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老师侍诊抄方杂记——黄师经典语录
2024/4/1 中医同城

黄煌老师侍诊抄方杂记——黄师经典语录
作者/黎崇裕
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有个插曲叫《秦淮景》,由片中的金陵十二钗以苏州话用苏州评弹的方式演唱,其韵调深深地打动了我。歌词中提到了瞻园,提到了白鹭洲,描写了秦淮的繁华、金陵的古韵,让我对南京有了一种莫名的向往,心底突然冒起想去南京看看,想去秦淮河边走走的念头,感受那边的繁华,感受那边的古韵,感受那边的遗风。没有想到这个向往很快就实现了。
到了南京,跟黄煌老师的经方团队学习,不但实现了参观秦淮河景的愿望,还得以随黄师侍诊抄方的机会,下面就是辑录的部分黄师经典语录:
(1)治疗当治人,调理先调心。
(2)临床对于主诉繁多的患者,日本人有个词用的很不错,叫“不定愁诉”,很好地说明了患者的这个状态。
(3)荆防柴归汤对容易感冒的患者有较好的效果,同时也是一张助孕好方。
(4)月经量多,要问是否有涌出来的感觉。
(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是阴天,是阳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是黄梅天,是阳虚兼杂有湿热。
(6)芍药啊,是小大黄,能通便,用大量芍药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大便。
(7)桂枝体质小儿易挑食,有鼻炎,老生病;柴胡体质小儿易感冒,发烧,过敏;麻黄体质小儿易生癣,鼻炎,肥胖,皮肤黑,鼻子圆大肉厚。
(8)男孩子在精神层面和母亲关系大,男孩子聪明,母亲一般也聪明;女孩子在身体层面更像父亲,女孩子要有好的身材,父亲一定要瘦。
(9)除烦汤证多焦虑,解郁汤证多压抑。
(10)郁闷的话,一个是要汗出来,一个是要说出来。
(11)毅力是什么?毅力是宽容自己的身体,不要老是对于身体的小毛小病耿耿于怀。
(12)男人要吃,女人要睡。
(13)女人的舌一定要红,但不要过火,火不过头不用清。
(14)昏睡不都是阳虚,昏睡也有火。
(15)三高患者,一个是心情要不急不躁,一个是体重要不胖不瘦,一个是饮食要不饥不饱。饮食要根据自己的感觉,不吃肥腻即可,吃饭要细嚼慢咽,每次吃饭时应记得我说的——多嚼五口。
(16)没有吃早餐者,往往舌苔厚。现代中医学把舌苔的诊断价值往往夸大了,主要还是看舌质。
(17)有瘀血证时,左下肢、左下腹症状比右侧更严重一些。
(18)健脑方:柴胡体质可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麻黄体质可用葛根汤。
(19)年轻人高血压往往是白大衣高血压(即有些患者在医生诊室测量血压时血压升高,但在家中自测血压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时血压正常),不要盲目用降压药。
(20)乳房胀痛,一个是考虑柴胡剂,一个是考虑桂枝剂。
(21)女性大便干点好,要是拉稀,一下子就老了;后门紧啊,主寿;老是拉稀的,多数是胖老太,往往心脑血管有问题。
(22)产后怕冷者,有很多是心理压力大、抑郁导致的,不都是气血不足或阳虚所致。
(23)女性调节,一个是生育问题,一个是容貌问题。其实这两个问题需要一个东西,需要什么东西呢?需要——爱。
(24)中医减肥个体化强,如脸上胖者可用麻杏石甘汤,脐周胖者可用防风通圣丸,脐上胖者可用大柴胡汤,整个腹部胖者可用五积散,下肢胖者可用防己黄芪汤。
(25)止痛药不止西医有,我们中医也有。中医的止痛药是什么?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就是古时的一张止痛方。
(26)柴胡体质之人性格多执着,敢于承担责任,易自责,易过敏;桂枝体质之人,性格随和,讨人喜欢。
(27)望诊非常重要,但往往被我们现在的医生给忽略掉了。其实,我们经方家是善于望诊的。
(28)躁动多在五六月;思考多在秋天。
I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一个青年中医之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黎崇裕。版权归权利人所有。仅供学习交流,请勿随意试药 · END ·
编辑|景天 校队:桔梗 视觉|花椒-商务联系-
紫苏|18018790602(微信同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同城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