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胡适之先生:真正地自由民主未实现以前,所有的书生,都是悲剧的命运
2024/4/1 哈哈镜V

     徐复观:一个伟大书生的悲剧

     ——哀悼胡适之先生

     编者按:徐复观(1904-1982),中国现代思想家,新儒学代表人物之一。1961年12月,台湾文化类刊物《文星》杂志第12期,刊登胡适同年11月在亚东区科学教育会议上发表的英文演讲中译稿《科学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改革》,号召人们重新接受西方近代的新文明。此一观点引起较大反响,其中以徐复观批评最为激烈,言辞几近谩骂。此后不久,胡适即因病去世(1962年2月24日),徐复观复作此文,以为悼念。

     本文原载一九六二年三月一日《文星》第五十三期

     刚才从广播中,知道胡适之先生,已于今日在中央研究院院士会议的酒会后,突然逝世,数月来与他在文化上的争论,立刻转变为无限哀悼之情。台北《文星》杂志三月号,将有我和胡秋原先生,答复二月份向我们攻击的文章,里面自然会牵涉到适之先生。我除了急电《文星》的编者,请其将此类文字,一律停刊,以志共同的哀悼外,更禁不住拿起笔来,写出于于这一个伟大书生悲剧的感触,稍抒我此时的悲恸。

     胡先生二十多岁,已负天下大名。尔后四十多年,始终维持他的清望于不坠。今日以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身份,死于其位,也算死得其所。可以说,他是这一时代中最幸运的书生。但是从某一方面说,他依然是一个悲剧性的书生。正因为他是悲剧性的书生,所以也是一个伟大的书生。

    

     ▲胡适(1891-1962)

     我于胡先生的学问,虽有微辞;于胡先生对文化的态度,虽有责难;但一贯尊重他对民主自由的追求,也不怀疑他对自由民主的追求。我虽然有时觉得以他的地位,应当追求得更勇敢一点;但他在自由民主之前,从来没有变过节;也不像许多知识分子一样,为了一时的目的,以枉尺直寻的方法,在自由民主之前耍手段。不过,就我的了解,即使是以他的地位,依然有他应当讲,他原意讲,而他却一样的不能讲的话。依然有他应当做,他愿意做,而他却一样的不能作的事。他回到台湾以后,表面是热闹,但他内心的落寞,也正和每一个有良心血性的书生所感到的落寞,完全没有两样。或者还要深切一些。即使是与他关系最深的朋友,在这种地方,对他也无所帮助。有一位胡先生的后学曾经和人说:“胡先生只和我们讲讲学好了,还谈什么自由民主,和许多不相干的人来往干什么?”其实,作为中国的一个知识分子,把自由民主的问题,能放在一旁,甘心不闻不问,而只以与世无争的态度来讲自己的学问,这种知识分子,他缺少了起码的理性良心;他所讲的学,只能称之为伪学,或者是一钱不值的之学;在这一点上,胡先生会比我们知道得更清楚。然,这种意思,越是对他亲近的朋友,越是无法讲出;真正讲出,表面的热闹,也不能变持了。他之所以依然是一个悲剧的伟大书生,原因正在于此。假使他死而有知,会和活在的人是同样饮恨的。

     我常想,胡先生在五四运动时代,有兵有将,即是:有青年,有朋友。民国十四、五年以后,却有将无兵;即是有朋友而无青年。今日在台湾,则既无兵,又无将;即是既无青年,又无真正地朋友。自由民主,是要面对现实的;因此,这便更削弱了他对现实发言的力量,更增加他内心的苦闷乃至痛苦。我曾写文章,强调自由民主,是超学术上的是非的;所以主张大家不应以学术的是非争论,影响到自由民主的团结。我曾很天真的试图说服胡先生,今日在台湾,不必在学术的异同上计锱铢,计恩怨;应当从民主自由上来一个团结运动。我自己也曾多少次抑制自己,希望不要与胡先生发生文化上的争论;当四十一年他返台时,我曾函香港的《民主评论》编者,在胡先生留台期间,不要发表批评他的文章。这几年,有几次拿起笔来,又把它放下。但结果,在文化问题上,依然由我对付他作了一次严酷的谴责,这实在是万分的不幸。

     前两三个月,有位日本朋友,在一篇文章里面,再三推服我的一篇文章。其实,我写那篇文章的动机,情绪,岂仅是异国的朋友无法了解,即使是我自己的朋友,现在假使看到那篇文章时,也同样的不能了解。因此,我常想到,生在历史专制时代的少数书生,他们的艰苦,他们内心的委曲,必有千百倍于我们;所以我对这少数书生,在他们的环境中,依然能吐露出从良心血性里涌出的真话,传给我们,总不禁激起一番感动,而不忍随便加以抹煞。我深切了解在真正地自由民主未实现以前,所有的书生,都是悲剧的命运;除非一个人的良知心丧尽,把悲剧当喜剧来演奏。我相信胡先生在九泉之下,会引领望着这种悲剧的彻底结束。

     一九六二年二月廿四日深夜于东海大学

    

     王鼎钧:我在工作中深受胡适语言风格的熏陶......他有些话含蓄委婉,依然震撼人心,他明白流畅而有回味。

     徐复观:我深切了解在真正的自由民主未实现以前,所有的书生,都是悲剧的命运……正因为他(指胡适)是悲剧性的书生,所以也是一个伟大的书生。

     唐德刚:胡适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发展过程中,继往开来的一位启蒙大师。

     作为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学者,对胡适本人的评价,事实上早已超出学术本身。在胡适身上,可以看到为人处世的态度,做学问、看世界的方法,中国现代史的缩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对现代文明的追求。

     胡适的一生,都是在追求一个“梦”,一个东方民族的“再造文明之梦”。这个“梦”至今未能完全实现,仍需无数后来者的继续努力。胡适就像一个标尺,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胡适,也就预示着未来能拥有多少的自由和文明。

     为此,店长荐书特别推荐一部研究胡适的经典之作:《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透过这本书,可以读懂胡适的人生和梦想,走进胡适的精神世界,探寻胡适的再造文明之路。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可一并收藏胡适作品《中国哲学史大纲》):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哈哈镜V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