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法怎样分补泻?
2024/3/31 中医同城
艾灸法怎样分补泻
针法与灸法相比较,针法多用于“出血”、“出气”,其作用长于“泻实”;灸法主要为温热祛寒,其作用长于“补虚”。从应用上针法灸法又细分补泻。
灸法区分补泻,最早见于《灵枢·背腧》篇。本来背俞的应用,为了安全,认为“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而灸法的应用还要区分补泻:
“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写者,疾吹其火,传至艾,须其火灭也。”
张景岳注说:“凡欲以火补者,勿吹其火,致令疾速,必待其从容自灭可也;凡欲以火泻者,必疾吹其火,欲其迅速,即传易其艾,须其火之速灭可也。”
意思是艾灸用补法时,点着后不要吹旺艾火,让它慢慢燃烧自灭;用泻法时,点着后要用口速吹其火,使艾火加旺,直到火灭。
“传”字《太素》作“傅”。杨上善注说:“傅音付,以手拥傅其艾吹之,使火气不散也。”由此可知,补法用的艾火较为缓和,泻法则较为剧烈。
但《丹溪心法·拾遗杂论》的叙述却有不同,说:“若补火,火至肉;若泻火,不要至肉,便扫除之。”这一说法,以灸至肉为补法,不灸至肉即停止为泻法,灸火的强弱程度与前说正好相反。似应以《灵枢》所说为准。
上海瑞金医院针灸科,曾按照《灵枢》的艾灸补泻法分别治疗高血压和低血压症。对32例高血压患者,使用“疾吹其火”的泻法,结果灸后26例血压下降,6例灸后血压稍有升高;对26例低血压患者,采用“毋吹其火”的补法,结果灸后血压均上升(陈大中,等。中医杂志,1984年第10期)。说明灸法的区分补泻有实际意义。
I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针灸学释难》,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鼎。版权归权利人所有。仅供学习交流,请勿随意试药 · END ·
编辑|景天 校队:桔梗 视觉|花椒-商务联系-
紫苏|18018790602(微信同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同城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