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这一天说说春天“上火”的事儿,6大妙招齐上阵
2018/4/20 15:54:47 蚂蚁中医

《中医健康养生》杂志社主办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

文/王碧辉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
有人到了春天就光彩焕发,有人到了春天就过敏,还有人到了春天会上火。

1养肝不当
春季肝气当令,是肝气最足、肝火最旺的时候。肝主情志,养肝不当会影响到人的情绪,导致情绪急躁、肝火旺盛,出现口干、口苦,目赤肿痛、眩晕等症状。

2多风干燥
春季多风,尤其在北方地区,“春燥”更加明显。人体代谢增强,水分更容易流失,容易出现口干烟干、牙龈肿痛、眼干、头晕耳鸣等“上火”症状。

3饮食失调
冬季人们喜欢吃温热食物,保护阳气,到了春天,如果这个习惯延续下来,很容易引起胃肠的积热,出现胃部灼热疼痛、口干口臭、便秘等“胃火”症状。

4春捂过度
“春捂秋冻”是很好的养生经验,“春捂”是保护阳气,但要讲究方法,不是任何情况都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这样反而容易导致内热积蓄,出现内火上升。

5起居无常
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等容易引起身体内分泌紊乱,出现“上火”的症状。
135编辑器
1
可以多喝温开水,预防春季干燥引起的便秘、口干,温开水可以说是春季防病治病的第一饮品。

2
要多吃蔬菜,多吃具有降火功效的食物,如苦瓜、菠菜、草莓等新鲜蔬果。还应多吃蜂蜜、西红柿、萝卜、梨等有清热润燥作用的食物。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要少吃。

3
春捂的正确方法应该是“下厚上薄”。“下厚”有利于春阳的升发,“上薄”可以防止阳气升发太过。衣着要宽松,不要太紧。
“捂春”应因人、因时而定,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老人和孩子身体御寒能力差,容易受到倒春寒的侵袭,“捂春”的时间需要长一些,但不要捂得太过以免生内热。

4
生命在于运动,开春后,万物复苏,人体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也要到户外运动一下,运动后要补充足够的水分。

5
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及时诉说,不要憋在心里,也不要大吼大叫。如果生活压力大,也要懂得缓解压力。
沙参玉竹茶:
沙参5克,玉竹5克,沸水泡,代茶饮用。
春季多风干燥,经常口干咽燥的可以服用此茶。
枸杞菊花茶:
枸杞子5克,菊花5克,沸水泡,代茶饮用,可根据口味适量加入冰糖。
可清肝泻火、养肝明目,春季肝火易旺,容易导致眼干目涩等症状者,可服用此茶。
在此提醒大家,因每人体质不同,以上茶饮最好咨询专业医师后服用哦!
编辑 I曼曼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2015年4月11日
如需转载 I 须获授权 I 并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往期精彩回顾
“吃土”也是一种中医流派?
黑木耳、鸭血……“清肺防霾”不靠谱!来发抗霾小科普
总是想不起来吃药?3款亲测手机软件来帮你!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订购杂志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蚂蚁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