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的贸易帝国,是怎样形成的?
2023/2/15 10:00:00 勿食我黍

    

     作者|安德鲁·雷德(Andrew Rader)

     麻省理工航空航天工程博士,曾任麻省理工学院调研工程师,现任SpaceX项目经理。荣获探索频道(Discovery)“无所不知”大奖。知名播客Spellbound主理人。

     1400年,处在顶峰时期的中国是世界领先的大国,这种盛况直到1800年之前都没有大的改变。但自从放弃了探索事业,中国开始脱离世界,从此走向停滞。1793年,英国的一次外交出访也许能很好地诠释中国与欧洲的疏远。那一年,乔治·马戛尔尼作为英国第一个出访中国的外交使臣来到北京。此次出访的目的之一,就是向中国展示欧洲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期望中国可以向欧洲商品放开市场。这次远行带来了18世纪的科技奇迹一望远镜、火器、纺织品、机械钟表等,马戛尔尼把这些作为礼物献给了中国皇帝。尽管当时皇帝已经收集了一些钟表,但都没有新款的英式表设计精巧。然而,他并没有表现出太大兴趣,只是把它们和之前收集的钟表一并放在皇家库房里落灰。中国开始变得封闭,对进步这件事丧失了兴趣。

    

     《人类的探索》

     [加] 安德鲁·雷德 著

     崔传刚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3年1月

     1400年,欧洲疆土只占全世界的10%,人口占15%。到了1900年,它已经掌控了全世界60%的疆域和人口,以及75%的经济产量。为什么欧洲选择了一条和中国不同的道路?一部分是地理原因。中国拥有广阔的平原以及两条同向而流的大河,欧洲则是一个锯齿形的半岛,拥有极长的海岸线,并被许多海湾、水湾和水渠包围。欧洲的河流朝着不同的方向外流,汇入不同的海域。它的河道、山脉和森林把这块大陆自然地隔离成块状,从而促进了贸易。中国是一个庞大的统一王朝,欧洲则是由不同国家熙熙攘攘拼凑成的。这就意味着竞争在欧洲会持续存在,从而促使科技经济进步。中国是很多发明创造的源头,欧洲则为了从中得到可以与对手匹敌的优势,将这些发明优化。

     在中央集权的帝王官僚体系之下,中国几无革新动力,因此停滞了几个世纪。同一时期的欧洲则陷入了一场无休无止的霸权斗争。例如,英国在1337—1914年,有94%的时间都在与世界上的某个国家发生战争,尤其令人惊讶的是,这一时期还囊括了1815—1914年所谓“大英盛世”的99年。尽管这些战争并非都是重大的冲突(英桑战争仅持续了38分钟),但不断的斗争无疑刺激了技术创新,这不仅是在军事领域,在经济和科学领域也同样如此。即使没有战争,欧洲也在为战争做准备。工业、运输和通信系统的规划都考虑了军事因素。俄罗斯铁路网络的目的就是把军队运送到西部以对抗德国和奥匈帝国,或是运送到远东与日本和中国接壤的地方。

     欧洲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促成了技术的迅速完善,也促进了技术的迅速传播。活字印刷术是1000多年前在中国发明的,但在中国普及得很慢。这在一定程度上缘于中文和拉丁文的文字差异:大多数欧洲语言只有26个字母,但中文有9万多个不同的汉字。这意味着要操作许多完全不同的字块。在中国,书还可以雕版印刷的方式出版,但从体量上讲,中国的印刷业和欧洲不可同日而语。几个世纪里,中国的十几家政府印刷厂仅印制了大约一万本图书。然而在欧洲,印刷机的应用是爆炸性的,因为为了赢得竞争,每个国家都在争先恐后大规模地印制宣传册和书籍。印刷书籍相当于15世纪版本的互联网,传播速度几乎和互联网一样快。1465年,当谷登堡印刷他的谷登堡《圣经》时,全欧洲只有三家印刷店。仅仅35年后,250个城市的1000台印刷机总共印了1000万本书。

     欧洲的识字率在15世纪下半叶翻了一番,至1500年达到10%左右。到1600年,书籍的普及使北欧的识字率飙升至50%,到1900年,识字率继续上升至90%左右。有了这种自我赋能的新方法,那些自我驱动力极高的人,有史以来第一次实现了自我教育。许多科学家是从阅读广为流传的书籍和期刊开始了解最新的成果与发展的。例如18世纪的钟表匠约翰·哈里森,他原本只是默默无闻之辈,却解决了历史上最大的航海难题。凭借开发了一种可以计算地球上任何一点的经度的方法,他获得了相当于今天500万美元的奖金。

