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堂堂的教授,怎么会基于本科生2万多字的论文,认真地写了20多万字的专著?
2023/2/15 21:41:27 笑谈学术界
在历史学家眼中,没有任何问题是毫无意义的丨王笛X罗新(节选)
有不少人批评我的《袍哥》,但我还是比较坦然的,因为一部作品总是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有批评是正常的,实际上是个好事,这说明你的书受到了关注,如果没人评、没人看,这才是个大问题。不过,大家对微观史也存在误解。到底什么是微观史?专业研究和读者大众读者之间的理解有区别,也涉及阅读和思考方式的转变。 有些读者在看《袍哥》那本书时,不理解我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精力处理这样的素材,有人会质疑一个堂堂的教授怎么会基于本科生2万多字的论文,认真地写了20多万字的专著。有人会认为这是一种注水。但我觉得有必要去了解微观历史写作和其他写作不一样的地方。我把它看作是一种文本,记录文本之人的身份其实一点都不重要,这与文本的价值并不成正比。正如罗老师所说,一切资料都是历史。 沈宝媛的文本是考察了一个四川袍哥家庭的日常生活。如果由其他人来解读的话,可能会认为这只是一个流水账的记录。但我通过阅读文本,追溯到当时社会学的一些概念、田野方法,甚至追溯到社会学、人类学是怎么引进中国的,以及他们的老师是在哪里受到的学术训练。历史的写作,不是说只是看历史资料本身,而是要看到和发掘文本背后所展示的到底是什么东西,这才是我所关注的。微观历史写作的难度,就在于资料的缺乏,沈宝媛这篇报告有丰富的细节,这也是它珍贵的地方。
举个简单的例子。微观史的经典著作《屠猫记》(The Great Cat Massacre),是根据一个巴黎印刷所学徒工自娱自乐几页纸关于虐待猫的记录,但是作者罗伯特·达恩顿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法国启蒙早期时代的社会文化状态及阶级斗争等。所以说,利用的记录文本是不是重要的材料,与记录的人重要与否,其实没有什么关系。从小处着眼,把眼光逐渐扩大,这恰恰是微观历史的魅力。 过去我们的眼睛总是盯着精英、英雄人物、帝王将相,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细节了解非常少,对秘密社会的团体更加不熟悉。从这类文本入手,去展示挖掘文本后面的东西,我觉得这才是微观历史最有意义的地方。尤其是要看到这个文本到底传递了什么信息,提供了什么样的记忆。当然,在中国要让大家去接受微观史学,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对国家大事了如指掌,但对自己身边的日常却司空见惯,不一定关心这种日常生活的历史。但是,随着资料的发掘以及新方法的使用,我想以后会有更多人加入研究的阵营中来,应该会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

长久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宏大叙事,几乎不了解微观史,以至于只会从国家、民族等大视角去看问题,似乎只要集体强大,个体付出怎样的牺牲都是可以接受的。而事实上,微观史才可以帮助我们去关注到占社会大多数的普通人,也只有如此,才能对政治和日常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王笛作品集”,这些书从微观史的角度,层层拨开历史的细节,展现小人物的历史与生活,让我们摆脱历史窠臼的层层遮蔽,洞见真实却不为人知的历史。
王笛老师的作品给人的最大感受,是既有无数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之处,又给人发人深省,心有戚戚之叹。人们能在其中感受到古代百姓的“真实气息”,更能在“权力干涉人们的日常生活后,人们予以回应”等历史细节中,找到自身的存在感,反思如何在“被碌碌无为“的当下,展现出“碌碌有为”的尊严和答案。
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含限量签名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笑谈学术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