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气虚”。。。中医讲的“气”至少有7种,您是哪种虚?
2018/9/26 7:00:00 蚂蚁中医

蚂蚁搬家,点滴成山;
中医科普,积少成多。
“蚂蚁中医”以中医知识科普为目的,
让您的健康养生如有神助!
文/姬领会
中医,给人的感觉是玄且难,其实,这正是应了“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这句话。本期我们来聊聊中医的“虚”之“气虚”。
虚,就是空虚的意思,说得简单点,凡是人体正常需要的东西出现不足,都叫虚。因这些不足而出现的病证,中医就叫虚证,气虚就是其中一种。

能被人体利用的气,叫清气;清气被利用后的气,叫浊气。
人在胎儿时期从母体获得的气,叫“先天之气”,也叫“元气”;人在出生后通过呼吸和饮食而摄入体内的气,叫“后天之气”。
存在于血脉中的气,中医叫“营气”;存在于体内血脉之外的气,叫“卫气”。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就是正常的脏腑功能。肾气,就是肾功能;心气,就是心功能;肝气,就是肝功能;脾气,就是脾功能;肺气,就是肺功能。
注意,这里谈的是中医上的概念,与西医截然不同。比如中医上谈的脾功能,主要指脾的运化、升清、统血等作用,而西医上的脾功能多指滤血、储血、造血、免疫。

气的功能
人活一口气。人体中唯一具有自主运动性的物质就是气,其余所有的物质都是随着气的运动而运行的,所以,气有推动作用。血的运行靠气来推动,津液的布散也是靠气来推动。
运动就会产生摩擦,摩擦生热,所以,气具有温煦作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气的运动速度相对恒定,所以,产生的热也相对稳定。一旦出现异常,气的运动速度增强,不管是疾病所致还是自主运动所为,都可使产热过多,于是人体就会感到“热”。
气还有固摄作用,脏腑功能正常发挥,血液就不会外出,津液就不会无故流失。
人体脏腑功能正常,可以抵御外邪的侵袭,这就是气的防御作用。
气有固摄作用,气虚之后,对津液的固摄作用下降,就会出现“自汗”。肾主纳摄,肾气不足,就会出现固摄无力,可能会有小便频数,夜尿频多,或遗尿,或遗精,女子还会出现月经淋漓不尽,带下清稀量多,或胎动易滑等情况;心主血脉,心气不足,则会出现心悸、怔忡;肝主疏泄,肝气不足,容易出现气滞、气郁的“胀满疼痛、走窜不定、善太息”等;脾主运化,脾气不足,运化失常,津液不能正常布散,就会出现食积、痰湿水饮;肺主宣肃,肺气不足,宣肃功能下降,则容易出现咳喘、胸闷等症状。
治疗气虚,可以用补气之品,如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茯苓、白术、甘草等,亦或补中益气丸等中成药;但临床上气与血、气与脏腑、气与外邪等关系密切,还要结合整体情况进行判断,确定采用何种治法,比如因气滞而出现血瘀,形成气滞血瘀证者,应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或方剂治疗。
(文章系《三个月学懂中医》作者)
编辑 I曼曼
来源 |《中医健康养生》2015年9月刊
如需转载 I 须获授权 I 并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往期精彩回顾
大多数人煎煮中药,方法都错了,这里面有你吗。。。
睡觉流口水,这是个病,得治~
血虚就是贫血?No!!!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订购杂志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蚂蚁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