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成才须经历的三个境界
2019/5/30 16:28:27中国中医药报 中医同城

    

     晚清学者王国维从古代几位大词人的词作中,摘引了三段名句来讲做学问的三大境界,笔者认为,中医成才必须要经历三个境界,在此援引“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的参禅三重境界试论之。

     第一境界:见山是山

     中医师在初临证时往往根据教科书的证候分类、寒热虚实和阴虚阳虚来分证治疗。“对号入座”是初级中医师常见的辨证论治套路,以为药方背得熟悉,就会开方治病了。有了几个偶然治愈的案例就觉得任何病都不在话下,读方三年谓天下无病可治,这是“看山是山”的境界。

     第二境界:见山不是山

     当病看得多了,有时觉得诊断没错、方子也没问题,但是疗效不能如意。经过反复琢磨调整思路,效果立显,原来书本的东西不能照搬,就开始否定书本或者经典的作用。这个阶段的否定实际上也是一种进步,进入第二境界后迷茫,是认识螺旋上升的必经过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见山不是山”,即行医三年,谓天下无方可用。

     第三境界:见山还是山

     疾病在变化,治法也要随之而变化。只有掌握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治疗才会更有把握。这时由辨证的“对号入座”转变为“圆机活法”,疗效也会随之提高。这时回归书本,发现我们自己摸索的东西,大多数时候没有古人的思路严谨周全,基本的方子一定要用好才会少走弯路。这就是“见山还是山”。但这时,已经不是“选”方,而是在“用”方了。

     医学是一门探索生命之秘的博大精深的学问,只有果敢坚忍、不屈不挠,才能体会到不同于常人的境界。如果浅尝辄止,遇难而退,而欲掌握高明的医术,那是不可能的。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中国中医药报”,编辑/山柰。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青年中医 好文选读

    

    

    

    -商务联系-

     首席勾搭官 微信|meleyan

     -转载原创联系-

     首席小秘书 微信|zytc_zs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同城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