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国营?周小平又讲笑话了
2018/7/26 18:41:08 会飞的王动
点击上方蓝色字“会飞的王动”关注公众号
..................................
周小平同学高调的爱国之情已然是一段众所周知的佳话,同样高调的还有他并不高的智商。这个神奇的反差让周同学面对公共事件的发声每每带着一种令人酩酊的幽默感,最妙的是,他自己却浑然不觉。近日闹得沸反盈天的疫苗事件,周小平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刷新自我智力底线的好机会,他郑重其事地提议:“将重要疫苗实行国营,消除暴利空间。”
周小平之蠢从来是铁证如山,无须每次都论证一遍。然而正如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所言:人民群众绝不比任何一个人更聪明,反倒是他们的愚蠢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周同学的观点无论蠢到什么地步,仍旧大有市场。你若不想看到这个社会被谬误淹没,就不得不一次一次去批驳他。老实说,批驳周小平本是个轻松愉快的勾当,但这厮带有某种老虎屁股摸不得的权威光环,以至于惹到他的文章基本都会莫名其妙的消失,这却有些无趣。
周小平的观点之所以有一定蛊惑性,在于他的价值立场偏左。偏左是客气的说法,其实他就是个极左分子。多说一句,凡是突破基本权利底线的主张,都该划归“极端”的范畴。眼下的中国左派,极少有真正意义的左派,几乎都是极左。左派提倡平等,宣扬共有,表面看来迎合了社会底层的利益需求,由此煽动出很多不辨是非的呼声。比如疫苗国营。
国营不好吗?当然不好。如果好的话,当初也不必开放疫苗市场。周小平就是有这种迷之自信,觉得自己的观点胜过国家决策者以及全世界的成功范例。毋庸讳言,疫苗这种暴利行业在中国不成熟的市场体制中不太可能是完全放开的,它定然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准入门槛和让人不明就里的行业规则,而这些或显性或隐性的保护,才是造成疫苗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中国疫苗生产经营在半专营的状态下,尚且出现这么多问题,若完全收归国营,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会适得其反。
周小平貌似也知道国营的缺陷,但他自作聪明地解释道:“疫苗没有个性化需求,不需要五颜六色的不同包装,不需要香蕉味还是樱桃味的香味,不需要不同质感的玻璃瓶来凸显品味,人们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安全有效。所以重要疫苗国营化,完全行得通。”看到周小平如此粗糙地解读经济理论,估计全国经济专业的学生都要哭晕在厕所,早知道这么简单,何必孜孜苦读,去我家楼下烤串也会比周小平更通一点经济算法吧。
好了讲真。疫苗国营会无限增加经营成本,毫无意义地浪费纳税人的金钱。中国现有疫苗企业45家。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将他们部分或全部收归国营,然后重启这些疫苗企业的研发、实验、原料、生产、销售、流通等等各个环节,将此前已经市场化的流程替换为国家专营,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经营成本翻番增长是意料之中的,缺少了竞争比较,成本变为不可控。以周小平所举的疫苗玻璃瓶为例,国家专营是不是要为此再建个特供的玻璃瓶企业?如果市场采购,人为提高成本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以前玻璃瓶可能一分一个,国营后要说一块钱一个都不必惊讶,因为国营会留下无数权力寻租的空间,这不是加强监管能够控制的。至于丢掉了原有疫苗企业的税收,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小钱。
周小平主张疫苗国营化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高额利润会让人丧心病狂,那么同理可证,利润为零,人的能动性也会跌至冰点。企业会丧失研发热情,丢掉研发动力。这给疫苗行业发展带来的打击可是致命的。我们总愿意夸大集体科研攻关的作用,夸大道德群像对社会文明的推动力,我们也确实拥有过一大批默默无闻为疫苗研发奉献一生的科研人员,但他们创造的新中国疫苗事业从无到有的奇迹,缘于当时特殊历史条件。这些科研人员的贡献不可抹杀,但更为显然的事实是,这种模式早已不可复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不按经济规律和法治原则办事,却要求助于研发者的道德奉献,这是多么愚昧的思路。况且这种集体模式从未显现出更有说服力的研发水平,那些对新中国基础疫苗自主研发的溢美之词,往往建立在“一穷二白”的语境之中。
换个角度看,当今社会对疫苗的需求并不像周小平说的那么简单,似乎重要疫苗就固定几种,还永远不变。实际上人们会一直渴求更安全更高效的疫苗,比如现在我们纳入免疫规划的都是传染病疫苗,防癌、防过敏的疫苗研发生产都远远滞后。再比如同样是狂犬病疫苗,有的打五针,有的打四针,最高效的只打两针。这些需求同样重要,却不是国营研发能够满足的。惟有开放的市场,高额的利润,才能够刺激企业主动研发的活力和创造性。若收归国营,将疫苗研发统管起来,甚至政治挂帅,外行指挥,难免要落入照猫画虎邯郸学步的窠臼。
我看到网上有人将假疫苗问题推责于2000年前后的疫苗企业转制,说可查的假疫苗案例都发生在企业私有化之后,这种奇葩的逻辑还真有周氏的神韵呢。且不说2000年之前网络不发达这种显而易见的事实,单说一个更暗黑却更合理的推测——国营疫苗不是社会监督能够触及的领地,有没有问题,公众怎么会知道?有些同学大概在对疫苗事件的声讨中,有了当家作主的自豪感。对此我表示祝贺,但我劝你们心平气和地想想,类似的围剿会发生在一个国字号疫苗企业身上吗?
这个社会的多数人都从计划经济时代走过来,与残留的集体意识习惯的抗争大约要用一辈子。在他们看来,国有和国营似乎就是质量的保证,他们好像不知道,国有也好,国营也罢,其实都是人有人营。他们不相信资本规律,却相信人;他们不相信法治监管;却相信道德升华,他们不相信国营的转基因食品;却打算相信国营的疫苗。幸好这个国家还有很多国有和国营的领域,来验证他们对国家的信心。而且大家都看得到。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会飞的王动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