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会河总结“治失眠 10 法”,有一脏的调节很关键
2024/4/1 中医同城

    

    

     在快节奏的时代,失眠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困扰,但失眠的病因症状纷繁复杂,是临床常见而难治之症。印老总结数十年的经验,得出治疗失眠十法,值得大家好好学习。

    

     失眠亦称不寐。是指经常性的睡眠减少,包括睡眠不实、乱梦纷纭、入睡困难、寐而易醒、时寐时醒、睡眠浅短、醒后不能再度入睡,甚至通宵不能成眠等。

     历代医籍对失眠的病因、病机、治法论述颇多,但由于就诊患者症状繁杂,临证时多难以一一剖析,故失眠为临床常见而难治症之一,我在临床治疗失眠多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合参,现将自己治疗失眠的体会归纳如下,供同道参考。

     01除痰降火

     本法适用于痰火郁结,内乱心神而失眠之证。

     症见:失眠乱梦、心烦易怒、头昏脑胀或头痛、胁胀脘满、白昼困倦思眠但不能眠、夜来无眠,脉弦滑或数、舌略红、苔白腻或黄腻,可伴便干、多思善虑等。西医多诊断为神经官能症。

     或症见失眠、狂乱,甚至登高而歌、弃衣而走、打骂叫号、不辨亲疏、幻觉,可伴有便秘等。舌红、苔黄、脉滑数。西医诊为精神分裂症。

     立法:除痰降火。方用柴芩温胆汤加减。

     柴胡20g,黄芩12g,半夏12g,青皮10g,枳壳10g,制南星6g,竹茹12g,龙胆草10g,栀子10g,合欢皮15g,夜交藤30g等。

     方中柴胡、黄芩、龙胆草、栀子清泄肝胆郁火以安心神;半夏、竹茹、南星清降痰热;青皮、枳壳降气以除痰火;合欢皮、夜交藤安神利眠。诸药合用则痰除、火降、心静、神安。

     失眠而有精神分裂症者于此方中加用菖蒲10g,远志6g,既能豁痰开窍,又能宁心安神;加莲子心3g清心泻火,对于狂乱、烦躁不安者较为适宜。或酌情加服礞石滚痰丸每日上午一次,服量依说明。若经服西药镇静安神剂后精神萎靡不振者可酌加厚朴10g,槟榔15g,草果5g。

     02活血化瘀

     本法用于外伤后瘀血内停兼见失眠者。

     症见:失眠、眩晕、头部压迫感、健忘、口干不多饮、舌质紫暗、脉细涩。西医多诊断为脑外伤后遗症。

     立法:活血化瘀。复元活血汤加减。

     柴胡10g,天花粉15g,当归30g,炮甲片1g,桃仁10g,红花10g,大黄6g,水蛭10g,川芎10g,赤芍30g,王不留行10g,骨碎补10g,自然铜(先下)5g,花蕊石(先下)30g等。

     本方用桃仁、红花、柴胡、当归、赤芍、川芎、王不留行以理肝经血瘀;穿山甲、水蛭化久瘀,理伤损;大黄破血结;天花粉生津理血;骨碎补补肾坚骨,活血疗伤;自然铜行血,散瘀止痛;花蕊石专入肝经血分化瘀血。共奏活血化痂之功。

     03清肝泻火

     本法用于肝火上炎或肝胆湿热,火热内郁,扰乱心神而失眠者。

     症见:失眠多梦、心烦易怒、掌烫尿黄,或见大便干燥不爽、头痛或晕或胀、耳鸣、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西医诊断多为高血压病。

     立法:清肝泻火。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0g,栀子10g,黄芩10g,柴胡10g,车前子(包)10g,泽泻15g,木通10g,苦丁茶10g,川续断10g等。

     方中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以清肝泻火;泽泻、车前子、木通引肝火从小便去之;苦丁茶散风热郁火,并有降血压之功;川续断补肾使气血咸趋于下,使上下平衡。如有大便干燥者加大黄9g,炒决明子30g,泻热通便。

     04平肝潜阳

     本法用于肝阳上亢兼有心神被扰者。

     症见:少眠、头胀眩晕、面色潮红、便干口渴、口苦心烦、性情急躁、两腿无力、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证属上实下虚。西医诊断为高血压病。

     立法:平肝潜阳。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0g,钩藤15g,珍珠母(先下)60g,菊花10g,白蒺藜15g,龙胆草10g,川续断10g,青葙子15g,苦丁茶10g,夜交藤30g等。

     方中天麻、钩藤、菊花、白蒺藜、龙胆草、苦丁茶、青葙子平肝潜阳息风;珍珠母镇肝定风;川续断补肝肾,引气血下行;夜交藤安神利眠。诸药合用可达到镇肝潜阳安神的作用。

     05清泻肝胆

     本法适用于肝胆郁热上攻头目,内扰心神所致失眠。

     症见:眠差伴头晕目眩、羞明、耳胀耳鸣、口苦,甚则恶心呕吐、苔白腻或黄腻、脉弦。西医诊断多为内耳性眩晕者。

     立法:清泻肝胆。方用清泻肝胆方(自拟方)。

     柴胡10g,黄芩15g,半夏12g,青皮10g,枳壳10g,竹茹12g,龙胆草10g,栀子10g,大青叶15g等。

     方中柴胡、黄芩、龙胆草、栀子清泻肝胆;半夏、竹茹清除痰热而和胃;青皮、枳壳下气降火而降痰热;大青叶清热解毒消内耳之炎症。

     06疏肝解郁,软坚散结

     本法多用于肝郁不舒,内结坚块伴有失眠者。

     症见:睡眠不佳、心烦易怒、胁肋不舒、两乳胀痛等。颈部可见瘿瘤,或乳房内结坚块。舌苔白或黄、脉弦或数。西医诊断多为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乳腺增生者。

