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听故事——治不好“贵族”病的名医郭玉
2018/10/1 7:00:00 蚂蚁中医

蚂蚁搬家,点滴成山;
中医科普,积少成多。
“蚂蚁中医”以中医知识科普为目的,
让您的健康养生如有神助!
文/黄新生 河南省武陟县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祝大家国庆节快乐!
今天我们来听个小故事,轻松一下~
郭玉是东汉时期的太医丞,他对医患关系有过一番很深刻的论述,被南朝史学家范晔记载到了《后汉书·方技列传》中,他的故事在后世才得以流传。


郭玉深得师祖医道精髓
郭玉的师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医学家,名叫涪翁。涪翁每天如姜子牙那样在涪江边钓鱼,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与姜子牙不同的是,涪翁深谙岐黄之术,是一位“隐士”医学家。他医术高超,用针灸疗疾,一针见效。涪翁还著有医书,如《针经》《诊脉法》(后来均已失传)。

涪翁虽然没有钓到“周文王”这样的贤主,却深得四川绵阳、涪陵一带患者的信任。更为重要的是,涪翁收了一名出色的徒弟,名叫程高,而程高的徒弟就是郭玉。郭玉在师傅的谆谆教导下,深得涪翁医道之精髓,精通诊脉、针灸。
因为医术高超,郭玉被推荐至太医院,官任太医丞。太医丞是太医令的助手,是负责国家医药行政的高级长官,主管全国以及宫廷的医疗事宜。

为贵族治病效果欠佳,汉和帝亲探究竟
郭玉虽然当上了医官,却没有官架子,依旧经常给老百姓治病。郭玉治病遇到了一种怪现象:给穷苦百姓看病时,往往一针就能治愈,而给达官贵人看病,却总是三番五次才能治好。
汉和帝听说了此事,想亲自检验一下郭玉的医术。于是,汉和帝把手腕生得细腻的男人的手腕和宫女的手腕放在一起,命人用布幔把郭玉的眼睛遮起来,让他凭借诊脉来判断是男是女,结果郭玉每次判断都很准确。

试验了郭玉的本领,汉和帝也感到很疑惑,他对郭玉为达官贵人治疗效果差这件事很不理解。为了一探究竟,汉和帝又让几个生病的贵族穿上穷人的衣服,打扮成穷苦人找郭玉看病,结果郭玉一针就给治好了。
汉和帝询问郭玉针灸效果差异的原因,郭玉说道:“夫贵者处尊高以临臣,臣怀怖慑以承之,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针有分寸,时有破漏,重以恐惧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犹不尽,何有于病哉!”(《后汉书·方技列传》)
大义是说,自己为达官贵人治疗效果不佳,医患双方都有原因:首先,达官贵人作为患者,因为选择余地较多,对医生不太信任,不能很好地遵守医嘱,加上本身好逸恶劳,体质较差,所以治疗效果不好;其次,医生因为害怕治疗效果不佳而被怪罪,心怀恐惧,所以医术不能较好地发挥,也是治疗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汉和帝听了郭玉的讲解后,啧啧称赞。
医学不是万能的,即便像郭玉这样的名医,治疗效果也有差别。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今天,多给医生一点包容和信任,不但可以建立更加融洽的医患关系,也定会更利于自身疾病的康复。只有医患关系平等,彼此信任,巧妙配合,才更有利于医生近距离体会患者的实际病情,也能使患者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编辑 I曼曼
来源 |《中医健康养生》2018年2月刊
如需转载 I 须获授权 I 并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往期精彩回顾
“大夫,我气虚”。。。中医讲的“气”至少有7种,您是哪种虚?
大多数人煎煮中药,方法都错了,这里面有你吗。。。
睡觉流口水,这是个病,得治~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订购杂志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蚂蚁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