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老是浑身没劲、胸闷”“你是湿气太重啦”——湿是啥?
2018/4/3 蚂蚁中医

    

     《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社主办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

    

     文/翟双庆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

    

    

    

    

    

     湿与水是同一类,但它不是水,其最大的区别,就是有形与无形。看得见、摸得着的,受一定局限的,诸如河流,称之为水;而那些看不见的,很难触摸到的、弥散的,诸如自然界的雾,称之为湿。

     湿邪的特点

     在自然界中,想起湿漉漉,或者有大雾的天气,往往感觉寒冷。人们就根据湿的这种属阴的特点,来克制阳热,人体也会用这一招。当天气炎热,人体温度过高时,就会饮用大量的水,产生“湿”,最终用出汗的方式表现出来,降低了体温。

     但是如果湿过盛,稽留于体内,就成了邪气,过度克伐人体阳气。因此,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最伤阳气”。湿邪入侵体内,就会损伤阳气,导致人体内的阳气不足,进而出现精神萎靡、疲乏无力的症状。

    

     湿为阴邪,容易阻滞气机,简单讲就是容易妨碍人体气的流动。湿邪一般先侵袭脾胃,易伤脾阳,影响脾胃气机的升降和运化功能,出现食欲差、脘腹痞闷胀痛、泄泻,甚至小便不利、水肿等症。

     “湿性重着”。衣服湿了就会很沉,会妨碍运动,在人体也是一样。湿邪为病,很容易困住肌体,令人头重身困,四肢酸楚,《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湿,首如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湿的病邪产物相对浑浊。一个房间里如果太过潮湿,空气中就难免滋生各种细菌,就会变秽浊。在临床上,湿邪为病,常常使人出现面目秽浊、二便秽浊、带下秽浊的状况。

     “湿性黏腻”。在日常生活中,糖块受了潮会变得很黏;潮湿的土壤,很容易粘在鞋底和身上。在人体中的湿邪,也会表现出黏腻腻的特点。口中黏腻、大便黏腻都是湿邪为患的典型表现。“湿性黏腻”,还表现为疾病缠绵难愈, 病程长而易复发。

     “治疗水湿如大禹治水”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邪治疗起来并不容易,中医将其形象地比喻为“如油入面”。把油和入面中,要让二者分离是十分困难的事。

    

     中医治疗水湿,秉承了大禹治水的思想,即兴修水利,运用淡渗利湿法、清热利湿法等,让湿邪顺流而下,有地儿可去;还有就是通过健脾胃,让气机流动起来,促进湿邪的排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可以说,这就是中医用来治疗水湿的大法。

     编辑 I曼曼

     来源 |《中医健康养生》杂志2018年4月刊

     如需转载 I 须获授权 I 并注明出处

    

     点击右上角,一键分享给身边的人

    

     往期精选

     “吃土”也是一种中医流派?

     世界睡眠日|睡得少不等于失眠,床垫硬不一定就好,还有哪些是你不知道的。。。

     黑木耳、鸭血……“清肺防霾”不靠谱!来发抗霾小科普

    

    

    

    

     (扫描二维码进入微店,快速订购杂志)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蚂蚁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