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恶,叫“会杀人的孩子”
2023/3/25 12:09:56 桌子的生活观

    

    

     一张聚焦于生活里的智慧、温暖的桌子

     文丨君子&希希

     来源|砍柴书院

    

     这两天,微博、知乎上流传这样一个视频:

     视频中,一个年长一点的女孩和一个年轻一些的小男孩来到井边。

     突然,趁着男孩不注意,女孩抱起了他。

     看到那一幕,我第一个想法还是两个小孩在一起玩耍。

     男孩挣脱了女孩,可不久后,女孩再次抱起,将男孩放入井口。

     这一回,小男孩像鸡仔一样被精准投入井口。他勉强双手支撑在洞口,使自己没有掉落。

    

     图片来自红星新闻

     下一秒更毛骨悚然的事情发生了:

     小男孩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危险,正在哭闹。而小女孩却将他的双手拉开。

     伴随着扑通一声,男孩彻底跌入井内。

    

    图片来自红星新闻

     更让人胆战心惊的是,做完这一切,女孩还像没事人一样,多次在井边查看,然后淡定离开。

    

    图片来自红星新闻

     整个视频总共也才19秒,很多人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矛盾,这个女孩可以如此恶毒。

     重男轻女?早有矛盾?

     从目前的线索来看,我们无法知晓这两个孩子之前发生了什么,也无法轻易揣测小女孩内心。

     但有一点你必须承认,永远不要低估孩子尚未成熟的人性。

    

     这起视频在舆论的发酵下,一天内就得到警方的关注:

     令人胆战心寒的是,两个小孩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这也排除了所谓“重男轻女”的可能。

    

     两个小孩子家家,其中一个甚至只有4岁,那还能有什么矛盾?

     我想最大的可能就是也许没有什么前提,人性本来就是恶的。

     美国耶鲁大学导师、著名认知心理学家保罗布鲁姆有本著作叫《善恶之源》。

     在书中,通过大量的学术分析和实验论证,完美地阐述了这样一个理论:

     即使是不会说话的婴儿,也有最基本的正义感,他们会产生同情,甚至会判断人的好坏。

     然而这条理论的下一句话是:

     而这些孩子,身上也有相应的恶。比如欺骗、蛮横、虚伪、懒惰、冷漠、自私。

     关于恶的产生,事实上,成人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会受到社会道德的制约,而孩子不会。

     因为无知,所以无惧。在孩子的世界中,是非观念只是一个名词,他们的邪恶是直接的。

     去年10月份,大连11岁女孩遇害,尸体在距家仅100多米的灌木丛中被发现。

     经警方调查,凶手为一个13岁的男孩。

    

     在行凶后,男孩竟然如无其事地到案发现场问女孩的父母:“你女儿找到没有?”

     甚至在女孩尸体刚被发现时,假装旁观者,从窗户拍摄一段现场的搜查视频发到班级群内,冷冰冰地写道:

     “小孩死了,让人扒光杀了,就在我家门口对面。”

    

     谁也没想到,女孩身中7刀,被抛尸在绿化带,这样残忍的手段竟然出自一个13岁孩子。

     面对警方的问询,这个13岁的男孩说:反正我是未成年人,杀人不用偿命。

    

     简直恐怖到极点,正如网友所说: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魔鬼。

     在我们的世界里,理性居于主导,我们知道要为自己做的每一件事负责。

     而孩子不一样,他们的恶,是天性所致的,毫无掩饰的肆无忌惮。

     网剧《隐秘的角落》原著作者紫金陈在采访中说:

     大部分人在人生的某一阶段都有过阴暗的色调,孩子也一样,他们什么都懂,只是不会说出来。

     孩子所表现出的恶,远远超过成年人的想象,哪怕我们每一个人都曾当过孩子,可惜后来我们都忘记了。

    

     关于人性的可怖,西方很早就有七宗罪的理论:

     西方人认为的原罪最早要起源于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才创造了人类。所以,人类生来就伴随着原罪的。

     基督教更是将原罪详细的划分为七类,称之为“七宗罪”。

     这七宗罪包括:傲慢、贪婪、愤怒、嫉妒、暴食、淫欲和懒惰。

     原罪从出生就伴随在我们身上,所以有的孩子看过去面孔可爱宛若天使,内里却格外狰狞。

     我姨妈跟我说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晚上出门散步,她带着我五六岁的妹妹下楼。

     小区里有一个比我妹妹高半头,年龄大三四岁的女孩拿着一瓶泡泡水,风风火火地跑过来说带想带妹妹去玩。

     姨妈心想都是小女孩,能玩到一起挺好的,就对妹妹说跟着姐姐去玩吧。

     天快黑了,姨妈看妹妹还没回来,便围着小区找,在一个大树底下,看到的场景差点把姨妈气到吐血,那个小女孩竟然拿着她的泡泡水喂给妹妹喝!

