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又一身份被公开承认,这个决定迟到了近百年!
2024/4/1 哈哈镜V

     林徽因又一身份被公开承认,这个决定迟到了近百年!

    

     2023年10月16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斯图尔特·韦茨曼设计学院官网宣布,将于2024年5月18日授曾在该校就读的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林徽因建筑学学士学位。荣誉欲加身,而斯人已逝。

     宾夕法尼亚这一决定一晚,便是一个世纪的漫长。

     谈及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渊源,林徽因的昔日过往令人唏嘘。

     她曾于1924年9月进入宾大,计划在建筑系就读,但因彼时宾大建筑系不招收女生,她只得选择美术系,同时选修了建筑系的全部课程。尽管建筑课程只是选修,在完成该学业后,她不仅曾被该校提升为建筑系建筑设计课兼任讲师,更是在毕业后达到了足以担任讲师的水平。

     彼时林徽因是否是当时宾大唯一取得该成就的女生尚待考究,但在当时的中国,林徽因的学术造诣,尤其在建筑学领域绝对一枝独秀。

    

    除去女建筑学家的身份,出生于20世纪初的林徽因在文学创作和建筑学研究两方面都显示了过人的天赋和创作热情,一生都充满着神奇色彩。

     她的才华为人仰慕,但她的“八卦”却从民国谈论至今不绝于耳。或许当下的我们只有重新走进她的作品,才能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重新遇见这位“最美人间四月天”。

     被误解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的身上汇集着很多人对“才女”的共同想象:出身名门,从小受到最好的教育,年轻时出国游学,才华横溢,气质高雅,谈吐不凡……胡适评价她:“中国一代才女,旷世才情,风华绝代。在她身上所透出的才气、美质与她的作品一样,都为当世仰叹。”作家沈从文称她是“绝顶聪明的小姐。”

    

    诗人卞之琳也说:“她天生是诗人气质、酷爱戏剧,也专学过舞台设计,却是她的丈夫建筑学和中国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过主要是后者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正是林徽因最知名的现代诗代表,诗中的名句时至今日也仍被无数网友引用。

    (林徽因诗歌、戏剧、译文集)但这样一首诗却引起了后人长期的讨论,大家关注的焦点并不是作品的技巧或影响,而是一个最简单的“八卦”问题:诗里的“你”究竟是谁?或者说,这首诗是写给谁的?

    似乎有相当一部分人都认为这首诗是写给徐志摩的,有所谓“情诗”一说,更甚者说是“为怀念徐志摩所作”。而这首诗里全无怀念旧人的伤感色调,也从未提及任何人物细节,非要说这里的“你”就是徐志摩,实在有些牵强了。梁从诫在《我的母亲林徽因》中也明确解释过这首诗的创作动机:“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梁从诫出生于1932年,这首诗写于他两岁那年,如果解释为一个年轻母亲对自己孩子的赞美和爱,似乎显得更有说服力。至于林徽因为什么从未对儿子说起这首诗是写给他的,也许在她本人看来已经没有必要解释了吧。

     只是今天的人们仍然对林徽因与徐志摩的故事,存有一丝幻想色彩,也让这首诗充满朦胧色彩而更显诗意,也为林徽因的人生过往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被低估的文学造诣

     说起林徽因的文学作品,或许很多人都只能想起《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和当时很多文人相比,林徽因留下的文学作品并不多,主要因为她在后半生中几乎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建筑研究领域了。

     但实际上,林徽因的文学创作水平相当高,她留下的诗歌、散文、小说等都有很多精彩之作。我们可以从她为数不多的几篇作品中一窥她与众不同的创作技巧,以及在当时颇为超前的思想意识。

    

     (林徽因散文、小说、评论、书信集)

     如堪称短篇小说经典的《九十九度中》作于1934年,表现了北平城一个夏日里各色人物的不同经历。一方面有张老太太一生养尊处优、卢二爷成天百无聊赖,另一方面又有杨三为讨债和王康打架被捕、挑夫意外染上霍乱当日毙命……小说中没有明确的主角,而是以广阔的视角展示了一幅市井风情画,用一种相当超前的类似意识流的手法将各个人物串联到一起。

