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馆2024:行大道,做时间的朋友
2024/3/31 中医同城

    

    中 医 行 业 的 良 心 和 大 脑

     ■ 医馆界 忍冬

     今天,是2023年的最后一天。

     对于很多中医馆人而言,2023是寡淡乏味的一年,市场不温不火,业绩平平淡淡。但是可能几年后回望,2023是个行业重要的年份。

     01医馆行业增长停滞

     医馆界根据国家卫健委每年发布《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统计,截止2022年底,全国广义中医馆(中医类门诊部+中医类诊所)总数74417家,比上年增加2834家。

     其中,中医类诊所70631家,虽然仍在增长,但相较于2018年、2020年年增6000多家,增长速度腰斩,创下自2017年中医药法立法以来的最大降幅。

     而规模以上的狭义中医馆,中医类门诊部3786家,比上年减少54家,首次出现负增长。

     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近年中医馆行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当所有人都满心期待疫情过后的报复性消费时,市场突然冷却了。

     未来三五年,中医馆严肃医疗市场增长停滞。

     中医消费医疗和泛中医将逐步放量。

     中医市场到底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市场大环境消费力下滑将会持续,中医理疗类的消费医疗和泛中医项目必然深受消费力影响,性价比是第一位,消费降级是大趋势。

     然而,以中国社会办中医100强为代表的大型中医馆,绝大多数以严肃医疗为主,严肃医疗以治病为主,价格不是最敏感因素,价值创造和价值回报必做对等,不适合打极致性价比。

     从2017年中医药法立法以来,本轮政策红利释放得差不多,中医馆行业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

     02行业不变的需求是什么

     从年初ChatGPT的爆火,到下半年中药茶饮市场的爆发,AI、流量、风口、复制、模式……各种潮流迷人眼,焦虑和浮躁弥漫整个行业。除了靠贩卖焦虑和风口为生的写手影响,更多的原因在于自身功底不扎实。

     以追逐流量为例,流量平台及平台规则一直在变化,基础流量当然有必要,但若医馆的底盘不稳,流量来了也消化不良甚至原形毕露。

     与其不停追逐变化,我们更应该思考:未来十年二十年,行业不变的需求是什么?

     医疗需求的核心:

     更优的医疗质量(看病难)

     更低的医疗成本(看病贵)

     当然,这里主要指严肃医疗,不论中西医。

     专注深耕不变的核心能力,坚持专业主义和长期主义,谈几点建议:

     01研究政策

     长城医馆学苑导师倪荣博士有个论断:在医疗行业,政策是第一生产力。

     当前规模以上的民营严肃医疗,多数依赖医保。浙江统筹医保政策造就了全国蕞繁荣的民营中医市场,但也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优越的医保统筹政策养成患者消费习惯,现在各地医保限额,矛盾逐渐加深,行业创新乏力,导致浙江做自费医疗比其他地区更加艰难。

     过往的一年,全国多地开始试行门诊医保统筹,但有浙江等地的前车之鉴,业界普遍谨慎大于乐观。以深圳为例,试行一年,大批医馆退出门诊统筹。

     市场是只无形的手,严肃医疗行业,政策是若隐若现的另一只手。

     02专注品牌

     长城顾问许小华老师说:社会太浮躁,有几家民企真是按百年老店去做的?都只是嘴上说说。都没有做核心的基础研究。

     浙江慈溪的鸣鹤古镇,清朝康熙年间到民国结束,这里走出150多个百年老药号。观察可见,医药行业的核心是立信,这些百年老店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品牌、技术品质都是关键,此外,做中医就是做文化。

     03专注效率

     今天行业头部的固生堂在做什么?建专家传承工作室,绑定合适的青年中医跟师建设医疗团队;医务团队帮助专家维护患者群;与百度合作建设中医AI;制度化严控医保占比,提升自费占比。一切都以制度建设提升团队整体效能。

     04专注高质量

     从世界范围看,最强的医院都是教学医院。

     观察美国、台湾省及内地西医民营医疗,基业长青的民营医疗品牌的技术和服务大多都强于公立医疗,这才是安身立命之本。真正的医疗在学术上要长期投入,下苦功夫。

     医疗质量的提升需要团队协作,医馆的学术发展,必须重视青年中医,从单打独斗往团队作战发展。

     2023年对于中医技术尤其外治技术的加速普及是个重要年份,中医技术和产品的普惠时代越来越近。

     05专注用户

     一是研究细分市场,根据自身能力发掘更精准的目标受众。

     二是关注年轻人。传播方式多样化,更注重体验感。今年中药茶饮的持续爆火,也印证年轻人的消费需求:有美感、有场景、不苟且。

     中医不只是医疗,中医真正的蓝海在大健康养生市场。未来不是以医疗为中心,也不是以健康为中心,而是以亚健康调理(或称中医亚疾病)为中心。仅从体质调理看,严肃的中医外治理疗机构几乎还是市场空白。这是中医外治和药食同源的天下,不论从体验感还是差异性。

     前不久深圳的医馆界会议上,叶开泰陈蒙蒙一句话好治愈:长期主义是抵抗一切焦虑的根本办法。

     其实寒冬里创业,所有可以投机的路都被走完了,迟早都会逼到只有华山一条路:长期主义。

     这样也好,大道至简,我们研究大道走大道,其他交给时间就好了。

     活下来,站住脚,坚持干。

     梅花香自苦寒来,加油2024!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同城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