     印刷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应用进展也非常缓慢。奥斯曼帝国在1729年以前禁止印刷业,起初,从业者甚至会被判处死刑。在印度,印刷书籍于1580年被献给阿克巴大帝,但显然没有引起他的兴趣。可能印度文字的印刷确实比26个字符的拉丁字母要困难,但这绝不是唯一的理由。如果有足够的激励机制,印刷业在当年的印度和中国肯定会像今天一样普遍。

     科学技术在专制帝国发展缓慢,因为创新被视为对当权者的威胁。变化源于对颠覆现状而不是维持现状的渴望。东方帝国的掌权者几乎没有动机去鼓励创新,而欧洲的各个国家需要互相争夺霸权,这就促进了竞争,而竞争就意味着机会。如果某个想法在一个王国没能得到赞赏,那么总有邻国愿意尝试。哥伦布至少向4位君主请过愿,最后才给他的西方航行之旅争取到了支持。麦哲伦之所以前往西班牙,是因为葡萄牙对打破自己的垄断地位并不感兴趣。在中国,一道禁令就能终结一切。

     我们有时会臆断,欧洲是先变得比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都强大,之后才开始探索和征服世界的。但这是从结果论事的说法。最早开始探索的欧洲人,无论是从技术角度来看,还是从经济角度来看,都尚未有明显的优势。在美洲,欧洲人可能拥有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优势(正如贾雷德·戴蒙德生动地提到的那样),但是在亚洲并非如此,和亚洲人相比,欧洲人在这些方面可以说一直居于下风。我们看待探索世界与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因果颠倒了。不是欧洲先变得更加先进,然后开始探索世界,相反,正是通过探索世界和确定了贸易主导者的角色,欧洲才获得了相对的经济和技术优势。

     中国为了维护稳定而禁止了海外贸易,而欧洲国家则走向世界,接触新的思想、产品和技术,并于优胜劣汰的过程中,择优选用。通过航行和征服,欧洲人成为国际交流的仲裁者,甚至在以前彼此开展过贸易的国家之间(例如,印度和中国)充当起中间人的角色。到1900年,欧洲人控制了世界60%的人口和75%的经济产出,所以他们通常也可以向最初的产品生产者和最终消费者征税。

     大发现时代同时出现了科学革命,这并非偶然。哥伦布和麦哲伦是在验证各种地球地理的假设。葡萄牙人同样也是在验证绕过非洲到达印度的可能性。探索与科学齐头并进:海外航行的那股动力同样推动了国家内部的创新。随着探险者环游世界发现了新的大陆、新的人、新的植物、新的动物,他们也同时扩大了我们对可能性的认知。世界成了我们探索科学、经济学、社会规范甚至政府形式的实验室。与此同时,新发现也削弱了传统的权威。亚洲有完整的文明体系,欧洲之外还有美洲,但传统宗教文本却从未提及。这样的文本能有多可靠?

     欧洲的竞争意味着,一旦西班牙和葡萄牙建立了自己的海外帝国,和它们抢夺地盘的竞争对手便会接踵而至。英国和法国最终会成为这场竞争的胜出者,但是从16世纪末开始的一个多世纪中,世界的经济和海军霸主其实是小小的荷兰共和国。荷兰人把文艺复兴时期的竞争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大多数国家都以贵族和神职人员为重,但荷兰则培育出庞大的中产阶级。商业、法律、艺术和科学的所有领域都繁盛起来。读大学成为进入政府工作的途径。荷兰是欧洲包容度最高的国家,荷兰也因此变成了宗教和政治受迫害知识分子的聚集地。犹太人在西班牙遭到驱逐,但荷兰欢迎他们。在国外被禁的科学和哲学类著作在荷兰被狂热印刷,并且还经常偷偷出口到国外。伟大的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笛卡儿实际上居住在荷兰,只有出差时才去自己的祖国。

     在荷兰的黄金时代,艺术和科学都达到空前繁荣。在此之前,绘画大多以古板的宗教形象和《圣经》场景为主题。但是,伦勃朗和维米尔等荷兰大师拒绝这种局限,他们通过对光与几何的精心实验,呈现出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利用望远镜进一步发展了伽利略首创的天文学,他对土星环做出了解释,并发明了摆钟,时间由此第一次得到了精确记录。列文虎克将观察带入微观世界,他发明了显微镜,并发现生命是由细胞组成的。从巨型恒星和行星,到池塘一滴水中那令人难以置信的生物多样性,这些新发现让宇宙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令人着迷。

