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痛经不一般,治疗需要两手抓
2024/3/31 中医同城

经来绕腰如绳束紧痛
朱小南(1901-1974年),原名鹤鸣,江苏南通人。后徙居上海。其父朱南山为沪上名医,小南随父临证学医。二十岁开始悬壶,为人治病,尤以妇科见长。后继任其父之中国医学院院长职,并组织学术团体,研讨学术。1949年以后,任上海中医学会妇科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委员,于中医妇科之诊治方面,颇有发挥,着有《朱小南医案、医话、医论》行世,并有学术论文发表于《中医杂志》。
妇科疾患与奇经的关系殊为密切,因妇科病多发生在腰部以下,而奇经多盘踞在小腹部,地区毗邻也。
与一般痛经不同的病案
王某,15岁,学生。月经于14岁初潮即感经来腹痛,痛的部位与一般痛经不同。
普通痛经是少腹疼痛,而且经来1~2日后痛经减轻或全然不痛;王女的腹痛部位是绕腰一周,似有绳子紧束,而且痛的时间很长,从临经直到经净。临经期内,面色?白,食欲不振。
初诊:1963 年8月27日。据述月经一般超早,量亦较多,现已将临经期,预感胸闷腰酸,小腹坠胀,绕腰一周紧张感,舌苔薄白,脉象细弦。依照疼痛的部位,诊断为经来带脉疼痛。治以疏气滞,缓带脉法。
当归6克,白芍9克,炙草3克,制香附9克,郁金6克,焦白术6克,延胡索6克,台乌药9克 ,枳壳4.5克,苏梗6克,巴戟天9克。
服2剂后,经水来潮,因量较多,复用上方加仙鹤草12克、陈阿胶9克,并嘱其下次临经时再来诊治。
先后共调理3个月,至11月间经来准期,量亦恢复正常,带脉疼痛已告缓解,基本上已告痊愈。
病理机制
按:带脉属奇经八脉之一,起于季胁,绕身一周,似箍桶的圆环。它总束诸脉,尤其对腰以下诸脉有提系作用。

带脉弛缓,则中气不足,小腹部脏腑容易下垂,并有出现“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相反的,带脉经络阻滞可出现拘急的情况,引起绕腰酸痛,有紧张而急迫感。
上述病例,疼痛沿带脉的循行部位,并有扎紧之象,犹如绳束。
其病理机制,首先是肝木郁结,肝郁则肝经气滞。肝脏与带脉不仅地位相近,而且经络也相通。带脉的主要两穴,一为章门穴,一为带脉穴。前者属肝经,后者属胆经。所以,肝气积滞,带脉也相应受到牵连,临经时带脉阻滞的现象特别显著,于是绕腰一周出现疼痛、拘急、紧张等一连串的征象。
治疗思路
治疗是针对两个方面,一是缓带脉的拘急,一是疏肝经的郁滞。
前者的主方是张仲景的芍药甘草汤,其间芍药《别录》谓其能“缓中”,而王好古认为治“ 带脉病苦腹痛满”。《药征》谓:“主治结实而拘挛也。旁治腹痛头痛,身体不仁,疼痛腹满,咳逆下利肿脓。”
甘草性甘平,甘能缓急,《药征》谓:“主治:急迫也,故治里急、急痛、挛急。而旁治厥冷烦躁,冲逆之等诸般迫急之毒也。”仲景用芍药合甘草,则缓急之力更著,如对脚挛急,“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伤寒论》第31条)。
历来治带脉拘急的方剂中,多未能脱离此二味药,如《傅青主女科》中治少腹急迫不孕的宽带汤(白术、巴戟肉、补骨脂、人参、麦冬、杜仲、熟地、苁蓉、白芍、当归、五味子、建莲)中即用芍药。
其次为疏通肝经的郁滞,用香附、郁金、乌药、延胡索等药,都能理气行滞,气血运行正常则疼痛亦可消失。
此外引用当归,一用以调经,使月经准期,二因其能补养带脉。清代叶天士认为本品为宣带脉之主药(《临证指南医案》),信然。
I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朱小南妇科经验选》丨作者/朱小南工作室整理,朱南孙、朱荣达编著。版权归权利人所有。仅供学习交流,请勿随意试药 · END ·
编辑|景天 校队:桔梗 视觉|花椒-商务联系-
紫苏|18018790602(微信同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同城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