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四总穴歌”这么重要?善用这4个穴位,你就是名医。
2022/9/4 22:12:16 ECHO每日一穴
四总穴歌:小穴位,大学问
明代《针灸大成》记载了著名的“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从那时起,四总穴就成了人们学习穴位的基础,普通老百姓记住这首歌诀,就可以做自己的保健医生了。
——超宠粉的主编 小艾
这四个穴位,是“远端取穴”的典范,发挥了人体经络的作用,也像四个万能钥匙一样,为我们的身体一一解密。

肚腹三里留:足三里年度穴位
位置:位于胃经,人体小腿前侧面,在外膝眼穴的垂直正下方;四指并拢,沿着外膝眼向下四指宽,在胫骨外侧缘一横指。

详解:肚腹三里留
凡是出现肚子、腹部的问题,都可以用足三里解决。
另外民间一直流传“常拍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谚语,因为其养生功效显著,人们习惯把它称为“人体第一长寿保健要穴”。
对于常见的胃疼、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肠胃病症,足三里的效果非常明显;同时还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操作方法:
1、拇指按揉
足三里,其实叫“足三理”也很合适;“理”就是管理、调理的意思,“三理”到底是哪三理呢?就是理上、理中、理下。
胃部,在肚腹上方,胃以降为顺,可由上向下按推或画圈,叫做“理上”;
腹部,在肚腹中间,按摩的时候往内按揉就可以,叫做“理中”;
小腹,于肚腹下方,按摩的时候往由上往下使劲,叫做“理下”。
遵循这样的规律,足三里的“肚腹”功能就到彻底发挥出来。
2.艾灸
足三里是一个适合艾灸的穴位,用艾条对准足三里,离2-3厘米进行艾灸,让局部有温热感就可以了,不用产生灼热感,一般艾灸至皮肤会发红即可。

▲ 足三里:健脾养胃的长寿保健穴
腰背委中求:委中穴
位置:在小腿后正中,腘窝横纹正中间。

详解:腰背委中求
腰部、背部绝大多数的疼痛,基本上都出在膀胱经上,稍有经验的按摩、推拿师都能在患者膀胱经上找到一些“结节”。
换句话说,腰背疼痛,需要将足太阳膀胱经疏通了,疼痛基本上就随之消失。正是基于这个规律,我们找到了疏通膀胱经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去“求”委中穴。

▲ 膀胱经:从头沿后背两侧走足
大多数腰腿痛的朋友,委中穴在趴下后,可以发现有一个凸起或者条索状物,这个时候,可以通过按揉委中穴,疏通膀胱经气血,可以有效改善腰腿痛问题。
操作方法:
1.刮痧、拔罐:疏通局部气血,留罐不宜太久。
2.按揉或拍打:同时疏通膀胱经,配合飞扬穴、承山穴,效果更佳。

▲ 委中穴:临床可有效改善腰背痛、小腿酸胀疼痛症状

头项寻列缺:列缺穴
位置:位于手腕内侧,在大拇指根部下方。
简易取穴:让两个虎口交叉,食指落下的位置,能感受到脉搏跳动,就是列缺。

详解:头项寻列缺
列缺穴属于手太阴肺经上的要穴,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治疗头颈部的病症,可以让人的头脑更加清醒。
1.对于外感风寒、风热引起的头疼、头晕很有帮助;
2.对于咽喉病症很有帮助,比如嗓音沙哑、咽喉肿痛等;
3.对于支气管炎、哮喘、止咳化痰很有帮助。
肺,主一身之皮毛,所以受到外邪入侵,就容易发热、咳嗽、头疼等问题。所以,列缺穴可以说是常用的保健穴,对于抵抗力稍差的人群,更是有必要熟练掌握。

操作方法:
列缺穴可以采取“以指带针”的方法,但是在按揉过程中,力度要适中。

▲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合谷穴
合谷穴是万能穴,大肠经的原穴
位置:在手背上将食指和拇指并拢,虎口处会出现突起的肌肉,最高点就是合谷穴。

详解:面口合谷收
日常生活中会经常出现:牙疼、牙龈炎、头疼、鼻子过敏、咽喉肿痛、扁桃体发炎、耳鸣、失眠、神经衰弱便秘、痛经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可以找合谷穴来解决,因为可以治疗很多常见面口小问题,合谷穴也被称为“万能穴”;又因为止疼效果比较明显,又被称之为“天然止疼药”。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不要按摩此穴!
操作方法:
1.艾灸:合谷穴比较适合艾灸法,采用艾条距离合谷穴2-3厘米的位置熏灸,至皮肤微微发红即可。
2.拇指按揉,一次不低于5分钟。

▲ 面口合谷收
四总穴,分布在我们的四肢,每个穴位左右各一个。
它们虽分布在四肢,却对我们的腑脏、背部、头颈起着不同的作用;而针对的问题,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毛病,所以实用性是非常强的。
这四个穴位,平时还可以作为保健穴,没事的时候就多按按,多灸灸,把它当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长期坚持,会对我们身体有着积极的影响。
点个在看,积攒好运
,和小艾一起,增强免疫力。


▲通经络,更健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ECHO每日一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