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痰有这么多种,难怪有时吃化痰药不管用
2018/11/22 7:00:00张效霞 孙丰雷 蚂蚁中医

蚂蚁搬家,点滴成山;
中医科普,积少成多。
“蚂蚁中医”以中医知识科普为目的,
让您的健康养生如有神助!
文/ 张效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 副教授
孙丰雷 山东中医药大学 教授
有形之痰&无形之痰
从中医来讲,痰可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指的是我们可以看见的或听到咳声的痰液,如咳嗽吐痰、喉中痰鸣等。
“无形之痰”是中医特有的概念,是只见其征象,而看不到具体形质,但需要用治痰的方法来治疗,且临床效果显著时,推测某病的发生与痰有关。如眩晕、癫狂等以祛痰的方法治之有效,反推就认为这个病是痰在作祟。

另外,观察痰的色、质、量,还可将痰分为以下几种:
寒痰
痰白清稀者,多属寒痰。因寒邪阻肺,正常的津液被凝滞、不化,聚结就形成痰,或者脾阳不足,不能运化水湿,聚于体内,侵及于肺,而形成痰。

由外感风寒所致的痰,多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喉痒、咳嗽等症状。这时的痰虽清稀,但量不多,可见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早期。
由脾阳不足引起的,则出现四肢发凉、腹部隐痛、喜温喜按、食欲不佳、大便稀溏等症状。这时的痰虽白,但量较多,并夹有泡沫,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百日咳等疾病。
热痰
痰黄稠有块者,多属热痰。因热邪犯肺或寒邪在体内化热,热伤津液,致使津液不断凝炼为痰,聚于肺中所致。多伴有咳嗽、发热、咽喉干燥、头目昏重、面赤、喜凉饮、舌红苔黄腻等表现。
可见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肺脓疡、中风后遗症、精神病狂躁型等疾病,多为急症、重症,机体处于邪盛正不衰的状态,是正邪相争的关键阶段,应积极就诊治疗,以免贻误治疗时机,加重病情。

湿痰
痰白滑量多,容易咯出者,多属湿痰。因脾主运化水湿,若脾运化功能失常,则水湿停于体内,从而聚集为痰,上犯至肺,则为痰病。多伴有上腹部胀满、不欲食、肢体倦怠、下肢沉重或浮肿、大便黏滞不爽、舌苔胖大等症状。

可见于慢性胃炎、耳源性眩晕、神经衰弱、冠心病、心绞痛、月经不调、不孕症、肥胖症等疾病。
燥痰
与湿痰相对,燥痰则表现为痰少而黏,难于咯出。因燥邪犯肺,容易耗伤肺津,或肺本身阴液不足,失去宣发肃降的功能所导致。常伴有口、鼻、唇、皮肤干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燥等表现。
多见于百日咳、干燥综合征等疾病。
痰中带血
偶尔一次咳嗽吐痰发现痰中夹有血丝,可不必担心,但经常出血,且颜色鲜红者,就称为咯血。因肺阴亏虚或肝火犯肺,火热灼伤肺络,或者痰热、邪毒壅滞于肺,肺络受损所致。
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等疾病。如经常痰中带血,建议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

脓痰
咯吐脓血痰,其气味腥臭者,多见于肺痈。多由感受外邪,侵犯于肺,或体内痰热之邪素盛,蒸灼肺脏,阻滞肺络,气滞血壅,血败肉腐化脓所致。可伴有发热、咳嗽、胸痛等表现。
出现这种情况,应做到安静卧床休息,每天观察体温、脉象的变化,观察痰与脓的色、质、量、味的改变。
肺痈按病情进展可分为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四期。在溃脓期,按照“有脓必排”的原则,尤以排脓为首要措施,可根据肺部病位,在医生指导下予以体位引流。如见大量咯血,应警惕血块阻塞气道。
因此,一旦确诊,应及早治疗,力求在未成痈前得到消散,以截断疾病发展,多能痊愈而无后遗症状。
编辑 I曼曼
来源 |《中医健康养生》2015年10月刊
如需转载 I 须获授权 I 并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往期精彩回顾
颈椎病犯了?快试试这款康复操~(附视频)
膏方进补?只有这4种人,才适合吃膏方
按揉足三里,为啥没作用?专家:按揉方向不同,治疗作用大不同!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订购杂志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蚂蚁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