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老中医尤其偏爱,连慈禧都把它当宝
2019/1/27 7:00:00中医健康养生杂志 蚂蚁中医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祛。湿气重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祛湿是现代人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市面上各种祛湿方层出不穷,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主角——茯苓。
道室即事
松根茯苓味绝珍,
甑中枸杞香动人。
劝君下箸不领略,
终作邙山一窖尘。
——南宋·陆游
古松灵气伏结而成的茯苓,既是美味可口的食品,也是治病救人的良药,其中蕴藉的,是传承千年而不衰的中医药文化。陆游在《道室即事》诗中说:“松根茯苓味绝珍,甑中枸杞香动人。劝君下箸不领略,终作邙山一窖尘。”
“青松林下茯苓多,白云深处黄精盛。”古人很早就发现,在松树的根部,可以挖出“外皮黑而细皱,内坚白,形如鸟、兽、龟、鳖 ”的东西,服用后养生效果极佳。

苏轼诗曰:“莫道长松浪得名,能教覆额两眉青。便将径寸同千尺,知有奇功似茯苓。”被苏轼称为“有奇功”的茯苓,其实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止泄、宁心安神的功效。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等。
1、茯苓粥
食材:粳米100克、茯苓30克、干枣30克
做法:先将红枣文火煮烂,连汤放入粳米粥内,加茯苓粉再煮粉沸即可,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适量红糖。
功效:健脾补中,利水渗湿,安神养心。适用于慢性肝炎、脾胃虚弱、腹泻、烦燥失眠等症。
2、茯苓糕
材料:茯苓15克、面粉200克、发酵粉3克、泡打粉3克、糖20克、种干果适量,清水200克
做法:茯苓打成粉,和面粉、泡打粉、糖混合后过筛;发酵粉和清水混合后静置10分钟左右,倒入1中,搅拌成比较稠的面糊;将面糊放于温暖处发酵至2倍大;取一个大点的容器,底部及四周抹油,将发酵好的面糊倒入,上面撒些干果,蒸锅里水开了以后蒸25分钟即可。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养胃,宁心安神,延年益寿,久服还能延缓衰老。

3、茯苓粉
《苏沈良方》云,“削去皮,切为方寸块,银石器中清水煮。以酥软解散为度,入细布袋中。以冷水揉摆,如作葛粉状,澄取粉。而筋脉留布袋中,弃去不用。其粉以蜜和如湿香状,蒸过食之尤佳。”这种粉看起来雪白细腻,吃起来口味清甜。
4、茯苓面膜
慈禧长年让御厨为她制作茯苓饼食用,茯苓饼既有清香之味,又有祛病延保健之功效,故成为清代宫廷的一道名吃。此外,慈禧太后还喜欢用茯苓美容。据《补缺肘后方》载:“白蜜和茯苓涂上,满七日”可以治皯(皮肤黧黑枯槁)。方用茯苓10克、杏仁30克、莲子10克、面粉适量,打粉,制成面膜,敷于面部,具有营养肌肤、美白去皱、消除斑点、延缓皮肤衰老的功效。
茯苓还可以用来揩齿固牙、保健口腔。苏轼《仇池笔记》云:“松脂,稀布盛,入沸汤煮,取浮水面者投冷水中,研末,入白茯苓末和匀。日用揩齿漱口,亦可咽之,固牙驻颜。”
编辑 |小志
文字来源 | 《中医健康养生》杂志
如需转载| 须获授权|并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往期精彩回顾
能退烧、治颈椎病的“大椎穴”~
脾胃不好?怎能不知这些历代名方,果断收藏!
人体自带“排脂穴”,每天按一按,一身轻松


权威“养生+科普”,助力国人健康生活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订购杂志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蚂蚁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