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中医书的三个建议
2019/2/16 12:04:18吉林言书 中医同城

    

     读书使人进步,读好书更能使人一日千里。以前在学校教书时,曾专门就此与学生进行过座谈。面对求学若渴的学生,虽感慨颇多,却唯恐言而不尽,今特整理如下,与大家共勉。

     首先,读书要有备而来。

     书是人类的良师益友,中医书是每个中医人成长的加速器。然而,书海茫茫,想必许多人都曾有过无从下手之惑吧。记得读大学时,忽而对妇科感兴趣,忽而又觉得针灸大有可为。于是,书借了很多,可往往到还期时也没真正看几本。即使有幸看过,并认真做了读书笔记的科目也与如今的专业相去甚远矣。

     或许有人会说,那索性不要读书了。其实,不是不要读书,而是要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读书,这一点对于初学者尤其重要。如《中医必读》、《中医入门必读》及《名老中医之路》等就比较适合初入杏林者。

     众所周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大学生生活所需费用极低,不象当今的学子面临诸般物质诱惑,因此,买书竟成了许多同学的爱好之一。

     记得《金元四大家》刚面世时,因学校附近的书商说“此书数量有限,要买得快点!”我竟当即回去凑了198元。虽得以抱书欣然而归,终因用处不多而以之压箱底多年。又因其价格昂贵,于今天也不是笔小数目,所以几经迁徙而不忍丢弃,反徒耗不少运费。

     举此例是希望好学者,尤其是经济能力有限的学生朋友不要盲目买书,以免劳民伤财。当然,中医必备的工具书还是要买的。上述的《金元四大家》或可幸列其中,因为后来的确因核查需要而翻阅过,才不至于只字未读。

     后来,随着阅历的加深,我逐渐意识到读书要有备而来,重在选择。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医著作,选择工作的确不易。个人认为,选择图书无须盲从、人读亦读,更不要被所谓的名家名著所迷惑。依需要而择书,依目录而择页才是明知之举,那种一本书从头看到尾的读书方法效果未必就好。

     其次,读书要循序渐进。

     说来容易做时难。要想使自己的学养与读书过程齐头并进,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读书计划。这个计划可以是十年的,一年的,也可以是一个月,甚至是一天的;可以是文字的,也可只铭记在心,但务必要有。一般以长短结合,心手相应为最佳。

     记得自己在大二时曾对血液病感兴趣,又发誓要遍读当代中医名家经验。所以,在应付完繁杂的功课之余,一会儿是唐氏《血证论》,一会儿是某医家临证经验集,虽可谓孜孜不倦,但效果如何?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大二仍是打基础的时段,对临床不熟悉者很难对上述著作有深刻体会。

     如果是现在,我会先熟悉西医血液病的病种及基本治法,然后针对某一个病研读《血证论》,同时择当代医家中擅长血液病者研读。这样带着问题去读,循序渐进,自然会有收获,而不至于象当年眉毛胡子一把抓一样,收获寥寥。

     读书要做到循序渐进,必须要克服一种心理,那就是急于求成。大凡初涉医海的人往往都有急躁情绪,希望一举成名。事实上,随着学医时日的延长,越来越多的人将会意识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毕竟,现代医学分科细微,每个人的精力又及其有限,想做到科科全通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中医之妙可用简单的“辨证施治”四字概括,其具体的临床经验还是要靠日积月累和广泛涉猎而成。

     有所为,就要有所不为。根据自己感兴趣或日常从事的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然后循序渐进,才能真正达到与时俱进的理想。

     最后,读书要眼勤手勤。

     读好书必须要眼勤。金钱可以买得到好书,却未必买得到知识。只有亲自过目并吸纳为自身体会的书才有可能转换为真正有用的知识。当今社会信息渠道通畅,遇有好书下载到自己的电脑或移动硬盘里大概是很多人的习惯,但它们只是电脑或移动硬盘的“成果”,要想能成为个人财富,还要真正花时间和精力去研读。

     所谓“好脑壳不如烂笔头”,即使电脑也不例外。这几年,经常听到“无纸化办公”的好处,但读到真正有用的东西时还是喜欢做笔记,毕竟,配置再好的电脑也有死机的时候。

     有关这一点,体会较深的是导师总拎着一大包笔记本去门诊。偶遇停电或电脑故障,若非时隔几年,多能随手翻得患者病案。想其学医行医30余载,每个病例均记录在册,且读书笔记不胜计数,实乃我辈之楷模。

     除了做笔记,手勤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要真正动手去翻书。曾听一位老师讲过这样一句话:“真正有价值的书在图书馆里。”言外之意,电子书、全文数据库等目前根本无法完全取代图书馆的地位。特别是在对古籍依赖性颇强的中医领域,要想多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学医者必须亲自动手,或许某个故纸堆里就有未被重视的真材实货呢。

     《礼记·学记》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起困”。等到自己明白这一切时,虽相去最好的读书时光已多年,但终能因此而略有安慰,并希冀有志于此道者能于此处少走弯路。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中医出版”,作者/吉林言书,编辑/山柰。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同城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