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现在”,加热 “未来”——自我控制的核心策略
2023/3/3 10:00:00 勿食我黍

    

     作者|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

     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美国著名人格心理学家,棉花糖实验之父

     文即将提到的自控力的概念和策略对你来说可能并不新鲜,因为我在本书中一直都在讨论这两个问题。我要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讨论,来看看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再总结出其中的关键点,并明确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它们实施自控,如果你需要并且也愿意。

     首先,抵制诱惑很难,因为冲动系统会严重偏向当下:它会充分 考虑当下的收益,低估延迟的未来收益。心理学家已经在人类和动物身上都证明了这种“未来折扣”,经济学家也通过简单的数学模型对其进行了演示。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戴维·莱布森正在和我一起开展研究工作,他使用模型解释了这样一个问题:虽然他很想定期健身,但为什么总是去不了健身房。人们对未来事物打折的程度会因人而异,他在自己的这个例子中对未来的折扣为5折。对大多数人来说,折扣可能会更大。为了用模型演示这个折扣,莱布森为每一项行为赋予了一定的价值,痛苦或努力用负数表示,收益用正数表示。对他来说,今天健身的努力成本是-6,从健身中获得的长期健康收益是 +8 。当然,这些数字的大小要取决于做决定的人的价值观。

     点击封面查看?

    

    《延迟满足》[美] 沃尔特·米歇尔 著姚辉 译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2月

     莱布森这样解释他的拖延症:他可以通过今天健身(努力成 本是-6)得到延迟的健康收益(对他而言,未来价值是 +8)。对 于和他具有相同程度的当下偏好的人来说,今天健身的净收益为:-6 +1/2 [ 8 ]=-2 。在这一等式中,因为存在对未来的自动低估, 未来价值 +8被打了对折,因此他在今天健身的净收益为-2。相比之下,明天健身的努力成本为-6,延迟收益为+8,但是由于二者都是未来价值,因此都会被打个对折: 1/2 x[-6+8 ]= +1 。对莱布森而言,延迟去健身房带来的净价值是+1,要高于今天去健身带来的 净价值-2。因此,他很少去健身房。对于成本和收益的衡量不仅存 在巨大的个体差异,而且对同一个人的不同活动也存在差异,比如你可能会虔诚地坚持健身,但总是避免打扫衣柜。

     情绪型大脑倾向于高估当下的收益,大大低估延迟的收益。鉴于这一特点,如果我们想要实施自控,需要怎么做呢?我们必须通过 “冷却”现在和“加热”未来的方式扭转这个过程。学龄前儿童已经成功地向我们展示如何做到这一点:通过增加物理距离来冷却当下的诱惑。他们把盘子推到桌子的另一端,坐在椅子上把脸扭到其他方向, 通过一些想象制造有目的的分心。无论使用哪种方式,他们都会在心 里牢记自己的目标——两块棉花糖。在这一实验中,我们建议他们通 过冷静策略帮助自己推迟满足,获得更大的奖励,于是他们通过认知上的变形、使其更加抽象、从心理上远离等方式对当下的诱惑进行冷 却,这让他们能够等待的时间比我们能够忍受的观察时间还要长。

     基本原则:冷却“现在”,加热“未来”

     不论多大年龄,自我控制的核心策略都是冷却“现在”,加热 “未来”——把面前当下的诱惑推向遥远的时空,在脑海中把遥远的后果拉近。我和同事们以前开展的戒烟和节食的实验都证实了这种策略的效果。当我们提示参与者关注“未来”和饮食的长期后果(“我可能会很胖”)时,从他们的感受和对大脑的活动记录来 看,他们对食物的渴望确实减少了。同样,当老烟枪关注“未来”和 吸烟的长期后果(“我可能会得肺癌”)时,他们对烟草的渴望也会减 少。如果关注“现在”和当下、短期的效果(“感觉会很好”),当然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无法拒绝对烟草和食物的渴望。