     姨妈赶紧跑过去制止,那个小女孩还若无其事地说:她说这是饮料,就让她尝尝。

     从那之后,姨妈就一直告诫我妹妹,不可以和比自己大很多的姐姐玩。

     有些孩子的心机和作恶,也许并不体现在他们的脸上,嘴上,行动上。

     只要家长不在身边,年龄小的往往是被捉弄的那一个。

     成人世界的可怕也许来源于深邃的人性。

     然而一群有破坏力却无容忍度的孩子,因为对世界充满未知,因为没能拥有更强大的力量,因为不让自己的利益受损,他们反而会将人性中罪恶的一面释放地一览无遗。

     2022年7月,一位母亲带着女儿从口腔医院回家时,惊恐地发现4岁女儿的手肿了起来。

     在前往医院检查后,惊人的事实浮出水面:

     女孩身上有多处骨折和断骨。

     调取医院监控显示,这起事件是由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引起的。在这6分钟的视频里,男孩将女孩推倒在地,随后用身体死死压住女孩。

     更加耸人听闻的是,他甚至模仿大人的性行为动作,在女孩的身体上不停扭动,之后还企图坐在女孩的脸上。

     在整个过程中,女孩一直都在反抗,男孩见状直接抡圆拳头,拳拳命中头部。

    

     当医护人员和家长听到混夹着救命的哭声后赶来,男孩瞬间变得温顺乖巧。

     在女孩妈妈哄着哭泣的女孩时,小男孩甚至稳稳地坐在旁边,彷佛一切都不曾发生。

     两个小孩,素不相识。

     如果人性本善的话,还会出现上面所说的这些场景吗?

     孩子的恶是盲目前且没有逻辑的。

     为了能让自己多吃一个苹果,把弟弟闷死;

     为了争夺妈妈的关注,把妹妹从楼顶推下;

     为了得到老师更多的目光,用刀划破另一个同学的脸;

     这种事成人办不出来,而孩子却可以。

    

     在这个世界上。

     一个孩子的成长,无非就是“善”和“恶”比例留存的过程。

     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取决于这两种天生天生特质,谁更多地被剔除,谁更多地被储存。

     就在最近,我又看到一则触目惊心的新闻,海南临高13岁女孩遭霸凌,左耳鼓膜穿孔,眼睛被异物插入造成不可逆损伤。

    

     视频中她紧紧护着衣服,可是她的衣服也被那些校园霸凌者撕裂开来,她们甚至在她的背上也留下了一道道触目惊心的伤口。

     伤害她的同学也不过是同龄人,可能连算术都没学好,就知道如何施暴。

     说是偶然事件,我绝不相信,能对朝夕相处的人,下这样的毒手。

     可以想象的是之前也有过两三次这样微小的冲突,可是家长却习以为常地忽视,觉得不过是孩子的打闹而已。

     事发后,家长竟然这样回应“你应该知道小孩调皮,(被打女孩)可怜是可怜,我们无权干涉。”

     家长就这样轻而易举就把事情撇了过去,根本认识不到产生的危害有多大。

     家长的一次次忽视和纵容难道不是在一步步放大孩子心中“恶”的比例吗?

     回到开头的案例,面对一个7岁的女孩做出如此骇人听闻的行径,我们应该如何才能引导孩子做出向善的选择呢?

     《纪录片》镜子中有一句话:

     “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

     在知乎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在海滩散步,看到一位老人着袋子在海滩捡瓶子。

     一个小孩喝完了水,老人走上前讨要。

     小孩说可以,下一秒把瓶子扔进了海里说:“给你了,你去捡啊!”

     身后他的妈妈在夸他:“丢得真远。”

    

     有这样的父母,我很难相信这个小孩会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引导孩子需要源于父母的教育和认知的引导,教养孩子如何遏制内心的七宗原罪,拥抱善良。

     孩子有缺点,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的领路人,父母缺乏向善在先给孩子做好榜样的思维。

     从生物学的角度,人乃至所有生物,数百万年的演化,活到现在的,都是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中,杀出一条血路来的,为了生存,不得不自私。

     正因为人性本恶,所以需要教育,否则无法维系这个脆弱的文明社会。

     不要低估每一个孩子的恶,也不要让他们成长为我们再也无法原谅的样子。

     PS.碎片化时代,更文不易,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赞】+【在看】,你的支持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 关注桌子

    

    

     推荐阅读(点击蓝色小字即可):

     《千亿董事长“私生活”曝光令人咂舌:这才是“炫富”的最高境界!》

     《中科大保研生贩卖女同学“裸照”,炸出了多少卑鄙的蛆虫?》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砍柴书院(ID:kanchaishuyuan)阅读和写作是一种力量,不限于表达自我,也不止于赚钱养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后台。

     愿世界上所有相同磁场的人都可在这里相逢。我是桌子,谢谢你的阅读。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桌子的生活观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