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多病的长寿,没病的反而早死?8句话让人瞬间醒悟,照着做受益终生
2023/2/19 12:00:00 健康全说

    

     来源/养生每日推送(FDHealth)

     长命百岁,是很多人的心愿。但因为生活、饮食方式的不同,人们的寿命长短差异也很大。

     根据“寿命公式”:人理想的生命状态可活到120岁。而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为77.3岁。

     是什么偷走了人们的寿命?为何有的人看似身体健康,却忽然死去?有的人明明病痛缠身,却偏偏能长寿?

     其实,长寿的秘密都藏在了下面这8句话中——

    

     小病小痛,反而活得久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虽然平时经常去医院,看起来病怏怏的,但是寿命却很长,这又是为何?

     原来,生过病的人更懂得健康来之不易,往往有更强的自我保健意识。

     对这类人而言,只要身体有不适,就会前往医院诊断,查明原因并及时治疗。如此一来,小病发展成大病的概率就降低了,寿命自然也更长。

    

     而不怎么去医院的一些人,看似身体健康,其实可能是忽略了生活中的小病小痛。当慢病得不到管理,就可能恶化、发酵,发展成严重疾病,进而影响寿命。

     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没病的早死,多病的长寿”。想长寿,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很重要,一旦发现身体有异常,就应该及时处理,别讳疾忌医。

    

     是药三分毒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就诊的病人高达250万,就诊病人中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

     药食同源的食材虽然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千万别滥用。

    

     生活中常见的补品、中药、保健品、生物制剂、膳食补充剂等等,有1000余种可引起肝脏损伤,还有部分会导致肾脏受损。

     中医认为,虚则补之。有些上了年纪的人,常有虚证是事实,适当进补可以;但一些并无虚症的人,也跟风补啊补,反而出现烦躁,失眠、头痛、腹胀、血压升高等症状。

    

     少食长寿,多食折寿

     众所周知,饮食也是影响寿命的一个关键元素。当代人暴饮暴食、饮食过量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损害实在是太大了。

     饮食过量不仅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还可能因此导致脂肪摄入过量,造成营养过剩,导致肥胖、糖尿病等,进而影响寿命。

     临床研究发现,许多疾病如急性胰腺炎、胆石症急性发作、心肌梗塞、脑溢血等,都与暴饮暴食、饮食过量有关。

    

     建议大家每餐别吃太饱。古人说,“要想身体安,常带三分饥与寒”,也就是告诉我们,饭吃七分饱就够了

     七分饱的表现:胃里面还没有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经有所下降,主动进食速度也明显变慢。

    

     多菜少肉更健康

     有的人天天大鱼大肉,以为吃了这些荤菜对身体更好。其实,任何东西摄入过度,对身体都是一种伤害。

    

     肉类含有大量脂肪、胆固醇等,摄入过多,不仅会增加肥胖风险,还可能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等症,增加癌症风险。

     建议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荤素搭配,保证肉类、谷物、蔬菜水果、豆制品和奶制品这4类食物摄入。

     若为了健康着想,还应该尽量增加食物的多样性,做到谷类2~3种、肉类1~2种、蔬菜5~8种,最好再吃一些混合坚果,20克左右为宜。

    

     早睡早起,规律睡眠

     想长寿,规律的睡眠也是必不可少的。

     睡眠的关键有两点,一个是规律,一个是睡够。每个人睡眠时间都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建议成年人减少夜生活,最好在晚上11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的睡眠休息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中午还可以睡30分钟左右的午觉作为辅助。

     当然,如果你只睡5~6小时,甚至更短,精神状态也不错,那就说明睡眠时间是合适的,不必强求一定要睡够6~8小时。

    

    

     笑一笑,十年少

     人的精神状态对寿命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因为乐观的心态是提高身体免疫力的良方。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笑能放松心情,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和增强免疫力,笑声还能改善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而当一个人心理压力大,长期感到抑郁、悲观时,体内就会分泌一种可抑制免疫系统的荷尔蒙成分,进而影响免疫功能。

     建议无论何时何地,都保持一颗健康乐观的心,事事乐观、笑对人生。

    

     生命在于运动

     大量研究证实,适当强度的运动训练可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除此之外,适当运动还可提高心肌收缩能力,加快新陈代谢的同时刺激激素分泌,对预防三高、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均有一定帮助。

    

     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有5次一定强度的运动,如跑步、打羽毛球、游泳等,每次维持在30分钟以上。

     注:一定强度是指运动后,心跳应达到每分钟170减去年龄的数,如40岁以130为合适,50岁以120为合适。

    

     没病也要体检

     很多人自以为身体很好,就不注意休息,不注重运动、饮食,更不会想到去做健康体检。

     但自我感觉良好,并不等于身体就真的没事了。

     一些患有隐匿性心脏病的人,平时可能一点症状没有,但心脏危险因素实际是存在的,一旦发作就会更加突然更加危险。

    

     药王孙思邈认为,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防治疾病,最好就是在疾病发生之前或疾病早期,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

     定期体检就是不错的一种防病手段。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体检,查看血压血糖方面是否异常。

     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体检时,最好加上脑血管功能的相关检测,有助于尽早发现脑血管病,及时治疗。

     本文配图均来源于壹图网。

     今日互动

     看图猜成语

    

     留言区说出你的答案和想法

    


     编辑:violet?

     往期回顾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点 "在看",和更多人分享养生知识!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全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