     走出实验室,当我们的冲动系统迫使我们关注生活中当下的诱惑 时,并不会有人提示我们给远期后果升温,给当下满足降温。要想掌 握自我控制,我们就必须自己指导自己。这一切不会自然发生,因为 在诱惑面前,冲动系统会占据主导地位:它给延迟的后果打折,它比 冷却系统启动得更快,而且它加速的同时,冷静系统在减弱。冲动系统的这种主导地位可能对我们的祖先在野外生存是有益的,但在它的 驱动之下,我们在屈服于诱惑时放弃了反思,聪明人很容易干傻事。当自控力失败时,即使我们感到懊悔,可能也会转瞬即逝,因为我们的心理免疫系统非常擅长保护和防备我们自己,它会把我们的自控力 缺失进行合理化(“我今天过得太糟糕了”“都怪她”),不会让我们自 己对自己失望太久。在这种机制下,我们想要通过经验学习来改变今 后的行为就更不可能了。

     “如果—就”计划:自我控制的自动化

     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如果我们想实施自我控制,就必须找 到方法让冷却系统在需要时自动激活,因此我们必须有所准备,否则 这是很难实现的。回想一下孩子们是如何抵制小丑先生箱的诱惑的, 小丑先生箱一直催促孩子们赶快和其聊天、玩耍,不要总想着先工作 再玩耍。为了帮助孩子们应对小丑先生箱,研究人员第 一次排练了“如果—就”实施计划。例如,“如果小丑先生箱发出扑哧 的声音让你看他,跟他玩,你就只看自己的工作,不要看他,并且说 ‘不,我不能,我在工作’”。这样的“如果—就”计划帮助了孩子们坚 守自己的目标和工作,抵制了小丑先生箱的哄骗。

     在生活中使用“如果—就”实施计划已经帮助很多成年人和儿童 控制了自己的行为,效果比他们自己想象的更加成功。如果我们将这 种精心排练的计划用对地方,自控反应就会被与它联结的刺激物自动 引发(“如果我走进冰箱,我就不开门”“如果我看到酒吧,我就穿过 马路到另一边”“如果早上 7 点闹钟响了,我就去健身房”)。我们排 练和实践的次数越多,这一实施计划就会变得越自动,就可以从努力控制中去除努力。

     找到“如果—就”计划的“如果”

     如果你希望控制自己的某些冲动反应,创建“如果—就”计划的第一步就是找到触发这些冲动反应的“热点”。在威迪科营地开展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观察了营地儿童表现出的攻击性程度,同 时还观察了他们表现或不表现攻击性时的心理状况。问题行为并不会 在不同情境下具有广泛一致性,其产生是高度情境化的,取决于特定 类型的情境。例如,虽然总体而言安东尼和吉米的平均攻击性水平相 似,但能够激怒他俩的 “热点”是完全不同的。当安东尼与同伴发生互 动时,即使同伴对他很友好,他也变得暴躁。吉米会在与成年人发生 互动时失控,与同伴在一起时,即使遭到取笑和挑衅,他也不会失控。

     识别我们自身的“热点”的一个方法就是记录我们每次失控的瞬间,类似于我在第15章中介绍的记录压力反应的自我监测。在这项 研究中,人们将每天引发压力的特定心理事件记录下来,识别让他们 产生压力的每一种情境,并记录压力的强度。一般来说,他们的“热 点”要比他们预期的更具体。比如珍妮发现大多数时候她的压力水平 并不会比平均水平高,甚至还低于平均水平,只有在她感到自己被排 斥时,压力水平才会非常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她才会崩溃,并对 别人和自己都充满愤怒。一旦我们准确地找到自己的“热点”,比如 通过记录的方式,我们就可以开始构建并实践具体的“如果—就”实施计划,改变我们应对“热点”的方式。