     荷兰人同时革新了经济学,建立了第一个证券交易所和第一家中央银行,并发明了保险和退休金等多种集合资产和分摊风险的概念。1602年,他们建立了第一家公开上市的股份制公司,即荷兰东印度公司。集中起来的资源为远征探险提供了资金,大量进口的香料带来了巨大的利润。荷兰人长期以来都以经商为业,其内陆河上贸易路线深入德国腹地,但现在它成为海上霸权的主导者。荷兰人口150万,仅占地球人口的0.25%,其国土面积只有缅因州的一半,但就是这样一个国家,掌控了全世界绝大部分的海外贸易。

     随着荷兰人的崛起,西班牙和葡萄牙纷纷衰落,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与经济有关。在整个16世纪,全欧洲的物价都急剧上涨,但起初没人能解释其中的原因。普遍常识认为,货币是取自地下的,因此西班牙可以通过掠夺美洲的贵金属致富。这种方法一开始很奏效,但问题是西班牙人没有把这些钱投资于经济,而是花在了宗教战争以及从北欧进口制成品上。最终的结果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欧既获得了制造能力,又赢得了货币。与此同时,物价不断上涨,来自新世界的金属使流通的黄金、白银增加了三倍,结果导致越来越多的金钱追逐同样数量的商品。西班牙在1557—1653年被迫7次宣布破产,一些西班牙人因此开始怀疑,他们的美洲帝国可能不是一笔资产,而是一笔负债。

     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的造船厂在创纪录的短时间内交付了船只。到1650年,超过1.6万艘荷兰船只占据了世界各大洋,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舰队。荷兰东印度公司几乎变成一个独立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殖民地和贸易站。1621年,该公司将葡萄牙从香料群岛驱逐出境,并声称对此处拥有直接控制权,还屠杀了许多当地居民。1641年,荷兰人攻陷了葡萄牙的马六甲堡垒,打开了同中国和日本展开贸易的大门。他们在好望角建立了一个补给站,这也是如今的南非白人大多数都讲南非荷兰语的原因。1642—1644年,亚伯·塔斯曼远征南太平洋,他最远到达斐济和新西兰,并且环绕了澳大利亚。

     荷兰最为知名的殖民地,兴许要算新阿姆斯特丹,该定居点最早建立于1624年,其主要目的是与哈得孙河沿岸的美洲原住民进行贸易。尽管英国人在1664年占领了这里,并以约克公爵的名字重新命名,但像布鲁克林、哈莱姆和布朗克斯这些地名还是暴露了这座城市的荷兰血统。?新阿姆斯特丹的遗产远远超出你对一个仅仅持续了40年的、三个多世纪前就消失了的殖民地的期望。大约有500万美国人的血统可以追溯到最初的荷兰殖民者,美国英语中约1%的单词,包括“酒”“老板”“凉拌卷心菜”“曲奇”“游轮”“诱饵”“毒品”“怪癖”“幽灵”,甚至“美国佬”等,都源自荷兰语。荷兰文化中最具标志性的可能要算圣诞老人,他的原型是一个叫辛特克拉斯的大腹便便的荷兰水手——一种对纽约荷兰文化的讽刺。

     不久,英国和法国加入海外争夺战,并出动海盗骚扰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运。最著名的海盗是弗朗西斯·德雷克,1577—1580年,他环航世界,一路攻击西班牙的船只和港口。另外一个不太出名的荷兰船长奥利维尔·范·诺特,在20年后再次实践了同一壮举。像荷兰人一样,英国和法国也联合建立了股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与荷兰人在亚洲竞争,而密西西比公司则试图把法国领土扩张到北美洲。事实证明,没人愿意搬到充满沼泽的路易斯安那州,因而密西西比公司也随之倒闭。为了吸引国人移民到美洲,法国当局规定,巴黎监狱中的囚犯只要和妓女结婚并定居在新奥尔良,便可获得释放。这些新婚夫妇被绑在一起,一路被带到登船启程的港口。

     美国广阔的中部大平原曾经是法国的地盘,其面积从加拿大延伸至五大湖,并一直扩张到俄亥俄州和密西西比河谷。与此同时,英国人将其殖民地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也许是地广人稀这一因素注定了法国人的失败。在1756—1763年的7年战争中,英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气鉴于参战的欧洲帝国在当时已经踏遍全世界,因而这场战争是事实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其战火几乎席卷所有的大洲和大洋。这就是18世纪中期欧洲的势力范围,一场欧洲国家之间的战争,其战场绝不局限于美洲,而是同时波及印度、非洲和远东。最终英国赢得了战争,成为海洋、印度以及北美的主人,直至20年后北美殖民地反抗英国并取得独立,英国才失去了北美大部分的控制权。

