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麦芽回乳,跟发芽的长短还有关系呢!
2024/3/31 中医同城

    

     我国是世界上栽培大麦最早的国家之一,因麦苗和麦粒均大于小麦,且较小麦先成熟,故名大麦。按播种季节可分为冬大麦和春大麦。冬大麦主产区分布在长江流域各省和河南等地,春大麦则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山西及青藏高原和新疆北部地区。二者成分、作用相似。

     《诗经·周颂·思文》里有“贻(yí)我来牟”之句,来,是小麦;牟,是大麦。

     直到今天,大麦仍然是青藏高原和西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我国长江以北各省亦有出产。

     01

     大麦的食用

     大麦既可磨粉食用,又是畜禽的好饲料,古人有“作饭滑,饲马良”之说,大麦被视为强壮性食物。

     不过大麦纤维含量较多而且质地粗,口感不太好,不如小麦好吃,在内地现较少食用,多用其酿造酒和作工业原料。

     食用大麦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有一定疗效。大麦较小麦性滑腻,也能润滑肌肤。口语中通常所云麦子多指的是大麦。

     大麦具有解暑作用,在湖北的荆州地区,有一种大麦米茶的食用方法,就是将大麦先在锅中炒黄或炒焦,出锅后用冷水浸泡,再将炒后的大麦煮水食用,尤其在暑天食用效果很好,可以消暑解热。大麦米茶是防暑降温的清凉饮料。

     02

     大麦的药用价值

     中医很早就认识到大麦的药用价值,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十二·大麦》认为“宽胸下气,凉血,消积进食”。多吃大麦类食物对人的健康有好处,特别是对心脏的作用好。

     从健康的角度来说,胆固醇偏高会大大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而在食物中加入适量的大麦以及大麦制品,如大麦粉或大麦片等,能有效降低人体胆固醇含量,从而保障心脏健康。同时大麦是低钠、低脂食物,经常食用大麦及其制品,是十分有益的。

     大麦有改善消化功能和减轻便秘的作用,能促进肠蠕动,消除胀气,减轻腹痛,尤其适合中老年人食用。现也常用大麦治疗病后体虚、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等。既可以为身体提供能量,又能帮助减肥。

     03

     麦芽、麦麸

     中医所用的麦芽是用大麦经过发芽而成的。大麦芽简称麦芽,为常用中药,具有消食导滞、疏肝解郁、回乳的作用,用其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饮食积滞、肝胃不和、腹部满闷,以及乳房胀痛等。尤其是为回乳要品,如果产后乳汁分泌过多,导致乳房胀痛,或溢乳不止,可用麦芽100~200g煎汤,分次饮用。大麦芽在治疗乳房胀痛时,可减轻乳汁分泌过多的症状,故哺乳期不能食用。

     用大麦芽回乳,用量过小或萌芽过短者,可影响疗效。未长出芽之大麦,服后不但无回乳的功效,反而可增加乳汁。

     制作麦芽的方法:取大麦加水浸泡3~4小时,捞出置可滤水的容器内,上面加盖湿物,每日淋水2~3次,待胚芽长至0.3cm左右时,取出晒干即可。

     【食用注意】大麦芽不可久食,尤其是哺乳期间的妇女忌食,否则会减少乳汁分泌。

     另外大麦麸是加工大麦脱下的皮,为高纤维食物,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结肠癌、过敏性肠炎、糖尿病。

     【用法】可煮食,蒸饭食。大麦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可将裸大麦炒熟磨粉,做成糌粑(zānbā)食用。

     04

     大麦相关食疗方

     1.饮食不消化 麦芽20g,山楂15g,入少许白糖,用开水沏泡,饮用。

     2.脾胃虚弱 大麦面炒微香,每日煎汤服用。

     3.脾胃虚弱、神疲乏力 将大麦粒、花生、糯米煮粥食用。

     4.小儿伤乳 大麦面生用,每次3g。

     5.过食饱胀 大麦面炒香,煎汤服。

     6.小便淋沥涩痛 大麦150g,煎水,加入生姜汁、蜂蜜适量,混合后饮用。

     7.烫火伤 将大麦炒黑,研末,油调搽之。

     8.噎膈、吞咽困难 大麦面作稀糊食用。因大麦性滑腻,容易下咽。

     9.老年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炒麦芽15g,炒六曲、山楂各10g,水煎服。

     10.婴幼儿腹泻、单纯性消化不良 炒麦芽10g,带壳高粱(炒成炭状)、鸡内金各6g,加少许红糖,水煎服。

     11.暑热烦渴 大麦炒焦,煎水代茶饮用。

     12.断乳后乳房仍溢乳不止 麦芽100~200g,煎汤,口服;或麦芽、芒硝各60g,研末,调蜂蜜外敷乳房。

     13.乳腺增生症 麦芽50g,山楂、五味子各15g,水煎服。

     I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中医食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王绪前。版权归权利人所有。仅供学习交流,请勿随意试药 · END ·

     编辑|景天 校队:桔梗 视觉|花椒-商务联系-

     紫苏|18018790602(微信同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中医同城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