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痛风辨证思路与方法大总结
2020/8/31 18:04:13 中医同城

    

    

     导读:痛风主要是由饮食失宜,过食膏粱厚味,湿热内蕴所导致的,很多人因此而感到痛苦,本文是痛风辨证思路的总结,可供参考学习。

    

    

    中医治疗痛风辨证思路与方法

    

     痛风是因脾肾功能失调,饮食失宜,外邪侵袭,阻闭气血,痰瘀闭阻经脉,以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关节畸形,病久可内损肾脏为临床特征的一组疾病。本病西医学亦称为痛风。

    

     【主要病因病机】

     1.饮食失宜,过食膏粱厚味,湿热内蕴。

     2.先天禀赋不足,脾肾功能失调, 正虚而致风、寒、湿、热之邪留注关节。

     以上因素均可致瘀血凝滞,络道阻塞,津液凝聚,痰浊瘀血闭阻经脉,继则侵蚀筋骨,内损脏腑而成。

    

     【辨证注意点】

     1.辨疼痛 初起皮色焮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多为湿热痹阻;皮肤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缓,肢体沉重,多为寒湿之邪痹阻;局部疼痛不甚,肤热不高,皮色暗滞,多为寒湿之邪郁而化热;痛无定处,忽此忽彼,遇风则剧,多夹风邪。

     2.急性发作期当辨湿热之轻重,缓解期需辨脾肾不足、痰瘀阻络、肝肾阴虚之候 局部红肿热痛明显,热重于湿;关节红痛不甚,热势较轻,湿重于热。

     3.分清新久寒热虚实 新病多为湿热或寒湿之邪乘虚入侵人体,闭阻气血,属实证;久病,反复发作,络脉瘀阻,湿聚为痰,痰瘀互结,多为正虚邪实;或久病入深,气血亏损,肝、脾、肾虚损,多为正虚邪恋,正虚为主。

     4.注意询问病史(家族史等),了解诱发因素(饮食、劳累、受寒湿、剧烈运动、外伤等)及伴发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肥胖、瘘管),了解肾脏病、血液病及药物等引起的继发性痛风。

    

     【辨证思路】

     01

     明确诊断

     1.好发于?趾、跖趾关节。

     2.多有高嘌呤饮食、饮酒、受寒、劳累、感染、关节外伤、紧张等诱因。

     3.单关节突发剧烈疼痛,多因半夜足痛惊醒,如刀割或虎咬。

     4.血尿酸升高,关节腔内有尿酸盐结晶。

     02

     辨证论治

    

    

     03

     注意事项

     1.节制饮食,防止过胖。

     2.避免进食高嘌呤的食物,戒酒。

     3.增加碱性食物摄入量。

     4.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及精神刺激;注意保暖、避寒、多饮水;避免关节损伤。

     5.避免使用妨碍尿酸排泄的药物。

     6.病情缓解后,必须定期复查血尿酸。

    

     【经验方及常用中成药】

     01

     经验方

     丨朱良春泄浊化瘀汤

     《内分泌科专病与风湿病中医临床诊治》

     功能:降浊泄毒,活血化瘀。

     主治: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性肾病。

     组成:土茯苓45g,萆薢15g,威灵仙30g,桃仁10g,红花10g,泽兰20g,生薏苡仁30g,全当归10g,车前子10g,泽泻10g。

     加减:急性期以关节红肿热痛为主症,加忍冬藤、鸡血藤、半枝莲等清热通络药;慢性间歇期,关节漫肿剧痛、僵硬、畸形、皮下结节,或流脂浊,加虫蚁搜剔、化痰消瘀之品;痛风性肾结石,加通淋排石之类;痛风性肾病加健脾补肾之品。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丨张瑞仪痛风方

     《内分泌科专病与风湿病中医临床诊治》

     功能:清利湿热,行气豁痰。

     主治:痛风湿热痰阻证。

     组成:苍术15g,黄柏15g,蚕沙12g,木瓜10g,牛膝6g,丹参15g,白芍12g,桑枝12g,五灵脂9g,延胡索15g,路路通15g,槟榔10g,茯苓15g,升麻3g,生甘草3g。

     加减:热甚加金银花、蒲公英、牡丹皮等;肿甚加泽泻、防己、瞿麦等;后期补肝肾,加龟甲、枸杞子、淫羊藿、锁阳等;豁痰散结,加胆南星、法半夏、浙贝母等;体虚加黄芪、人参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02

     常用中成药

     可选用新癀片、蝎蜈胶囊、六味地黄丸

    

     I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中医外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唐汉钧、刘胜,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 END ·

     编辑|白芷 视觉|花椒-商务联系-

     青黛|13418986412(微信同号)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同城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