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可不止是保暖那么简单的!
2017/4/10 中医健康养生杂志

    

     文/ 王旭东 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

     立冬、小雪,是冬季的开始,寒风渐起,阳气伏藏,时令开始向隆冬进发。立冬者,冬之始也;小雪者,寒未盛而雪初见也。两个节气的名称,提示着初冬的到来。那么,进入冬天该如何摄生保养呢?

    

     防寒保暖最重要

     初冬之日的养生保健,首先要做好防寒保暖。中医学认为,寒主凝滞、收引。冬天手脚伸不开,关节冻僵,是“凝”;气血内收,气不畅、血不行是“收引”,都易致旧病复发。特别是患有阳气不足的一些疾病的病人,如冠心病、哮喘等患者尤其要注意,因为中医认为冠心病是胸阳不足所致,寒冷的侵袭会进一步损伤阳气;而哮喘病人遇到寒冷,不但会使支气管痉挛加重,还会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诱发中风,所以冬天要注意防寒。

     寒从脚下生。因为脚离心脏最远,血管又不丰富,除了鞋、袜充分保暖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洗脚。睡觉前泡个热水脚,可使下肢血管扩张、头部相应缺血,能够帮助睡眠。

     热从头上散。大脑的血液循环最旺盛,散发的热量也大,所以冬天必须戴帽子保暖。特别是体弱的人、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应如此。

     老人护胸背。因为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问题比较多,前胸和后背是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两个系统重要之所在。如果胸前受寒,血管就会痉挛,容易诱发冠心病。因此最好穿毛皮背心保护胸背;也可多晒太阳,尽量晒背部。

     弱人顾中段。指身体虚弱的人,要顾护腰部和腹部。弱人之弱,弱在脾虚和肾虚。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所以这类人群要把腹部和腰部顾好。腹宜常摩,简便的方法如以肚脐为中心,由小圈到大圈按摩;腰部则可以经常用手去搓。

     饮食保养“藏热量”

     中国民俗有“立冬补冬”之说。中医也提倡冬令进补,通常把冬至作为服用膏方的开始时期,但通常的食补,却是从立冬就要重视的。初冬饮食当以“藏热量”为目的,以增苦、减咸、微辛为原则,增加一些苦味食物,少吃一点咸味食物,适度进食辛辣食物。据五行原理,咸入肾,适度的咸可以帮助精华物质入肾,但过度就会伤肾。咸本来就是肾的味道,但嘴巴里无时无刻感觉到一股咸味,则是肾虚的表现。

     此时选用食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产热食品:就是中医所说的具有驱寒功能的食物,应该多吃羊肉、狗肉、鹅肉、鸭肉、鹿肉、虾、鸽、鹌鹑、海参等,这些动物类食品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热量足,御寒效果最好。

     2、耐寒食品:就是中医所说的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应该多吃芝麻、葵花子、胡萝卜、核桃、栗子、白薯、乳制品、酵母、叶类蔬菜、新鲜水果和动物肝脏。

     3、辅佐食品: 海带、海蜇、紫菜、发菜、菠菜、大白菜、玉米等食物能促进甲状腺素分泌,从而增加身体的产热能力,增强基础代谢,加快皮肤血液循环。

     预防冬燥防上火

    

     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是“冬燥”。小雪节气,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供暖或取暖,外面寒冷,屋内燥热,加上初冬时节,离秋未远,有些人特别容易上火。对此,可以采用胖大海炖雪梨的食疗法来应对:胖大海一粒,雪梨一枚(不去皮),小火炖至梨烂,可以稍加冰糖调味,食梨饮汤即可。

     策划编辑:肖 雄

     新媒体编辑:刘永彬

     来源:《中医健康养生》杂志2015年11月刊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健康养生杂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