     欧洲的全球影响推动了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但也带来了糟糕的后果,其中包括殖民主义和奴隶制。早在1501年,由于美洲当地人口死于欧洲人带来的传染病,西班牙定居者开始将非洲人贩运到美洲。不久,欧洲、非洲和美洲之间形成了“三角贸易”枪支、弹药和制成品从欧洲运到非洲,用来购买奴隶。奴隶又被运到美洲生产糖、烟草、朗姆酒和棉花,然后出口到欧洲。奴隶制并非欧洲人发明,它在历史上大多数文明中都存在过,但欧洲人强迫性地把人运送到大西洋另一边,并让他们在恶劣的条件下工作至死,这种行为使奴隶制变得更加罪恶。在美洲,奴隶制度下的非洲人被视为一种可剥削的财产,他们不再被当成人,而是像物品一样被合法地买卖、惩罚或者随意杀害。

     非洲被奴隶贸易摧毁了。在长达三个世纪的岁月之中,欧洲人把2500万杆枪支送到中非和西非。昔日,非洲许多的王国繁荣程度可以和欧洲国家匹敌,但大量流入的武器破坏了非洲国家长期以来的稳定。如今非洲人面临一个严峻的选择:要么加入“奴隶换枪支”的交易,要么成为加入这场交易的邻国的牺牲品。非洲所受到的破坏已经超出大规模劫持的范畴:据估计,每捕获一名奴隶,就会有另一名非洲人死于奴隶贸易导致的暴力。

     有时,奴隶会通过夺取权力来掌控自己的命运。但这样做的成功率很低,因为奴隶主会竭尽所能防止反抗,包括实施体罚,强制愚民,以及最大程度地隔离。尽管如此,奴隶起义仍屡禁不绝。美国最有名的一次奴隶反抗,是1831年的纳特·特纳起义,他们仅获得了几天的胜利,不久便被赶到的军队镇压。这种反抗招致了力度更大的压迫,黑人也因此被踢出受教育的行列。不过,这些起义也使弗吉尼亚州立法机构对奴隶制的前景进行了辩论,甚至差一点儿为奴隶带来逐步的解放。运送奴隶的船上的叛乱也很广泛,仅有记录在案的案件就近500件,这其中就包括阿米斯塔德号案。1841年,最高法院对船上一群造反的黑奴展开审判,但在前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的辩护下,这些黑人洗脱了罪名,最终被释放。

     最成功的黑人起义当属1791年革命,这次革命最终使海地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个独立的美洲国家。在南美和中美洲,逃脱出来的奴隶建立了自由社区,他们的非洲语言和文化也因此得以保留。在巴拿马,一些由黑人形成的锡马龙社区甚至还让西班牙正式承认了其独立性。巴西是拥有奴隶最多的国家,因此也存在大量的自由非洲裔社区。黑人奴隶会逃到丛林中,在毗邻葡萄牙人定居点的地方,建立起一些“逃亡黑奴”社区。后来一些自由社区发展成为在美洲的非洲王国,其中最持久的是帕尔马雷斯共和国,在1694年葡萄牙人入侵将其首都夷为平地之前,该国持续了近一个世纪。鼎盛时期,在孔戈列斯贵族后裔国王祖比的统治下,帕尔马雷斯形成了一个超过万人的自由社区。帕尔马雷斯毁灭之后,它的许多居民逃入丛林,建立了新的定居点。

     自从在原始阶段走出非洲后,人类的重新聚合就一直是个动荡的过程,其影响更是持续至今。它以自由或非自由的方式,把人类带到世界各地。它推动了政治、交通、经济学和科学的革命。这是一场空前的人类、植物和思想的交流,现代世界肇始于此。不断拓展已知领域是我们人类的本性,一个将整个地球都囊括在内的全球网络,也正是因此而建立。连接世界不可否认地造成了悲剧和残酷,但它同样推动了技术和社会的变革,改善了数十亿人的生活。人类重新聚合的短期影响经常是灾难性的,但从长远来看,人类一直对了解差异、治愈旧伤、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以及分享理念充满执着,而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意志,让我们总是禁不住对未来充满希望。—End—

     本文选编自《人类的探索》。特别推荐购买此书研读。该选文由出版机构供稿,只做推荐作者相关研究的书目参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版权归原出版机构所有。如欲转载需留言说明。任何商业运营公众号如转载此篇,请务必向原出版机构申请许可!

     点击下列标题,延伸阅读人类是怎样对陌生人的善意产生依赖感的?

     群体疯狂:非理性在人类中是如何传染的|威廉·伯恩斯坦

     人类是如何形成信任网络并与权威组织博弈的?|查尔斯·蒂利

     ----------------------------------

     混乱时代 阅读常识

     欢迎读者点击关注,出版机构、媒体合作可留言?

     ? 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书籍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勿食我黍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