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城医话 | 中医本不应该这样
2016/11/29 中医同城

     文 | 吴永刚大夫 来自深圳市中医院

     选自吴大夫个人公众号“吴永刚医生”

    

     今天(2008年12月14日)是我新浪博客正式开通的第二天,是首篇日志。本想写一些愉悦心情的文字,可昨日读了马未都博客“北京歌剧” 文章后,心中很有感触。

    

     马先生在文章中说:“我们今天看到的京剧与徽班晋京时相距甚远,与京剧成型后的鼎盛期也存在巨大差距;换句话说,我们已无缘看到真正的早期京剧……。”同是国粹的中医, 其目前的状况更令人担忧。

     中医作为国医已历两千余年,其沧桑变化是有目共睹。中医的发展是其本源,作为国医就应该有一个标准,那中医的标准是什么呢?就应该崇尚和遵从经典。

    

     连东汉末年的医圣张仲景,对于首开辨证论治先河的自己的著作都谦虚地称为《伤寒杂病论》,不敢妄称为“经”,只是后世尊称为“经典”而已。在仲景医圣的心中只有一部医学经典,那就是《黄帝内经》。所谓“经”具有广泛的普适性,是规律,是“道”,不是具体的、狭隘的理论。时至今日其宏范的理论也难以颠覆。

     《黄帝内经》作为“经”、中医标准是具体何时何地何人所为现在难以考究,但对于这样的经典、标准又有谁敢改动呢?恐怕只有崇尚的份儿。历朝历代的医学家,都对经典充满了感情,唯恐国医在自己手中毁掉。因此,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良和创新。在唐汉以降尤为明显,所以,现今有一种说法,唐汉以来已经不是“古中医学”。

     在国人的意识里,创新才会标新立异,才会获得尊重。随着年代更叠,中医流派和门派不断增多。尤其到了近现代,西学东渐,受现代医学所谓“科学”标准的影响。只能是改良而很少继承,美其名曰“中医现代化”。即使披着中医的外衣其灵魂已经完全“西医化”。这样的中医与《内经》时代的中医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已经“旧貌换新颜”。换言之,我们已经很难看到真正的中医。疗效可想而知,市场可想而知……

    

     援引马先生的话:“故宫的太和殿的门窗透光性差,我们改为玻璃门窗;地面不平,我们换上花岗岩;室内温度不适,我们安装上空调;那故宫还是故宫吗?”中医的发展于此相同。尤其现在,你改一下,我改一下,美其名曰叫“创新”,那中医还是中医吗?

     任何一门学问都需要创新和发展,这是必然趋势!中医也不例外,中医的发展一定在继承的基础上来谈创新和发展,脱离了本源的创新和发展只能是无本之源、无水之木,不会走得太远,最后只能是变了味的中医。

     中医作为文化遗产或科学,都应该首先继承和保持其本色。中医立命在于临床疗效,更何况“现代化以后的中医”其临床疗效并未见提高,反而下降。我们有理由相信应该回归传统中医,是疗效的需要,人类的需要。

     中医本不应该这样……

     吴永刚医师简介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现工作于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

     主治:

     1、神经系统疾病

     中风偏瘫、失语、延髓麻痹。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顽固性面瘫等。

     2、神经症

     抑郁、焦虑、顽固性失眠等。

     3、中医妇科

     卵巢早衰、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等

     出诊情况:

     地址:深圳市中医院三门诊,深圳市罗湖区迎春路15号

     时间:周一上午8:00~12:00

     地址:深圳市中医院二门诊,深圳市福田区福华路1号

     时间:周三上午8:00~12:00;周二、四、五上午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同城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