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脐能治病?痛经、失眠、感冒……一招都搞定
2019/3/19 7:06:00秦丽娜 蚂蚁中医

    

     蚂蚁搬家,点滴成山;

     中医科普,积少成多。

     “蚂蚁中医”以中医知识科普为目的,

     让您的健康养生如有神助!

    

    小编说

     中医外治疗法众多,脐疗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将药物制成一定剂型,填敷脐中或在脐部进行针灸、按摩、拔罐等,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以增强免疫力、防病治病。

     文/秦丽娜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从中医角度看,肚脐位于任脉上,而任脉是阴脉之海,与督脉相连,共同管理人体的诸经百脉,并经奇经八脉可联系全身经脉。

     因此,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都与脐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将药物贴敷其中,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可透过经络传输到身体各部分,使药物充分发挥功效,使失调的机体恢复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从西医解剖角度看,脐部皮肤角质层薄,药物渗透快,脐下腹膜还分布有丰富的静脉网,药物透过皮肤后可迅速随血液扩散至全身。

     而且,由于其血管分布特点,经脐吸收的药物到达肝脏极少,进而可避免肝脏和胃肠道分解作用而提高药物的利用度。

     脐部的各层组织中有丰富的神经末梢,不断刺激脐部,会使脐部神经末梢进入活跃状态,从而调节人体神经与体液,提高免疫力,改善组织器官功能,起到防病治病作用。

    

    脐疗用药有讲究

     由于脐窝较小,存药不多,脐疗用药多选用芳香走窜类、温热类药物,并配伍引经类药物。

     芳香走窜类药物:气味俱厚、药性走窜,具有通经走络、醒脾透络、开窍透骨等功效,可率诸药开结行气,直达病所,如薄荷、冰片、丁香、肉桂、麝香、花椒等。

     温热类药物:具有温通的作用,可通经活络,理气和血,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并能兴奋呼吸中枢,加速血液循环,如附子、干姜、细辛、小茴香、吴茱萸等,适用于阳虚证、阳脱证、痹症等。

     引经药:是利用药物的性味归经、善走善行的特性,引导诸药直达病所,强化作用部位对药物的吸收,并减弱其他部位的吸收。如胸膈以上病变,可用白酒或黄酒调药;若肠胃虚寒引起不适,可用生姜汁调药;肠胃湿热,可用黄连浸泡药液;若是下肢患病,可用牛膝浸泡药液。

    

    临床常用脐疗方

     脐疗的功用非常广泛,对消化、呼吸、神经、心血管、泌尿生殖等系统均有作用,可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科疾病的治疗和养生保健。

     阳虚型虚脱、晕厥等

     食盐填脐艾灸,可以用于虚脱、晕厥、中风昏迷病人的急救。以温热药物贴脐,通过药物的温热刺激,或艾灸、热熨的传导作用,兴奋呼吸中枢神经,能温通阳气,回阳固脱,使病人阳复厥苏。

     气滞血瘀型痛经

     妇女经期腹痛难忍、拒按,乳房胀痛,经血夹有血块,属气滞血瘀型痛经,可予配方:五灵脂、蒲黄、香附、丹参、乌药各9克,研磨细末,取适量直接填满肚脐,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至病愈即停。

     脐通任、督、冲、带四脉,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督带与生殖及妇女经、带、胎、产息息相关,故脐疗可调节冲任,固精安胎。

     脾虚型泄泻

     大便溏稀、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的脾虚型泄泻,予配方:人参、白术、肉桂、炮姜各3克,研磨细末,填入肚脐,盖上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至病愈即停。

     脐居中焦,位于大腹中央,为经络和气化总枢,脐疗可增强脾胃的机能,使阳气得升,浊阴得降,故临床上对胃痛、呕吐、泄泻、便秘等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小便不通、腹水等

     治疗小便不通,可选白矾7克、葱根7个、艾叶15克,捣成泥状,敷脐部,每日1次。

     三焦为水火气机必通之道,脐居中主枢,可转运阴阳之气,激发三焦气化功能,利水消肿,治疗小便不通、腹水、水肿、黄疸等病症。

     失眠

     如因思虑过多引起的失眠,可取丹参、远志、石菖蒲、茯神各20克,研磨细末,加入白酒调成膏状,外敷脐中,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次。该方可敛汗安神,固精止带。

     风寒感冒

     冬季常见风寒感冒,予葱白50克,胡椒1克,捣烂成膏状,敷于脐上,外盖纱布,胶布固定,再用暖水袋在脐部熨之,同时服用姜汤水1杯,每日1次。

    

    脐疗有宜忌,需妥善护理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脐疗,如脐部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者以及孕妇禁用脐疗。所以脐疗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在脐疗具体操作时,宜在温暖的室内快速进行,尤其在严寒季节应注意保暖,以免患者脐部受凉,引发腹泻、腹痛等。

     脐疗时一般采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脐部,先用75%的酒精棉球对脐及周围皮肤常规消毒,以免发生感染。

     用药后,外敷纱布胶布贴紧,也可用宽布带固定。本法用于小儿时应妥善护理,嘱其不能用手搔抓或擦拭,以防敷药脱落。小儿肌肤娇嫩,不宜使用烈性药物,贴药时间也不宜过久。

     因脐疗时常用一些有刺激性或辛热性药物,故疗程宜短,每个疗程之间可休息3~5天。

     编辑 |曼曼

     来源 |《中医健康养生》2019年3月刊

     如需转载| 须获授权|并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往期精彩回顾

     你的眼里有“风火轮”

     脾胃“小卫士”保和丸,服用时该注意点啥

     掐人中真的能急救吗

    

     中医健康养生

     官方号

    

     蚂蚁中医

     订阅号

     (权威“养生+科普”,助力国人健康生活)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订购杂志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蚂蚁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