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病同治:温胆汤加减治疗带下病和脏躁
2024/4/1 中医同城

    

     温胆汤治疗妇科病二则

     作者/王惠琼

     温胆汤出自唐·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方药组成由半夏、桔红、竹茹、枳实、甘草、大枣组成(后世加入云苓),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胆寒所致的疾患。

     笔者应用此方加减治疗某些妇科病亦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举二例介绍如下:

     一、带下病(黄带)

     李××,女,42岁,旧县后堀生产队,1978年4月25日诊。

     患者形体肥胖,平素食少,由于参加生产队洗薄膜后,近来带下颇多,色黄质粘稠味秽臭,咳嗽痰色微黄,难以咯出,胸闷苔黄厚,脉弦滑,经医院妇检为宫颈Ⅱ度糜烂。

     拟湿热下迫带脉所致,治以清热化痰,燥湿止带。

     处方:

     竹茹8克,枳壳8克,茯苓12克,陈皮4.5克,苡米9克,苍术12克,黄柏10克,白蔻花15克,椿根皮15克,甘草3克。

     二诊:药后咳瘥,带下减少过半,苔转薄黄,脉弦滑。再照上方续服五剂。

     今年10月,因白带量多,又来求诊,询知去年药效令人满意。

     按:带脉者,通于脾、摄于肾,约束冲任督三脉,故带下之病与带脉失司有关,此例因脾虚食少,加上体胖多湿,近日又因洗薄膜接触水湿导致湿邪内阻,郁久化热,湿热下迫。今又见痰黄质粘,故选用温胆汤加减清热化痰,健脾化浊,利湿止带,连服十剂,效果满意。

     二、脏躁

     蔡××,女,41岁,城关西门大队人,1979年10月22日诊。

     丈夫代诉:以往患者,每逢冬季常发咳喘,此次自婆媳争吵之后,情志不畅,不想饮食,嗣后则发生情志烦乱,常悲伤欲哭,夜间不能入睡,已将近三个月,经多方求医不见效,观其处方,均以甘麦大枣汤调养心脾之法。

     审其脉证,患者口干喜饮,食欲不振,大便难,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加上素有咳喘病史,拟肝郁化火,痰火上扰神明所致,治宜清化痰热,佐以安神。

     处方:

     竹茹8克,枳实9克,茯神12克,陈皮4.5克,法夏9克,胆星8克,柏子仁15克,菖蒲6克,郁金9克,生铁落30克(先煎),黄芩12克,珍珠母15克(先煎),二贴。

     次诊:药后夜间能睡3~4小时,悲伤欲哭次数减少,大便已通,苔黄厚,脉弦。

     处方:

     竹茹12克,茯神12克,陈皮4.5克(布包),法夏9克,胆星6克,车前子12克,菖蒲6克,郁金9克,生铁落30克,苡米10克,莱菔子12克,麦冬6克。

     三诊:药后夜睡有五小时以上,食增,小便正常,唯苔黄,脉弦缓。

     处方:

     竹茹12克,茯苓12克,陈皮4.5克,苡米20克,泽泻12克,生铁落30克(先煎),白芍15克,龙牡30克(先煎),车前子9克,扁豆12克,莱菔子12克,菖蒲4.5克。

     后仍按原方加减,共服三十余剂,而告全愈。半年来未复发。

     按:此证属七情内伤,肝郁化火,加上素有痰疾,痰火上扰则见情志烦乱,夜间不寐,肝胆之邪乱于神志,清虚之窍受蒙,神魂为之扰乱,则见悲伤欲哭,肝郁故脉弦,苔黄厚腻主痰热,口干大便难均属热象,用温胆汤来清化痰热,柏子仁宁心安神,珍珠母平肝安神,菖蒲配郁金,能开窍逐痰,取生铁落降火潜阳,起到热清痰消,心神安宁之效。

     以上几种有属上部、下部者,有属内因,外因者,而用温胆汤加减,俱能见效,是为异病同治和治病必求其本的治则。

     I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福建中医药》(1984年)丨作者/王惠琼版权归权利人所有。仅供学习交流,请勿随意试药 · END ·

     编辑|景天 校队:桔梗 视觉|花椒-商务联系-

     紫苏|18018790602(微信同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同城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