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导”是多大的官?
2024/4/1 不贰青年2

    

     作者:王东京,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自己从教十数年,一直对“博导”为何会成为学术头衔未深想过。不久前回乡下,家父听说我是博导,问我“博导”是多大的官?我答他,博导不是官,就是普通教授。

     家父又问,所有教授都是博导吗?我答他不是。见父亲一脸茫然,我只好改口,告诉他博导是大学里最高的职称

     家父没上过学,目不识丁,不过对读书识字的事看得重。当年我从学校毕业选择教书,父亲连声说好。后来我做了教授,有邻居告诉他,教授是大学里识字最多的人,父亲颇是欣慰,据说高兴得夜里睡不着。

     再后来,我评上了博导,父亲却不知博导为何物,问过不少亲友,皆不知所然,没人能给他说明白。

     是的,博导究竟咋回事?浅问题,但不好答。曾扪心自问:博导是职务吗?不应当是。既无级别也无下属,博导不管怎样看不是官;那么博导是职称吗?似乎也不是。比如人家美国,副教授甚至讲师就可带博士,这样,把博导视为比教授更高的职称未免牵强,说不通。

     其实,博导就是一项差事,说白了,是指某个教师承担有指导博士生的工作

     有趣的是,博导既非职务,也非职称,可为何国内要给教授评博导呢?

     思之再三,我想到的答案,评博导是激励教授的一种手段。经济学说,人的行为,一定服从约束条件下的利益最大化。比如企业家,他们要追求赚钱的最大化;政府官员,则追求职位的最大化;而大学教师,肯定是追求职称的最大化。我认识在大学教书的师友无数,可从未听说他们有谁只愿做副教授,不肯当教授。

     问题就在这里,当教师不同于从政,从政台阶多,副科正科,副处正处,副局正局……一路熬,最大化不易,故从政的为了职位最大化要终生勤勉;而当教师不同,只有讲师、副教授、教授三个台阶,人人都可最大化;而且一旦评上教授,差不多就可高枕无忧。

     按现在的职称制度,博士毕业先做讲师,两年后可评副高;五年后可升正高,即是说,30岁的博士去大学任教,若论文够数,40岁前可升教授;论文少的,50岁也能评上教授。这样麻烦就来了,评上了教授,船靠码头车到站,校方怎么激励教授呢?

     当然,教授有敬业精神。现在的大学里,确有不少人评上教授后仍能专于学术,但不否认,也会有人懈怠歇气。某高校一位做系主任的朋友告诉我,他所在的系给老师们派课,年轻的讲师、副教授都好商量,一呼百应;但要是一旦评了教授,哪怕是上月刚评上,接受任务就推三推四,与从前判若两人。我对高校今天的状况所知不多,但相信这样的事不在少数,不然,教育部就用不着发话要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了。

     由此看,要激励教授,就得设计出新的台阶,20多年前,国人别出心裁,开始为教授评博导,你是教授,若不是博导,那么还不是最高级的教授,没有达到最大化目标。教授们为了评博导,于是又点灯熬油,再辛苦三五年,而这三五年内,不仅要多写书发论文,而且要听从领导调遣。从管理的角度看,用目标激励代替督促,无疑降低了管理难度,也节约了管理成本。

     说博导是激励教授的台阶,不会错。但要追问的是,欧美国家为何不给教授评博导呢?难道是他们的教授无需激励?非也。曾访问过西方的一些大学,就我所知,他们搞的是聘任制,除个别教授能签到终身合约,多数人都有任期,长则三年,短则一年,合约期满,校方不续聘就得走人。而且,你在某大学是教授,换到别的学校未必还是教授,教授非终身,故为保饭碗,人人自危,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显然,聘任制也是激励,与评博导有异曲同工之效。不过往深处想,两者却又有差异:聘任制是打破终身制;评博导是维持铁饭碗。谁优谁劣,虽不好作简单判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聘任制是持续、重复的激励;而评博导是一次性激励,只取近功,难收长效。请问,在职称终身制下,教授评上博导后如何去激励?难道我们还要在博导之上再设什么台阶?