     这种蒙太奇式的创作手法,也让读者在如观影般的场景切换中深切体会到世事无常,虽写市井生活却表现寓意深刻。

     从这些作品中不难看出,林徽因不仅相当擅长从身边汲取创作素材,而且能以一种全新的视角从平凡人物的经历中提炼出更高层面的思想,挖掘出更深层的含义,这都与她的知识储备和创作天赋是分不开的。

     林徽因真的是民国时期难得的“全能”创作者。

    

     以“建筑学”为主业的女作家

     尽管林徽因以诗歌等文学创作闻名于当时的文坛,但对她个人而言,她的“主业”一直是建筑研究和设计,她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立志将建筑作为毕生的事业和追求。从她一生的经历看来,她耗费最多精力、心血的都是建筑方面的工作,精彩的文学创作反而类似于一种业余爱好所创作。

     她在建筑学领域远超文学领域,成绩斐然却远被低估。

    

    (林徽因散文、小说、评论、书信集)她曾和梁思成发现的国内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唐代佛光寺大殿,打破了日本学者此前声称“中国已经不存在唐代的木结构建筑,只有在日本奈良才能看到真正的唐代建筑”的说法,成为中国建筑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她编撰的《中国建筑史》一书,弥补了我们国家“没有一本中国人写的中国建筑史”这样的缺憾。她拖着已患肺病多年的病躯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却不求回报。她参与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甚至当时的她早已病重无法下床,绘图都是在起居室进行的……她从来都不是甘心居于太太房中奢靡放纵的享乐派,也正是这样的心性与血气,连佛祖看到她仿佛都带着几分悲悯。

    

    林徽因可以说是中国建筑史上重要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令人钦佩的是,她在1930年就已经患上肺病,之后的20多年一直在将愈未愈的状态中挣扎,很多工作实际上都是在忍受病痛的过程中完成的。

    毫不夸张地说,她为了心中对建筑研究和设计工作的热爱,为了整个国家的建筑事业,燃烧了自己的生命,无愧为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的称呼!林徽因去世时只有51岁,她在并不长的一生中,对文学和建筑领域做出了数不胜数的重要贡献,在一篇文章中恐怕是难以彻底囊括的。

     今天我们如果想要探究她当年的个人风采和留下的作品精华,可以在这套【林徽因“人间芳华”三部曲】中一窥究竟。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购买)【林徽因“人间芳华”三部曲】是林徽因的文学和建筑学作品精选集!《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林徽因关于“诗歌、剧本、译文”作品合集。《谁爱这不息的变幻》是林徽因“散文、小说、评论、书信”作品合集。《古城黄昏》则是林徽因关于“建筑文化”的作品集。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购买)

     此系列涵盖了作者多篇经典作品,如现代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散文《悼志摩》,建筑学作品《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以及与文人好友的书信等,全方位展示了林徽因在文学、建筑学领域的过人才华与重要成就。系列图书中每册附赠手绘边饰书签1张,套装还附赠精美藏书票3张、水彩明信片2张、故宫鸟瞰图1张,均根据林徽因手绘作品制作而成,非常值得珍藏。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购买)

     阅读推荐

    

     林徽因“人间芳华”三部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古城黄昏》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购买)

     作者:林徽因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品牌:天喜文化

     出版时间:2023年11月

     目录节选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散文

     悼志摩

     山西通信

     窗子以外

     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蛛丝和梅花

     彼此

     一片阳光

     小说

     窘

     九十九度中

     模影零篇

     钟绿

     吉公

     文珍

     绣绣

     评论

     设计和幕后困难问题

     惟其是脆嫩

     《文艺丛刊小说选》题记

     究竟怎么一回事

     书信

     致梁再冰

     致梁思成

     致胡适

     致沈从文

     致费正清、费慰梅

     林徽因年表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哈哈镜V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