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眩晕不好治,四个证型竟用一个方加减
2024/4/1 中医同城

美尼尔氏综合征,验方眩晕宁可治
作者/张士卿
美尼尔氏综合征与中医学的“眩晕”证类似,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厥阴之胜,耳鸣头眩,愦愦欲吐”。
《丹溪心法》亦云:“眩者言其黑运转旋,其状目闭眼黑,身转耳聋,如立舟车之上,起则欲倒”。对本病作了十分形象的描述。
中医一般认为眩晕的发生与风、火、痰、湿及气虚有关,河间主风火,丹溪主痰湿,景岳主气虚。于氏临证将本病分成风火上炎、痰湿中阻、肝肾阴虚和气虚下陷四型辨治:
风火上炎型用天麻钩藤饮或龙胆泻肝汤治之,
痰湿中阻型用自拟眩晕宁煎剂治之,
肝肾阴虚型用杞菊地黄丸(汤)治之,
气虚下陷型用补中益气汤治之。
而考察临床,四型中实际以痰湿中阻型最为多见,据此于氏匠心独具,立疏肝化饮、降浊祛风之法,以小柴胡汤、五苓散及二陈汤三方合用,加川芎、天麻,组成习用的眩晕宁煎剂,一以针对本证型而治,二则随证加减通治其他三型,对美尼尔氏综合征确能桴鼓相应,药到病除。
基本处方:
柴胡18g、黄芩10g、生姜10g、半夏10g、党参10g、炙草10g、大枣6枚、茯苓30g、泽泻30g、白术12g、桂枝10g、陈皮10g、川芎10g、天麻10g。水煎,分二次服。
方义: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主治伤寒少阳证,于氏在此用于疏肝清热,化痰降浊;
五苓散温阳化气,利水降浊,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用治下焦水逆引起“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之症;
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是治疗湿痰的主方。
三方看似平常,而联合运用,即具疏肝清热、化痰除饮、理气降浊之综合作用,另有号称“治风之神药”的天麻及血中气药、引药上头的川芎的加盟,使本方效用更加全面周到。
方中有特色的药物,除天麻、川芎之外,尤其是泽泻最为重要。《本草纲目》记载:“泽泻气平,味甘而淡,淡能渗泄,气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泄下。”现代研究,该药含大量钾盐,利水而不伤阴,能促进内淋巴液外泄,对消除迷路水肿有显著作用。
常见加减:
(1)心烦、口苦者,加龙胆草10g、黄芩10g、栀子10g、车前子(布包)10g。
(2)舌尖红、心火旺者,加竹叶10g、生甘草10g。
(3)肝阳偏旺、血压过高者,加菊花12g、青葙子15g、草决明15g、枳实10g。
(4)头痛,加菊花12g、蔓荆子12g、茺蔚子12g。
(5)气血亏虚、血压偏低者,加黄芪30g、当归12g、桂枝10g。
(6)颈椎病而颈项强痛者,加葛根20g、丹参20g、白芷12g。
(7)缓解期,偏于肝肾阴虚者,用杞菊地黄丸(汤)调理;偏于气虚下陷者,用补中益气汤善后。
I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于己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士卿。版权归权利人所有。仅供学习交流,请勿随意试药 · END ·
编辑|景天 校队:桔梗 视觉|花椒-商务联系-
紫苏|18018790602(微信同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中医同城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