     有消息说,国内某研究机构最近评选了学部委员,本人无先见之明,但此举却在意料之中。按现在评博导的做法,一年评一批,博导评多了,见多不奇,激励作用当然会递减。若要调动博导的积极性,就得再弄出新头衔来,否则没有新目标激励,功成名就,博导也就少了进取的动力。敢打赌,评学部委员目前还是个开头,若职称终身制不破,各高校很快会仿而效之,至于叫什么名头不好说,但迟早一定会评,不信我们等着瞧!

     我说这些,并非反对人家评学部委员,其实我想说的是,为了激励学者,我们不厌其烦地评这评那,没完没了,何不学习人家西方打破终身制、改行聘任制呢?有人说,打破终身制利益攸关,反对者多,设若如此,眼下也有个两全的办法,即评聘分开。教授可照评,名分也可终身,但待遇不搞终身制。教授只有被聘用,才能拿相应的薪水。这样双管齐下,各得其所,岂不善哉乎!

     文章来源:2007年12月3日《21世纪经济报道》

     ——推荐——

     越是价值撕裂、财富清零的时候,越需要重读索维尔“ 太多的人分不清报道新闻和制造宣传。”“太多的人无法提出条理清晰的论点。他们只会发泄情绪、质疑别人的动机、做出大胆的断言、重复宣传口号,除了运用理性,他们什么都会。”“对许多政客来说,黑人的选票比黑人的生命更重要。”“民权过去是指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但现在一些人习惯了特殊待遇,以至于平等对待被视为歧视。”“尽管媒体和学术界都虔诚地谈论宽容,但在我们的大多数学院和大学里,对那些挑战政治正确教条的人,则毫无宽容可言。”

    灾难最初都是以谎言的形式出现,真理最初都会被冠以邪恶的罪名。索维尔的这些话,放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振聋发聩,尤其是在今天这个价值撕裂,财富被政客无情戏谑的时代。那些不懂财富生产逻辑的学者和政客,总是用善良的意图将世界拖入共同贫穷的灾难,在他们眼中,高尚的口号是收获赞誉的良知,是拉拢选票的工具,而从不关心这个世界的真实运行法则是什么。真实世界是无情的,因此那些清醒的话语总是让人觉得冰冷,清醒的大脑总是让人觉得可怕。但真正的思想家从不畏惧诋毁,也从不羡慕虚名,索维尔一生都在与那些拥有道德优越感的无知者辩论,让人们看清事物的本质,区分什么是“坏思想”,从而避免社会重蹈覆辙。越是价值撕裂、财富清零的时候,越需要重读索维尔。为此,店长荐书诚挚推荐“索维尔作品集”,剔除坏思想、寻找真逻辑:其中包含解释现代社会冲突本质的《观念的冲突》,展现社会复杂进程的《征服与文化》,反思“现代型平等”的《歧视与不平等》,帮助大众塑造经济学真思维,剔除伪善偏见的世界级畅销书《这才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等精品好书。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娣団剝浼呮禒鍛返閸欏倽鈧喛绱濇稉宥嗙€幋鎰崲娴f洑绠e楦款唴閵嗕焦甯归懡鎰灗閹稿洤绱╅妴鍌涙瀮缁旂姷澧楅弶鍐ㄧ潣娴滃骸甯拋妞剧稊閺夊啩姹夐敍宀冨閹劏顓绘稉鐑橆劃閺傚洣绗夌€规粏顫﹂弨璺虹秿娓氭稑銇囩€硅泛鍘ょ拹褰掓鐠囦紮绱濈拠鐑藉仏娴犺埖鍨ㄩ悽浣冪樈闁氨鐓¢幋鎴滄粦閿涘本鍨滄禒顒佹暪閸掍即鈧氨鐓¢崥搴礉娴兼氨鐝涢崡鍐茬殺閹劎娈戞担婊冩惂娴犲孩婀扮純鎴犵彲閸掔娀娅庨妴锟�

返回 不贰青年2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