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治“退烧”?巧用这些手法能治多种外感发热
2024/4/1 中医同城
虽然不同门派治疗小儿发热的推拿手法各不相同,但在实际治疗中,有五大共通的基础推拿手法,这五大手法搭配其他的手法能治疗不同致因的外感发热。
小儿推拿常用的手法和穴位, 中医界有一系列非常形象的描述,既贴切又好记,如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推三关、退六腑、清天河水、水底捞明月、打马过天河等。
外感发热时, 凡行小儿推拿, 必先行头面四大手法 (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掐揉耳背高骨) 加上清天河水,共五大手法。
以上 7 个流派,除了北京捏脊的部位相对好记,其余 6 派治疗小儿发热的推拿手法各有异同,下面我们就一一看过去,6 派治疗小儿发热的推拿手法分别是:
李德修派:清天河水、退六腑、提捏大椎、掐五指节;
孙重三派:水底捞明月、打马过天河;
张汉臣派:清天河水、退六腑、挤捏大椎、揉一窝风;
金义成派:清天河水、退六腑、水底捞明月、推三关;
刘开运派:水底捞明月、大推天河水、打马过天河、退六腑、推脊、推五经;
深圳岭南派:清天河水、揉太阳穴、开天门、推坎宫、揉耳后高骨、拿风池、推上三关、揉二扇门。
归结起来共有16种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拿风池、推三关、退六腑、 推五经、掐五指节、揉二扇门、揉一窝风、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水底捞明月、大推天 河水、提捏大椎、揉耳后高骨。
其中,退六腑、清天河水这两种手法多有用到,推三关、 水底捞明月、打马过天河、提捏大椎至少有两派用到。说明多派将这 6 种手法和穴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
以下就对这些手法进行介绍。
小儿推拿退热手法,用清水或香油做介质,在特定穴位推拿。
(1)开天门:约 50 次(自小儿眉心,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向发际边缘—— 印堂 穴至神庭穴),可祛风解表,平衡阴阳,开窍醒脑,止头痛。
(2)推坎宫:约 50 次(自小儿眉心,两拇指自眉头向眉梢成分推) ,可祛风解表, 平衡阴阳,开窍醒脑,止头痛。
(3)揉太阳:约 50 次(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眉梢后太阳处),可祛风散寒,明目。
(4)揉耳后高骨:约 50 次(用拇指或中指揉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处)。
(5)清天河水:约 300 次(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可清热解表。
(图 1 小儿推拿必行的五大手法)
1. 风寒发热:在五大手法基础上 + 推三关、提捏大椎
推三关:300 次(前臂桡侧,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可补气行气,助气活血,也可 温中散寒,发散风寒。
(图 2 推三关)
提捏大椎:捏大椎 5 ~ 10 下 , 以出痧为宜。
(图 3 提捏大椎)
2. 风热发热:在五大手法基础上 + 退六腑
退六腑:300 次(前臂尺侧,自肘横纹推向腕横纹)。
(图 4 退六腑)
3. 高热神昏惊厥:在五大手法基础上 + 水底捞明月、打马过天河
水底捞明月:约 30 次(凉水滴在内劳宫上,自小指内侧向掌心做旋推)。
功效:清热凉血,宁心除烦。
主治:高热、大热,对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邪入营血的各类高热实证,尤为适宜。
(图 5 水底捞明月)
打马过天河:约 9 ~ 18 次(左手托小儿左前臂腕部,使掌心向上,右手中、食指并 拢用指端从小儿总筋、内关、间使、郄门、曲泽各穴弹打 3 次为一遍, 3 遍为一次治疗) 。
功效:清热除烦,镇惊利尿,通经活络,行气血,泄心火。
主治:一切实热、昏迷、惊厥、前臂麻木。常与六腑、水中捞明月、小天心、补肾配用。
(图 6 打马过天河)
以上推拿手法治疗,每次 15 ~ 20 分钟,每日一次。
注意事项
需要提醒的是,小儿推拿一般以透热、皮肤潮红、宝宝能忍受为度。
操作前要记住剪指甲、摘去首饰,用力要均匀持久、柔和,宜轻补重泻,由轻到重、 再由重到轻进行操作。切忌简单粗暴!下手不能太重。
不可擅自给小儿推拿, 因推拿也要辨证, 还要有一定的技巧, 应该由专业的中医操作, 或在中医的指导下进行。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I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感冒发烧不用慌 宝妈用药有妙方》",作者/杨莉萍,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 END ·
编辑|桔梗 视觉|花椒-商务联系-
紫苏|18018790602(微信同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同城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