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三防四不要,通督脉之阳气,将湿气连根拔起
2022/7/7 21:01:00 蚂蚁中医

     MINOR HEAT二十四节气

    

     7月,暑热之气渐盛。

     此时是农作物茁壮生长的阶段,也是人体阳气旺盛的时期。

     小暑后,三伏天也即将来临,人们容易出现疲乏、食欲差的“苦夏”症状,所以此时需要注意调养。

    

    小暑防三邪

    一防湿邪

     暑多夹湿,人体若受暑湿之邪影响可表现出高热、烦渴、面赤、脉洪大等阳热之象,或困于暑湿,出现肢体困重倦怠、胸闷呕吐、便溏等症。所以小暑后要谨防湿邪。

     饮食宜清热消暑、健脾益气。可进食银耳、薏苡仁以及应季的瓜果蔬菜,做到荤素搭配;可适当服用消暑解渴的汤水,如绿豆海带汤、苦瓜排骨汤、冬瓜薏米老鸭汤、酸梅汤等。

    

    

    二防暑邪

     小暑后,伏天也随之而来,气温持续升高。此时“暑邪”当道,易耗气伤津,扰乱心神。

     最好不要在10~16点长时间待在户外,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要比平时大。出远门要备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人丹、风油精等。

     通阳气,晒后背

     小暑时,可以在早晨气温不高太阳还没有那么 “毒辣”时,多走动、晒晒太阳,尤其是晒晒背部,通督脉之阳气。

    

    三防寒邪

     小暑之后,气温逐渐升高,人在高温之下容易贪凉。

     夏天阳气旺盛,人的阳气有一定程度的外散。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不动也会持续出汗,这就是阳气外泄的一种表现。

     谨防寒邪侵体

     防受风:冷风侵袭会抑制体表的阳气,使它无法正常外散,导致阳气郁闭,容易感冒。

     防受凉:凉席、凉坐垫、凉板凳对人会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女性,坐凉席或凉板凳容易诱发或加重腰腹部疾病,如寒湿腰痛、痛经、痔疮等。

    

    小暑四不要不要饮酒

     小暑后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段,气温对于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非常大。

     酒精进入身体之后,被胃部消化吸收进入血管,会导致血管处于“兴奋”状态,这无形中就增加了血管的压力。血管的压力增大了,其对心脏的压力也就增大了。心脏部位所承受的压力过大,将会直接影响其自身的健康,各类心血管疾病将会乘虚而入。

     不要激动

     过分激动,对心脏也有伤害。经常过分激动,会刺激心脏,影响供血功能。

     不要食油腻

     过于油腻的食物会导致血液浓度变高,血流速度变慢,导致血管壁变厚,严重者还可能导致血管阻塞。血管阻塞容易导致血管破裂,造成组织坏死。

     不要缺水

     夏季因汗液散失、代谢提高,每日饮水量应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建议的1500~1700毫升的基础上适当增加200毫升。

     如果是因通勤、 购物等情况在户外长时间逗留,则应再增加一些饮水量。不建议用浓茶、咖啡作为补水饮品,因为咖啡和浓茶有利尿作用,会减少水分在身体内的停留时间。

     炎炎夏日记得适量饮用绿豆汤、运动功能饮料、淡菊花茶、淡蜂蜜水、酸梅汤呦~

     来源:综合自《中医健康养生》杂志2022年7月刊、2020年7月刊、2019年7月刊编辑:李思涵

     审核:董鲁艳 陶宪凝

     往期推荐

    

    

    

     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养生知识

    

    

    

     点击下方

     购买杂志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蚂蚁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