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把孩子生在美国就不能爱国了?
2019/9/14 14:07:51 会飞的王动

     美国人的母亲董卿女士,前一阵在主持《开学第一课》时声情并茂宣扬了爱国主义,引发网友的热议。这事儿我本来不想聊,因为个中的道理都是常识,犯不着我亲自出手帮你们条分缕析指明方向。不成想耳濡目染了一些争论,才发现完全没争到点子上。我也想闭嘴,但实力不允许啊。

     另外一点,作为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我静观其变地察觉到,关于董女士的这个话题近几天似乎开禁了。我方敢大吼一声“放开那个女主播”,跳将出来。要不我聊也白聊,写也白写。

    

     诚如环球总编胡锡进力挺董卿时所言,“爱国的门槛别定太高”。别说董卿只是一个小美国佬的妈妈,哪怕她也加入了美国籍,热爱祖国咋就不被允许了吗?爱祖国、爱故土,这都是近乎天然的人类情感。越是海外游子,对祖国爱得越蝎虎。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维为就曾断言:“一出国就爱国。”特别是最近,我们也在网上目睹了广大留学生相当辣眼的爱国演出,让人感动得不忍直视。

    

     那为什么董女士关于爱国主义的哼哼教导让一大撮觉悟不高的吃瓜群众觉得别扭呢?这里有个常识性的小道理,我之前说过多次,再说最后一遍,大家记住了啊:“爱国”和“爱国主义”,不是一回事。

     主义是一种有体系的、较完整的思想主张,并伴随着强烈的排他的情感倾向。某种价值观一上升到“主义”这个高度,往往会洋溢着荷尔蒙多巴胺之类激素的芬芳,并会塑造它的追随者和信众。爱国可以单一地表现为一种态度、一种言语、一种行为,比如你买了一部华为手机,都可被视为是爱国。爱国主义则意味着“要演就演全套”,从思想到言语到行为,都要心甘情愿地将爱国这一主旨置于首位,且排斥其他选择。比如你不但买了华为手机,还去骂买苹果手机的人,就算爱国主义了。

     从方法论上讲,爱国主义是一种整体主义,是忽略个体价值的,拒绝个体选择的,它意味着一以贯之的一整套的言行准则和规范,不允许你出现有悖于其价值标准的偏差。

     董卿女士有把孩子生在美国的权利和自由,也应该具备一个中国中年妇女热爱祖国的赤诚之心,但她异国产子的个人选择,显然违背了“主义”整齐划一的要求。如果大家在人生重要选项上都可以不受“主义”的约束,自由发挥,那“主义”不就名存实亡了吗?当董卿对全国的小学生说,要像爱护生命一样去爱护国旗,这个比喻所煽动的激烈情感令人咂舌,所隐含的对个体的无视也堂而皇之,可为什么你有个人的选择,却要求别人放弃个人的选择?

    

     我说得大约有点绕。倒不如通俗易懂地来分析一下董卿赴美产子的心态,即她为什么要将孩子生在美国?我们理解的“移民”,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生活所迫,想去国外赚钱过上更好的生活;一是为了学业和事业,想在国外有更好的发展。这两种情况都属于人之常情,人往高处走嘛。然鹅,我们常常会忽略了一种隐藏的移民心态,即价值观因素。某些人之所以移民,是因为更加认同目标国家的社会主流价值。不要对这个价值观做简单化理解,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会影响到全社会的福利保障、自由度和安全感。所以如果某个人说,俺要移民北欧,在那里懒汉也会活得很好。那他这种移民,既不算生活所迫,也不算追求事业,而是价值观主导的移民。

    

     董卿将孩子生在美国,就是典型的价值观移民。她在中国当然不存在生活压力,她再生八个孩子也养得起。生个孩子更不可能是什么医学难题,非要去美国才能确保安全。单纯从物质条件上比较,董卿在国内能够享有的生活水平,绝对不会低于美国。中国一线城市高端人群的生活质量在某些方面早已超越了欧美。那么,董卿千里迢迢跑到美国生孩子,只能有一个原因,即她认为,美国社会更适合她的孩子的生长,以及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

    

     毋庸讳言,中国社会和美国社会在主流价值观上有着很大差异,甚至在某些方面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比如对国旗的态度。这样一来,董卿的三观就很值得玩味了。一方面,我相信她拥有着天然的朴素的爱国情怀,另一方面,她一边教导别人的孩子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国旗,一边却认为一个可以拿国旗做内裤的国家更适合她的孩子成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这种老理她都忘却了。

     这确然是海外华人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他们享受着另一种价值观社会的红利,却要隔着茫茫大洋力挺他们主动逃离的价值观,并对其中的违和感毫无自觉。爱国的门槛当然可以再低一些,但请在你奉献出的爱国情怀中,剔除你自己并不相信的东西。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会飞的王动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