     对于拒绝敏感的比尔来说,激怒他的一个特别烦人 的情境就是:早餐时他觉得妻子宁愿看报纸,也不理会他。比尔就可 以针对这个情境来练习实施计划:每次妻子把头转向报纸头条时,他 就马上启动一个冷却策略来分散注意力,比如在心里从 100 开始倒数, 直到平静下来,就能抑制可能产生的破坏性爆发。之后他还可以替换 其他建设性方案(“请把报纸里的商业版交给我”),从而帮助自己逐步 维持他害怕失去的关系。这虽然听起来过于简单,但实际执行起来却 具有惊人的效果,彼得 ·戈尔维策和加布里埃尔 ·厄廷根在他们的研究 中反复提到了这一点。其中的困难之处在于一直保持改变,这对很多 增强自控力的努力而言都是真理,包括节食和戒烟。一旦我们坚持下 来,我们的新行为所产生的满足感就可以使这种变化保持下去:新的 行为自身就具有了价值,不再是一种负担,而会成为产生满足和自控 的源泉。就像所有改变已经长期存在的模式和学习新模式所需要的努 力一样,弹钢琴、练习自我约束、避免伤害我们所爱的人,其方法都 是“练习,练习,练习”,直到它变成自动的,并成为一种内在回报。

     注定失败的预先承诺

     如果人们预料到无法控制自己,就常常会尝试做出预先承诺来减 少环境的诱惑力:他们会把家里所有无法抵制的不健康食品全部拿走, 远离酒精,或者扔掉所有储藏的香烟,设法不再购买这些有诱惑力的东西。如果他们确实要购买,就购买少量、更贵的东西,目的是让自 己无法负担这些东西的成本。预先承诺策略,比如圣诞储蓄俱乐部、 保险政策、退休金计划等,都是可以获得可观收益的相对低成本的方式。但如果没有相应的承诺,没有具体的“如果—就”实施计划确保其 实现,这些策略很可能会变成“新年愿望”。做出不温不火的承诺,然 后找到无数种方法躲开它,在这方面我们都具有非凡的创造力。

     我曾经在一个已经过世的朋友兼同事的身上见证过这一现象,他 是知名心理学家。他不想没完没了地吸烟了,但只是下了一半的决心。他使用的预先承诺策略是拒绝购买任何香烟,但他会向周围的人 要香烟。有一次圣诞节期间,哥伦比亚大学所有的办公室里几乎没人,这就限制了他。他在绝望中开始沿着曼哈顿的人行道寻找烟头。他向我描述了最为羞耻的一幕:最终他在百老汇大街上发现了一个看起来十分诱人的烟头,他弯腰把烟头捡起来,当他把烟头拿在手里站起来时,他看到了一张脸,是长期待在那个角落的一个流浪汉。流浪汉也正要伸手捡起那个烟头,但他的速度不够快,于是他冲着我这位优雅体面的朋友抱怨道:“我真不相信(没想到)!”

     虽然我的这个朋友足够聪明、足够了解自己,但他向我们展示的 是注定会失败的预先承诺。他表面上要戒烟,但没有请别人来帮助他坚持实现这个目标,比如告诉朋友们“无论我如何恳求,都别给我香烟”,所以他的朋友们都礼貌地回应了他的索要,最后加速了他的失 败。他完全能够意识到,为了打败香烟的当下诱惑,他必须在冲动系 统想要吸烟时(大多数时候都想要),使违反预先承诺的成本远远高于立刻得到香烟带来的好处。心理治疗师在开展治疗时,无论采取的方向和策略是什么,他们都会定期告诉客户“你必须想要改变”,要强调“想要”。

     有效的预先承诺

     为了让预先承诺的策略见效,就要将其转变为“如果—就”的实施 计划,认知行为疗法就可以提供很多这方面的案例。对于我这个朋友的情境而言,他应该做出这样的预先承诺:对于让他最为痛恨的吸烟 诱因(对他而言确实有很多) 开具一些大额支票,再加上一份给心理 治疗师的授权合同,在他每一次索要香烟或是吸烟时,都请治疗师寄出一张支票。如果你想在没有治疗师的情况下尝试一下这个策略,你可以请会计师、律师、最冷酷的对头或最好的朋友来邮寄你的支票。