     立法:辨证属肝经积聚。故宜疏肝解郁,软坚散结。方用逍遥散加减。

     柴胡10g,赤芍30g,当归15g,丹参30g,川贝粉(分冲)3g,玄参15g,夏枯草15g,海浮石(先下)15g,海藻15g,昆布15g,合欢皮15g,夜交藤30g等。

     方中柴胡疏肝理气;赤芍、当归、丹参养肝理血;川贝、玄参、夏枯草、海浮石、海藻、昆布疏肝解郁,软坚散结;合欢皮、夜交藤利眠安神。如有心烦懊憹、阵汗阵热者加栀子10g,豆豉10g;如乳腺增生两乳胀痛或胁肋不舒者(如肋软骨炎等)可加蒲公英30g。

     07疏肝解郁,和胃制酸

     本法多用于胃不和夜眠欠安者。

     症见:胃脘胀痛、烧心、吐酸、胃中嘈杂不适、大便偏干、夜眠欠安,舌苔黄、脉弦。西医诊断为消化性溃疡。

     立法:疏肝解郁,和胃制酸。拟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10g,半夏12g,黄芩12g,枳壳10g,赤芍30g,大黄6g等。

     方中柴胡、半夏、黄芩、枳壳疏肝理气,和胃降逆;赤芍调血柔肝,缓急止痛;大黄可通腑。诸药合用而收调肝和胃,胃和卧安之功。

     08滋补肝肾,调和阴阳

     本法宜于肝肾两虚、阴阳气血失调者。

     症见:失眠、心烦易怒、阵汗阵热等,舌苔白或黄、脉细。西医多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

     立法:滋补肝肾、调和阴阳。用二至丸加减。

     旱莲草15g,女贞子12g,穞豆衣10g,桑椹子30g,五味子10g,白芍15g,当归15g,柴胡10g,巴戟天10g,黄柏15g,知母10g,夜交藤30g,合欢皮15g,炒枣仁15g等。

     方中旱莲草、女贞子、穞豆衣、桑椹子、五味子滋补肝肾;白芍、当归养血调肝;柴胡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巴戟天补肾壮阳;黄柏、知母滋阴降火;茺蔚子调血凉肝;合欢皮、夜交藤、炒枣仁养心安神利眠。诸药合用肝肾两补,气血阴阳俱调,养心安神。

     09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本法适用于心气虚、心血不足者。

     症见:睡眠短浅、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心慌,或有盗汗、多梦易惊、苔少、脉虚细少力。西医可诊断为各种贫血或某此慢性病。

     立法:益气补血,养心安神。用养心汤加减。

     柏子仁12g,生甘草10g,太子参30g,黄芪15g,茯苓15g,远志6g,炒枣仁15g,桑椹子15g,夜交藤30g,合欢花10g,五味子10g,分心木3g等。

     方中黄芪、太子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桑椹子、五味子、炒枣仁滋阴补血,养心安神;柏子仁、远志、夜交藤、合欢花宁心安神利眠;分心木宁神定志。诸药合用而补气益血,改善睡眠。

     10养心益肾,镇惊安神

     本法用于心血虚、肾精不足者。

     症见:失眠、健忘、心悸、头晕、多惊善恐、苔少色黄、脉弱。西医诊断可为某些慢性疾患。

     立法:养心益肾,镇惊安神。方用孔圣枕中丹加味。

     龟板(先下)30g,龙骨(先下)30g,远志6g,菖蒲9g,柏子仁15g,炒枣仁15g,夜交藤30g,合欢花10g等。

     方中龟板补肾填精髓以充脑海;龙骨敛心气以安神;远志、菖蒲养心安神,豁痰开窍;柏子仁、酸枣仁、合欢花、夜交藤补心养肝,敛心气以利睡眠。

     作者简介

     印会河(1923年 - 2012年1月10日),男,出生于江苏省靖江市一个中医世家,其父印秉忠为我国南方名医。印会河教授自幼随父读医书,耳襦目染,锐志求学,值日寇侵华,家乡沦陷,乃弃学就医,1940年即开业,济世活人,1954年后在江苏省中医学校(现南京中医学院)任教,曾任中医教研组业务组长兼《金匮》教研组负责人,曾主编《中医学概论》及《金匮》讲义。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I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印会河医论医话》,原载于《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89年第3卷第3期",作者/印会河 ,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 END ·

     编辑|桔梗 视觉|花椒-商务联系-

     紫苏|18018790602(微信同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淇℃伅浠呬緵鍙傝€冿紝涓嶆瀯鎴愪换浣曚箣寤鸿銆佹帹鑽愭垨鎸囧紩銆傛枃绔犵増鏉冨睘浜庡師钁椾綔鏉冧汉锛岃嫢鎮ㄨ涓烘鏂囦笉瀹滆鏀跺綍渚涘ぇ瀹跺厤璐归槄璇伙紝璇烽偖浠舵垨鐢佃瘽閫氱煡鎴戜滑锛屾垜浠敹鍒伴€氱煡鍚庯紝浼氱珛鍗冲皢鎮ㄧ殑浣滃搧浠庢湰缃戠珯鍒犻櫎銆�

返回 中医同城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