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伐胃怎么办
2018/2/2 中医同城

    

     清热解毒药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实验结果表明,一些清热解毒药对胃肠功能活动发生明显地抑制,如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抑制自发性节律性蠕动,有的还能导致胃肠紧张度提高等。因而对素有脾胃虚弱的病人,清热解毒药是不宜久服或用量过大的。

     而一般热而挟湿的患者,特别是湿重于热的病人,往往本身即表现有脘腹胀满、大便稀溏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若此时不因其湿重而着眼于热,仅单投以大剂清热解毒之品,常可造成不良后果。中医治疗湿温的原则,并不远温而纯用苦寒清解,是非常有科学道理的。

     总之,这与前人所谓苦寒过度会伐胃气的观点相一致。

     对这个问题,应当在临床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随着抗菌、抑菌等病因疗法思想对中医的影响,片面性的吸收确有滥用的趋势,尽管这种趋势并不影响主流。至于如何注意,我自己有以下几点体会和认识。

     1.辨证准确,用药精练

     辨证准确,确为应当用苦寒清解之证候,用之则病受;如果辨证失误,使用苦寒,无病邪担当药力,则人体正气自受其伐,胃气自然会因之而受到损伤。辨证准确,但药量过大,或用药庞杂,仍然也会耗伤人体正气。

     因此,这就又须强调在用药的精练上下功夫。精就是恰如其分,练就是洗练而不庞杂。如治严某,男,2岁,印堂青筋明显、色紫,指纹赤沉细,睡不闭睛,高烧38.9℃,使用柴胡注射液、千里光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服中药银翘散加减无效,反增不食。

     我辨证为脾虚外感,用补中益气汤加葛根、银柴胡,一剂热退。可见辨证准确是避免苦寒伐胃气之首要关键。

     2.药随证转,正气为本

     正确而又恰当地使用苦寒清解药物,还在于热势减退后就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转入处处固护正气的治疗措施。也就是说,用苦寒祛邪,十去七八之后,不可一味穷追猛打,此时就必须转移在固正的基础上去清除余邪。

     因为真正能够彻底防御邪气入侵的根本力量,还在于体内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正常,只有正气存内,才能使邪不可干。如果治疗上只注意到祛邪务尽,而导致正气内虚,那么,邪气又会重新入侵,残局万难收拾得当。

     比如杨某,男,8个月,患病毒性肺炎,住入某医院治疗二十余天,每日西药对症治疗,中药解热解毒止咳平喘,曾并发心力衰竭,经抢救后,仍出现咳嗽,气喘痰鸣,食纳较差,体温正常,舌尖略红,苔薄白,指纹色紫细。

     我诊后,认为现在所用的中西药物,都是属于中医所谓之祛邪范畴,均当停用。此是正虚留邪所致,治当补土生金,化痰平喘,方用:陈皮3克,法半夏5克,茯苓6克,党参9克,白术6克,甘草1.5克,苍耳子6克,地龙5克,黄芪6克,紫石英9克。首两剂加麻黄3克,杏仁3克,咳嗽平息大半,守上方再进四剂而病愈出院。

     可见药随证转,处处以正气为本之重要性,在临床上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防止苦寒伐胃,伤损正气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

     3.注意服药方法,掌握苦寒特性

     当药煎好后,候温度适中,采取快速顿服方法,服前先吃点糖,使口中有甜味,服后尽快用清水漱口,以冲掉苦味。苦味在口腔中停留的时间越少,苦味对口腔的刺激也会减小,伤伐胃气的程度也就相应会减少。

     所谓掌握苦寒药物的特性,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①清热药对胃肠刺激是一种副作用,因而可以用其他药物和方法去清除或减轻;

     ②不是所有苦寒清解药物都有这种副作用;

     ③苦寒清解药物用之恰当,反而有开胃作用。如果善于将上述特性和具体患者的特性进行权衡综合,自可减少伐胃程度。

     另外,在制方时,注意巧妙配伍、扬利制弊等都非常重要,由于不少同道对这些方面都有论述,这里也就不再赘述了。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郭贞卿医论医话集》,作者/郭贞卿,编辑/半夏。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同城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