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热到昏厥的人,都需要这份“防中暑指南”
2017/7/28 中医养生

    

    


     三伏天刚刚到来,全国各地就开启了“火炉”模式,多地出现40℃以上的高温。

     当温度超过32℃、湿度超过70%时,就需要预防中暑了。中国养生健康网小编今天就“趁热”跟你说说,怎么补上那些容易被忽视的“中暑漏洞”,安全度过高温天。

     中暑最易盯上6类人

     以下几类人群更容易中暑,这个夏天要当心了。

     1

     出汗太少的人

     先天汗腺不发达,或使用了某些可能抑制排汗的药物,会让身体散热功能失衡,更易中暑。

     这类药物包括利尿类的降压药,含“麻”的感冒药,硫酸镁、果导片等导泻药,以及胃复安等肠胃药。

     2

     喝水少的人

     水分补充不够,不利于身体排汗散热。需要提醒的是,喝冷饮并不能防止中暑,还会使体内温度骤降,暑热积聚在体内无法散发,使中暑的几率更高。

    

     3体型肥胖者

     肥胖者皮下脂肪厚,不容易散热,比瘦人更容易中暑。

    

     4

     腹泻的人

     腹泻会导致身体水分流失过多缺水,进而引起中暑。

     5

     剧烈运动的人

     运动会加速体内产生热量,运动量越大,产热越多,越容易中暑。此外,身体有大块肌肉的人,运动时产热的量比一般人多,是中暑高危人群。

     6

     睡眠不足的人

     熬夜或睡眠不足7~8小时的人,通常心肺功能较差,会影响排汗功能,不利于散热。

     防中暑指南

     中暑是种突发的病,来的比较急,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轻症中暑者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恶心及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升高等。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发病前也会经常有头痛发热、身体感觉麻木与刺痛、时常感到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等,皮肤表面觉得灼热而绯红,体温升高,会达到40℃以上。

     不同人群怎样防中暑?

     儿童防中暑

     家长最好在上午或傍晚等较凉爽的时候带孩子出门。

     如果孩子需要坐婴儿车,应选择距地面高的,远离炽热的地表。

     如果不开空调,夏季封闭的汽车内气温可达50℃,因此不要将孩子独自留在车内,尤其是孩子睡着的时候。

     中青年人防中暑

     穿透气性好、吸湿性较好的服装。

     晴天外出时要戴上遮阳帽或打遮阳伞,避免阳光直射。

     气温高时可拉上窗帘遮挡阳光;平时要加强锻炼,但尽量不要在烈日下做剧烈运动。

     即使不出汗也要注意补水,长时间运动后,补水的同时还要补盐。

     潮湿闷热的天气要格外注意给身体降温。

     老人防中暑

     在高温面前,老人实在是弱势群体。每年都有很多老人因为中暑而去世。所以,老人要尤其注意中暑。

     老人要注意观察气温。家里最好常备温度计和湿度计。

     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一感觉到热就要打开电风扇、空调,或者用凉毛巾擦拭身体,尤其手腕、面部和脖颈等处。

     养成喝茶的好习惯。

     高温天最好不要外出。

     中暑急救常识

     中暑”决不是小事,千万不能大意,学会几招急救常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迅速地把患者搬离高温场所,最好选择附近通风阴凉处,然后让患者平躺并解开衣服扣子,同时将其双脚抬高,这样有利于增加患者脑部的血液供应,同时起到散热的作用。

     若患者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若呼吸停止应立即使用人工呼吸,使其苏醒,并及时送往医院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若患者清醒,应为其补充含盐分或小苏打的清凉饮料。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不宜超过300ml。

    

     冷毛巾敷患者额头,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擦拭身体,然后用扇子或者电风扇吹风,可以加速患者散热。当然也要注意适度,以免造成患者感冒。

     中暑后应少吃油腻食物,否则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输送到大脑的血液便相对减少,从而加重感疲惫,不利于身体的恢复。

     有的人中暑后特别爱吃冷饮和瓜果类食物,其实这样做有害无益。因为凉性食品会损伤你的脾胃,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周公解梦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养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