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孝远|欧洲文明史50讲
2023/4/9 10:00:00 勿食我黍

     在欧洲的历史上,如果要说哪一个民族最爱美、最爱优雅、最追求浪漫,那一定是古希腊。

     他们国土不大,却创作了大量的悲剧、绘画和雕塑等艺术作品。

    

    图 / Unsplash

     希腊的雕塑被认为是全欧洲的珍品。

     著名雕塑家米隆在公元前450年创作了《掷铁饼者》,是其所有雕塑作品的代表作。强烈的动感与雕像的稳定感结合得天衣无缝,把人体和谐健美的青春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至。

     《维纳斯》则被公认为是希腊女性美的典型,她遗失了的手臂更是引起世人诸多的猜测。

    

    

     人与神、艺术与生活的距离有多远?

     希腊的雕塑品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宙斯的雕像、海神波塞冬的雕像、美神阿芙罗蒂特的雕像,携带着一种庄严的美。

     这些雕像,让我们浮想联翩,仿佛进入到了一个高于现实生活的神话世界。人们在对神的礼赞中感到了天人合一,不仅是神的拟人化,而且还是人的拟神化。

     人们感到自己也成了神,生活在五彩缤纷的神话世界里,产生了非常大的悬念。

    

    图 / Unsplash

     希腊的艺术品是高于现实的,它是一种理想的追慕。

     在希腊人那里,艺术不是描绘生活,而是描绘美,艺术的美与实际的生活之间,就出现了显而易见的区分。

     希腊艺术家认为艺术展现的是理想美,这主要受到了柏拉图的影响。

    

     在柏拉图看来,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而所谓的事实,不过是彼岸理想原型投射在现实世界中的幻影。

     世上之物只是天堂里理想类型的不完美的复制品,他号召艺术家直接去描绘那个完美的理想类型。

     由于现实世界的不完美,就有了抒情诗人与艺术家通过艺术来改变世界的冲动。在这样的教导下,希腊艺术脱离了狂热的原始图腾崇拜和冲动,开始关注彼岸世界的理性原型。

    

    《皮格马利翁》 1786

     艺术中没有了时间,没有了过程,只有高贵的理想带来的一丝冷漠。

     当艺术品以这样一种姿态超越了人们的实际生活时,它无法与生育和普通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因此,在希腊人的意识中,艺术是表现理想的,它直接反映真理。

     希腊人为什么执着于艺术创造与审美感知?

     当你真正站到希腊的土地上,也许就能理解这一点。

     希腊的艺术特点与他们作为海上民族有关。当你看到海天连成一线,看到活泼的孩子和美丽景色,人间就变成了神话。

     海上民族生活简单,衣食无愁。希腊人常年在各个岛上流动,接触新鲜事物,见多识广,并且大海近在咫尺,所以视野开阔,充满冒险精神,容易想入非非。

    

    图 / Unsplash

     另一方面,风暴对航海的威胁较大,所以古希腊人同时很注重科学技术。

     这就造成了比较平衡的发展,既有浪漫的一面,又有理性的一面;既有想象的一面,又有走极端的一面。

     在生活安宁的氛围中,希腊人就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苦思冥想中,追求自由,求新求异。

    

     海上民族每天望着大海,很容易把自己融入自然,会对大海产生浪漫的哲学沉思。闲暇自由的生活,让希腊人崇尚理想主义、唯美主义,以及艺术上的自然美、天性美和人性美。

     提到希腊,和与之对照的罗马文化相比,希腊人追求的是精神方面、形而上的快乐,罗马人追求的是物质的、身体的快乐。

    图 / 《罗马》

     罗马人建立了强大的帝国,重法度和制度,一切都有法律规定。

     在希腊人眼里,罗马人可以用一个“俗”字概括,他们不追求心灵的快乐,不喜欢精神愉悦;在罗马人眼里,希腊人就是“没用”,觉得这些“精神玩意”虚无缥缈。

     所以说,“希腊人是天生的艺术家,罗马人是天生的军事家。”

    

    图 / Unsplash

     重感性的希腊和重理性的罗马结合起来,奠定了融感性和理性为一炉的欧洲文明基础。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孝远老师在专栏《朱孝远·欧洲文明史50讲》里,精辟地概括了欧洲古文明的气质和特征。长期以来,他一直深耕于西方文明史领域。

     ▼长按图下二维码,即可订阅本课程

    

    

     希腊人的雕塑、罗马的万神庙、拜占庭镶嵌画、圣·索菲亚大教堂、巴赫的赋格曲、但丁的《神曲》,欧洲人如何创造出这些显著的文化成就?

     无冕之王的凯撒大帝、海盗世家变身贵族的维京人,他们又如何在欧洲历史上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欧洲中世纪文明、体现近代精神的文艺复兴……如何构筑欧洲的历史格局?

    

     在这个专栏中,朱孝远老师着重于三个核心内容的剖析,一是谈人性的发展,二是谈文明的特点,三是谈人的文明化。

     马克思说:“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人性的发展是一个观照欧洲文明进程的切面。

     在希腊时代呈现为自然的人,在罗马时代反映为被控的人,到了中世纪成了有罪的人,文艺复兴开辟了人的时代,出现了自由的人,到了工业革命,出现了物化的人,到了启蒙运动,出现了自足的人,而后进行殖民征服,出现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人性的发展变为侵犯的人或者扩张的人,到了现代,就出现了和谐的人。

    

    图 / Unsplash

     文明的特点,则是分析欧洲文明的发展,朱孝远老师将从欧洲的古典文明讲起,串联起欧洲中古文明、近代文明、现代文明的整体脉络和线索,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奥秘、五大文明时期的历程,揭开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最后,科学文化的进步关系我们自身,这些进程导致人的文明化。因此在这门课中,你不仅能了解欧洲,还能了解人类发展的方向。

    

    

    

     经久不衰的欧洲文明,作为区域文明中的强势文明,同样也是西方文明的代表。通过欧洲文明,也能让你了解历史发展的底层逻辑,洞悉不同民族的国民性与思维方式。

     到了现代,欧洲文明仍然处在剧烈和迅速的变化中,国家关系中各种对立、融合的表象,也需要追溯到文化与历史发展上的一体性。因此,这门课帮你构建完整欧洲史知识框架的同时,更是让你看懂国际局势变化的本质,打开思维与眼界的格局。

     朱孝远把难懂、厚重的欧洲文明,讲得透彻易懂,在1000分钟里揭秘3000年欧洲文明,梳理30+个欧洲文明史的关键节点。

     和朱孝远老师一同,观照文明,以史明志,从文明的特点中看懂人性的变化。

    

    

     ▼长按图下二维码,即可订阅本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订阅本课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勿食我黍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