保持沉默的人——都别发言,发言必被“喷”。

     这大约算言论自由的新常态了。每个人心底都有魔,但不必然会化为恶意,再强调一遍,恶意也是个人的自由,它的尺度只能由法治来裁定。面对网络上弥漫的戾气该怎么办呢?要么骂回去,要么视而不见,据说法治在保护着大家,能保护到什么程度,请自查相关法条。

    

     有时,谩骂缘于找不到理性探讨的平台,嘲讽是重压下的旁逸斜出。每一个“喷子”的胸中都有块垒。套用自由派的一句话:匹夫兴亡,天下有责。在你祭出“喷子”标签时,是否想过去质问公权。大约美国也有“喷子”吧,我想他们一定不满足于在网上“喷”,他们总能找到更有趣的地方“喷”,这值得我们广大“喷子”小心轻放地学习。

     一个显而易见的差别是:“喷”向公域,一般是值得尊重的;“喷”向私域,逼格就不太高了,但那仍旧是你的权利,请把握尺度。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会飞的王动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