     对未来收益大打折扣会严重损害健康管理和退休计划。比如,无 数美国人等自己真正到了 65 岁时,都会为自己可怜的积 蓄而感到震惊。研究人员发现了这一问题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后,就帮 助雇主们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把参加退休储蓄设置为默认选项,由此避 免了人们在自我控制上的缺陷。在某家大型公司中,如果默认选项 为不参加 401 (k)退休计划,在工作一年后参加 401 (k)的比例为 40% ;如果默认选项是参加或者需要员工主动删除这一选项,参加的比例就会达到 90% 。

     如果没有遇到如此高瞻远瞩的雇主,我们可以尝试在平静的日子里与未来的自我进行更加紧密的联结,在心中牢记自己要成为谁,成就什么,构建一个有连续性、发展方向和长期目标的生活故事,并且要确保这些连续性、发展方向和长期目标从过去到未来都是清晰可见的。在具体的行动层面,我们可以使用实施计划来督促自己,从我们有资格签订任何一份劳动合同的第一天起,就要选择那个我们能承受 的最高比例的退休储蓄计划。如果我们还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可以 实施的计划是:周一早上 10 点就去与人力确认,我们的退休储蓄计划是否运转正常,正在为我们自动储蓄。这样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避 开前面介绍的折扣等式——假定退休计划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并不会违约,而且我们也健在。

     认知重评:这不是奖励,是毒药……

     自我疏离:走出自我

     尽管我们找到了最好的自我控制计划,愤怒、焦虑、被拒绝的痛苦和其他负面情绪仍是生活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比如在与伴侣或配 偶共同生活多年后却被对方抛弃后的心碎。许多受到这种伤害的人都会不断重温他们的痛苦经历,增加了自己的悲伤、愤怒和怨恨,然后更深刻地压抑自己。随着他们压力的增加,冲动系统会变得更加主动,甚至破坏冷静系统,并触发一个恶性循环:压力增加 →冲动系统主导→负面情绪→长期痛苦→抑郁加深→失去控制→慢性压力→有害性不断增加的心理和生理后果→更大的压力。

     为了摆脱这一循环,我们在看待自我和世界时可以暂停这种习惯 性的自我沉浸视角。当你再次审视这段痛苦的经历时,不要通过自己 的眼睛,而是把自己想象成墙上的一只苍蝇,正在从远处观察发生在第三方身上的事情。这种视角上的变化改变了人们对自身经历的评价 和理解。通过增加你与事件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以减少压力,冷却冲动系统,并利用前额叶皮质来重新评估发生的事情,这样你就可以看透它,结束它,再往前迈一步。

     促成这些变化的机制仍然有待研究,但从自我沉浸到自我疏离的转换显著地减少了心理和生理压力,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变成墙上一只观察的苍蝇,这一心理技巧值得一试,但仅 靠自己并不容易做到,行为认知疗法可以结合本书中介绍的原则和结论来战胜这些困难。 如果出现约翰 ·契弗的《桥上天使》中的那种情况,人们努力实施自我控制,但无法成功,那么这种疗法可能会特别有用。如果冲动系统可以自发启动一种制造焦虑的关联事物,它就会制造毁灭性的恐惧。如果没人帮助,这种负面关联甚至可以抵制最强的自我控制,除非我们足够幸运地遇到自己的“桥上天使”。

     —End—

     本文编选自《延迟满足》,注释从略,题目为编者所拟。特别推荐购买此书阅读。该文由出版机构提供,只做推荐作者相关研究的内容参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版权归原出版机构所有。欲转载,务必留言说明。文中观点仅作参考,并非本号完全认可。何商业运营公众号如转载此篇,请务必向原出版机构申请许可!

     点击下列标题,延伸阅读

     自发秩序:看似自然现象,其实是人类行动的结果

     贾雷德·戴蒙德|人类的决策心理、非理性行为与带来灾祸的价值观

     ----------------------------------

     混乱时代 阅读常识

     欢迎读者点击关注,出版机构、媒体合作可留言?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好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勿食我黍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